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4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徐荣斌1     ,李云璋2

厦门思明景元中医院 (厦门市思明区梧村骨科医院)  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上肢骨折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上肢骨折100例,观察开始于2020年6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6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中医正骨组与常规治疗组,中医正骨组采取中医正骨治疗,常规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效果情况,中医正骨组满意为92.00%,常规治疗组满意是76.00%;中医正骨组有效是98.00%,常规治疗组有效是82.00%。(x2=12.807,p=0.013),结果有差异。(2)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情况,中医正骨组Fugl-Meye上肢评分是57.30±6.42(分),常规治疗组Fugl-Meye上肢评分是49.46±5.71(分),(t=4.672,p=0.024),结果有差异。(3)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情况,中医正骨组VAS评分是2.57±0.31(分),常规治疗组VAS评分是4.01±0.49(分),(t=3.342,p=0.036),结果有差异。结论:上肢骨折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折

上肢在身体中是重要的运动功能组织,人们从事生活和工作时,需要上肢活动来完成,因此上肢对人非常重要。也正是上肢的活动量大,导致该部位容易出现损伤,其中常见的上肢损伤中有上肢骨折疾病,这种疾病一旦形成后,会引起患者剧烈疼痛和肿胀,影响其上肢功能发挥,最终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患者出现上肢骨折后,对其危害性非常大,需要临床采取积极措施治疗。目前,对上肢骨折治疗时,以常规的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该方法复位效果优良,并且固定稳定性高,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但是上肢骨折患者使用常规手术治疗后,损伤大,不利于后期恢复,特别是老年患者引起的上肢骨折,由于患者身体功能退行性问题,导致手术后恢复缓慢,后期并发症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研究上肢骨折患者治疗时,除了对手术治疗方法研究以外,还需研究保守治疗,减少患者手术损伤。本次研究中,以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该模式为保守治疗中的一种。上肢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不仅减少患者手术引起的损伤,还可以利用中医中药结合治疗,使其治疗效果提高。临床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折有良好效果,但是其推广效果差,影响中医正骨手法推广。为了帮助临床推广,临床治疗医生需要对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效果研究,并且以研究结果帮助临床推广,使更多的上肢骨折患者受益[1-2]。基于此,本组研究上肢骨折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将患者分成中医正骨组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纳入标准为:患者使用X线机诊断为上肢骨折;患者对本次使用的药物无禁忌证;患者同意研究。排除标准为: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有意识障碍;患者不同意研究。中医正骨组有50例上肢骨折患者,对上肢骨折患者年龄分析,最小18岁,最大85岁,中位数58.23±6.83岁;对上肢骨折患者性别分析,男25例,女25例。常规治疗组有50例上肢骨折患者,对上肢骨折患者年龄分析,最小18岁,最大85岁,中位数58.72±6.91岁;对上肢骨折患者性别分析,男26例,女24例。(P>0.05),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比如使用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或者采取绷带治疗[3-4]

1.2.2中医正骨组

中医正骨组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该种治疗方法有以下内容:(1)中医正骨治疗。上肢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时,主要的手法有旋转、拔伸、回旋、折顶、端提、屈伸、分骨、纵压等手法,具体选择中医正骨手法时,需要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和病情确定。(2)固定治疗,患者采取夹板固定治疗为主,对于是锁骨骨折患者可以采取8字绷带缠绕固定治疗。(3)中药治疗。本次患者使用中药治疗时,根据中医治疗理论对患者选择取我院的自拟中药方治疗,其药方如下,当归15克、桃仁20克、肉桂20克、川芎45克、鸡血藤10克、补骨脂15克、续断30克、红花30克。以上药物磨成粉末,使用松节油调为膏药。患者每次使用适量膏药涂抹在患处,并且用红外线照射治疗。每次膏药使用8小时,每天用1次,连续治疗4周[5-6]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满意度

治疗满意度以患者评价为标准。

1.3.2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采取三级评价,分别是治愈、好转和无效。治愈为患者采取X线评价为完全康复,好转为X线评价为骨折明显好转,无效为没有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数*100%。

1.3.3上肢功能

上肢功能使用Fugl-Meye量表中的上肢功能评价量表评价,总分66分,分值高患者功能完善。

1.3.4疼痛观察

疼痛采取VAS量表评价,总分10,分值高患者疼痛程度大。

1.3.5中医症候积分

中医症候积分使用四个指标评价,分别是肿胀、局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每个指标设置四级评价,分别是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1.4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SPSS.22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

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效果情况,中医正骨组满意高于常规治疗组满意;中医正骨组有效高于常规治疗组有效。(P<0.05),结果有差异。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照

组别

数例

治疗满意度

治疗有效率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中医正骨组

50(例)

