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对儿童抽动障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对儿童抽动障碍的影响

程文莺 ,张爱菊

寿光市中医医院   山东 潍坊   2627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对儿童抽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童抽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60例儿童抽动障碍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儿童抽动严重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儿童治疗后的抽动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其中p<0.05,具备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对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减少儿童出现抽动症状,可提升患儿的智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行动干预;儿童抽动障碍;影响

     儿童抽动障碍也被称为“儿童抽动症”,属于神经精神疾病,在临床中患有抽动症的儿童会表现出下肢抽动、面部抽动及咽喉部位不自主地发声,患儿家长面对孩子这些症状时,会感到惶恐、焦急和不安。近年来,我国儿童抽动障碍病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与儿童神经免疫或者遗传有很大的关系。患有抽动症的儿童通常表现出多动、专注力差的情况。在临床中可以通过使用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儿童抽动症,同时也要对儿童抽动障碍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进而有效控制病情。现将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对儿童抽动障碍的影响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童抽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60例儿童抽动障碍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儿童年龄在6-12岁,有10例为男孩,有20例为女孩;病程为3年。观察组儿童年龄在6-13岁,有14例为男孩,有16例为女孩,病程为3年。从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病程上来看,未发现p<0.05的统计学差异,不具备统计学分析意义。特标注:两组儿童都是在家长的协助下自愿参与本研究,且两组患儿为儿童抽动症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其中具体方法包括:(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向患儿家长普及有关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知识,让患儿家长知道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抽动症状会减轻,叮嘱家长在平时要减少孩子过度疲劳,也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心理压力;为患儿播放感兴趣的动画片,每天控制播放时间,让患儿能够通过观察动画片了解儿童多彩的世界,放松身心;和患儿近距离的沟通,可以抚摸患儿的头,和患儿做击掌姿势,以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在沟通的同时也要向患儿与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出现偏差;一旦患儿出现哭闹、情绪暴躁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给患儿玩玩具或者给患儿投放喜欢吃的食物,让患儿可以分散注意力,渐渐地患儿会恢复稳定的情绪;鼓励患儿家长要积极面对患儿患病状态,同时引导家长多与患儿互动和交流,让患儿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叮嘱患儿家长需和患儿老师及学生沟通,避免患儿在集体学习环境中遭到嘲笑和讥讽。(2)行动干预。在家长的协助下引导患儿做肌肉放松练习。帮助患儿了解抽动症发生前有哪些预兆,在未发生抽动症前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可以做出有效的阻抗动作,比如说患儿可以通过眨眼动作、翻眼动作、张口动作来缓解抽动,如果患儿发生手指抽动时,可以让患儿先握拳,患儿不自然的踢腿时,可以让患者站立,让患儿身体重心向足跟部位移,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腓肠肌收缩问题,当患儿喉部发出声音时,需要引导患儿做收腹等深呼吸动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儿童抽动严重程度评分。

1.4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所出现的差异为P<0.05时视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效率。具体情况详见表1.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效率

分 组

效果显著

效果有效

无效果

总效率

对照组(n=30)

      8

     12

10

67.22%

观察组(n=30)

      17

      12

1

98.89

x2

4.633

p

0.030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儿童抽动严重程度评分,具体详见表2.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儿童抽动严重程度评分

组别

运动性抽动评分情况

发声性抽动评分情况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30)

16.37±2.09

6.74±2.43

9.62±3.74

4.68±1.85

研究组(n=30)

15.42±2.20

2.79±2.01

9.58±3.62

2.13±1.79

t

0.229

6.298

0.037

4.789

P

0.812

0.000

0.964

0.000

3讨论

儿童抽动症属于慢性精神障碍疾病。在临床患儿发病表现反复无常,经常会不自然的肌肉抽动或者从声部抽动。当前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这种疾病,需要借助药物治疗,同时对患儿采用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儿及家长不稳定、焦虑的情绪。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儿调解心理状态,纠正患儿不良行为。同时行动干预可以使患儿通过肌肉练习,让患儿放松身体,让患儿自主、能动地控制肌肉抽动频率,帮助患儿预防不自然的动作,抑制抽动频率。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言语表达、智力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抽动频数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及行动干预对儿童抽动障碍的影响较为明显,可以减少患儿抽动次数,提升患儿智力水平,增强患儿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刘芳,王高华,姚宝珍.儿童抽动障碍的损害评估及共患病的交互影响[J].医学综述,2021, 27(15):6.

[2]林宁安,朱哲,应勤滨,等.影响儿童发生抽动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22(037-011).

[3]翟倩,丰雷,张国富.阿立哌唑在儿童抽动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 22(14):6.

[4]王勇建,张蕴玑.阿立哌唑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8,24(4):100-102.

[5]翟倩,丰雷,张国富.阿立哌唑在儿童抽动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4):88-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