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

李方海,徐天宝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100

摘要】目的:CT与磁共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方法:对我院近年(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接收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共计纳入63例,对其均进行CT与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方式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诊断准确率为93.65%,明显高于CT的80.95%(P<0.05)。在髋臼病变、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骨小梁结构模糊三种病变类型中,CT检出率高于磁共振;而磁共振对骨髓水肿的检出率则较CT更高(P<0.05)。但在关节病变、股骨头内坏死囊变、股骨头变形、单一囊变检出结果中,两种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股骨头的临床诊断,CT与磁共振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相比之下,磁共振准确率更高,对疾病的后续相关诊疗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关键词:CT;磁共振;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价值

股骨头坏死为骨科疾病中常见类型,主要是因股骨头处血供不足致使骨头、骨髓分子等出现功能异常的情况。由于其发生于机体负重区域,极易受到外力作用对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1]。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要想获得有效治疗效果,需要前期准确的诊断结果作为支撑。故而选择适合高效的诊断方式尤为关键,此前,CT与核磁共振均为临床中较常用的诊断方式,但各自对应的诊断效果略有不同[2-3]。故,本文意在探究CT与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就我院随机抽取的63例患者相关分析结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3例展开分析,对其均进行CT与磁共振诊断。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介于35~77岁范围内,均龄(52.80±1.60)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为(1.50±0.80)年。

1.2 方法

    CT诊断:嘱咐患者行检前禁饮、禁食并告知其在检查过程中不可随意乱动。 保持舒适的仰卧位,利用飞利浦 Brilliancc 16 排螺旋CT机展开检查,相关参数设置如下:电流 220~ 250 mA/s、电压 120 kV、层间距 4 mm、层厚 4 mm。

磁共振诊断:所用仪器西门子ESSENZA 1.5T 超导磁共振仪,帮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对其展开 T 1 和 T 2 加权成像、快速横切回波和外周T 2 脂肪抑制成像诊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冠状面成像。扫描过程中,针对冠状面需要注意将层厚度设置为 5 ~ 8 mm,局部病灶则需要利用 3 mm 薄层扫描形式进行。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种方式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2)统计比较两种方式对髋臼病变、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骨小梁结构模糊、骨髓水肿、关节病变、股骨头内坏死囊变、股骨头变形以及单一囊变各种病变类型的检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依托系统软件SPSS20.0版本对涉及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以n/%对计数资料行以表述、(±s)对计量资料行以表述,分别应用χ2、t展开检验实,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结果   

2.1  两种方式诊断准确率对比

两种方式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差异,磁共振较CT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式诊断准确率对比 [n(%)]

诊断方式

例数(n)

诊断准确率

  漏诊、误诊率

CT

63

51(80.95)

12(19.05)

磁共振

63

59(93.65)

4(6.35)

χ2

-

-

4.582

P值

-

-

0.032

2.2  两种方式下各类病变情况检出结果比较

     在髋臼病变、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骨小梁结构模糊三种病变类型中,CT检出率高于磁共振;而磁共振对骨髓水肿的检出率则较CT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关节病变、股骨头内坏死囊变、股骨头变形、单一囊变检出结果中,两种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式下各类病变情况检出结果比较 [n(%)]

病变类型

CT(n=63)

磁共振(n=63)

  χ2

P值

髋臼病变

37(58.73)

25(39.68)

4.573

0.032

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

36(57.14)

24(38.10)

4.582

0.032

骨小梁结构模糊

18(28.57)

5(7.94)

8.989

0.003

骨髓水肿

0(0.00)

17(26.98)

19.651

<0.05

关节病变

22(34.92)

26(41.27)

0.539

0.463

股骨头内坏死囊变

37(58.73)

37(58.73)

-

-

股骨头变形

28(44.44)

28(44.44)

-

-

单一囊变

26(41.27)

27(42.86)

0.033

0.857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尤为常见的临床骨科病症,也属于慢性病的一种,具有较高发生率,且病变类型多样,其主要是因股骨头血供不足所致,初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人察觉,一旦出现明显疼痛时,基本已经发展至中晚期,从而也导致可被完全治愈的几率变小

[4]。因此,对患者而言,开展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临床针对此病症主要依靠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CT与磁共振均是其中较为常用的方式,但各自对应诊断效果各有不同[5]。行CT扫描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病变区域实现多层连续扫描,明确股骨头坏死部位,可对其股骨头破裂、增生、坏死等情况清晰显示,且还可展开多层重建图像的观察。此方式对骨骼结构的诊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其成像方式较为单一。而磁共振成像则可实现多方位、多角度检查、灵敏度更高,能够更好的显示患者的病灶情况,且其在软组织扫描中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6]。此外,进行磁共振诊断过程中所用辐射剂量较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安全性高,因此在临床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此次分析结果中:磁共振所获诊断准确率为93.65%,与CT诊断的80.95%相比呈更高显示。两种方式对不同病变类型的检出结果具有一定差异,如在髋臼病变、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中CT相较磁共振更高,而磁共振对骨髓水肿的检出率则高于CT(P<0.05)。可见,两种方式均对股骨头坏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又各有优劣势,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综上所述,针对股骨头坏的临床诊断,整体来看,磁共振与CT相比具有更高诊断准确率,可有效检出患者病灶情况,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为了有效降低误误诊、漏诊率,必要时可将两者进行联合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新立.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 国际临床研究杂志,2022,6(8).

[2] 刘斌,王娟,马园.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03):151-153.

[3] 俞志伟.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4):122-124.

[4] 吴国宏,李威,李芳.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1):133-134.

[5] 杨巍巍.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坏死对诊断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4(02):178-180.

[6] 潘海松,徐庆,邓凡.股骨头坏死诊断中CT与磁共振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