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综合重症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综合重症护理的效果分析

韩晓妍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综合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衰竭患者对其心功能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便利抽样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按照常规护理、综合重症护理干预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均36例。于干预后检测两组心功能指标并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 心功能指标方面,综合组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组高达97.22%,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重症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及护患关系的改善。

关键词:综合重症护理;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满意度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急性发作、病情危重为特点的心内科病症,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该病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老年群体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之一[1]。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受疾病不适、重症环境等因素影响易出现不良情绪,配合度不高,影响治疗效果[2]。为促进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将综合重症护理模式应用于患者,并取得良好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便利抽样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均36例。常规组中男、女分别有17例、19例,年龄49-73岁,平均(63.80±5.51)岁;综合组中男、女分别有18例、18例,年龄50-75岁,平均(64.04±4.97)岁。两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重症患者干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基础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治疗前、中、后各个时期相关生命体征和实验指标的检查。动态观察患者心力衰竭进展情况,调整适当的温度、湿度,保证病房内环境适宜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2)饮食干预,叮嘱患者及家属保持患者饮食清淡,应以少食多餐为就餐原则,避免食用高脂肪、高钠食物。(3)呼吸支持,观察患者吸氧辅助治疗过程中体征变化,控制吸氧速度保持在7升/min左右。将浓度为25%的乙醇溶液适量混合在吸氧所用的湿化瓶内。(4)院前指导,当患者体征、症状改善达到出院标准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力衰竭知识宣教,督促其院外按时服药及复诊。

综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综合重症护理,具体包括:(1)个体化干预方案,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制、病情状态、既往病史等相关内容,根据患者体制制定个体化综合干预方案,通过综合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心衰疾病的认知及对护理、治疗措施的了解。(2)综合性心理疏导,评估患者治疗过程中心态的动态变化水平,根据患者个人理解能力、日常爱好、性格特点给予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降低对心衰疾病的恐惧,疏导不良心态。(3)综合性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患者家属、朋友的探视次数,让患者感觉到自己不孤单,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及护理流程。(4)综合性对症处理,及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腹泻、恶心等疾病相关不良反应,对于出现该类症状的患者及时对症处理并上报。

1.3观察指标

(1)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两组LVEF、SV心功能指标并比较。(2)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情况,比较评分75分以上的总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25.0软件包处理数据,表示计量平均数(心功能等)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心功能指标方面,综合组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组高达97.22%,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LVEF(%,

SV(mL,

总满意度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例数

满意率

常规组

36

38.81±4.92

43.24±5.30

60.77±10.25

70.06±8.75

30

83.33%

综合组

36

38.05±4.71

50.07±6.21

60.29±9.93

81.37±10.10

35

97.22%

t/χ2

0.6695

5.0195

0.2018

5.0782

3.9560

P

0.5054

0.0000

0.8407

0.0000

0.0467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慢性心衰紧张、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其主要发生因素[3]。乏力烦躁、焦虑不安、呼吸困难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且该病病情变化较快,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阻碍患者康复进程。既往诸多研究中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综合重症护理是将传统常规护理与重症护理有机结合形成的创新型服务模式,能够弥补常规护理和单纯重症护理的不完整性和不全面性,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给予患者综合性照护[4]。本研究将该模式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从结果层面上分析:综合组干预后,各项心功能指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组高达97.22%,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综合护理通过个体化评估,给予患者综合性、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干预及家庭支持,患者具备较强的康复信心配合治疗,从而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和护理认可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重症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及护患关系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郭晶岚. 综合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实

[2]宁芳梅.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有效性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2021,30(10):148-149.

[3]陈红. 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综合重症护理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106-107.

[4]方英,任玲,潘亚男. 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