46(例)92.00%

31(例)

18(例)

1(例)

49(例)98.00%

常规治疗组

50(例)

38(例)76.00%

27(例)

14(例)

9(例)

41(例)82.00%

X2

--

12.873

--

--

--

12.742

p

--

0.013

--

--

--

0.013

2.2两组上肢功能情况

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上肢功能情况,中医正骨组治疗前Fugl-Meye上肢评分和常规治疗组Fugl-Meye上肢评分无差异,(P>0.05);中医正骨组治疗后Fugl-Meye上肢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Fugl-Meye上肢评分,中医正骨组治疗后效果更优良,(P<0.05)。具体见表2:

2两组Fugl-Meye上肢评分对照

组别

数例

治疗前

治疗后

中医正骨组

50(例)

30.12±4.18(分)

57.30±6.42(分)

常规治疗组

50(例)

30.73±4.26(分)

49.46±5.71(分)

t

--

0.258

4.672

p

--

0.851

0.024

2.3两组疼痛情况

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疼痛情况,中医正骨组治疗前VAS评分和常规治疗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中医正骨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VAS评分,中医正骨组疼痛程度更轻,(P<0.05)。具体见表3:

表3两组VAS评分对照

组别

数例

治疗前

治疗后

中医正骨组

50(例)

7.24±0.78(分)

2.57±0.31(分)

常规治疗组

50(例)

7.19±0.71(分)

4.01±0.49(分)

t

--

0.278

3.342

p

--

0.831

0.036

2.4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

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对照,中医正骨组治疗前IL-6水平和常规治疗组IL-6水平无差异;中医正骨组治疗前TNF-α水平和常规治疗组TNF-α水平无差异;(P>0.05)。中医正骨组治疗后IL-6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IL-6水平;中医正骨组治疗后TNF-α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TNF-α水平;中医正骨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P<0.05)。具体见表4:

表4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照

组别

数例

IL-6

TNF-α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中医正骨组

50(例)

145.36±15.83(pg/ml)

51.28±6.37(pg/ml)

0.92±0.08(ng/ml)

0.42±0.01(ng/ml)

常规治疗组

50(例)

145.74±15.29(pg/ml)

97.19±10.25(pg/ml)

0.93±0.07(ng/ml)

0.65±0.02(ng/ml)

t

--

0.231

4.920

0.246

2.641

p

--

0.874

0.021

0.863

0.044

2.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情况

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临床症状情况,中医正骨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和常规治疗组是中医症候积分无差异,(P>0.05)。中医正骨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常规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中医正骨组临床症状更轻,(P<0.05)。具体见表5:

表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照

组别

数例

治疗前

治疗后

中医正骨组

50(例)

10.23±1.57(分)

2.70±0.67(分)

常规治疗组

50(例)

10.46±1.62(分)

5.31±0.97(分)

t

--

0.282

3.830

p

--

0.827

0.032

2.6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中医正骨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具体见表6:

表6两组不良反应对照

组别

数例

感染

骨膜受损

固定脱位

血管神经损伤

总发生率

中医正骨组

50(例)

0(例)

0(例)

2(例)

0(例)

2(例)4.00%

常规治疗组

50(例)

4(例)

1(例)

2(例)

1(例)

8(例)16.00%

X2

--

--

--

--

--

9.237

p

--

--

--

--

--

0.024

3.讨论

上肢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从事社会劳动和生活需要活动,因此人体中的上肢其活动量非常大。人们在产生和生活活动中应用上肢功能时,该部位容易导致外力暴力袭击,从而引起上肢骨折。并且根据上肢活动情况,上肢出现骨折时主要部位在手部、上臂和肩部,这些部位骨折发生率非常高,因此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时,需要对这些部位保护,减少上肢骨折的发生。上肢骨折一旦形成后,患者会产生剧烈疼痛,影响其活动功能的发挥;同时,上肢骨折不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容易导致患者致残,终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上肢骨折对患者危害性非常大,需要临床医生采取积极措施治疗,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目前,在上肢骨折治疗过程中,主要采取西医治疗模式,西医一般使用石膏固定治疗,或者采取手术后复位治疗。石膏固定治疗后功能性训练差,因此治疗效果一般。手术复位治疗效果优良,并且固定稳定性高,而且有利于患者后期开展康复训练。但是手术治疗损伤大,特别是手术的二次损伤,轻症者恢复缓慢,严重者造成血管和神经损伤,影响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因此,在上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临床医生研究其他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7-8]

上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除了应用西医治疗模式以外,还可以对患者采取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上肢骨折患者时,这种治疗方法属于保守治疗模式中的一种。保守治疗的优点是减少患者治疗损伤,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而且在保守治疗中选择中医治疗,可以使用中医治疗理论,对患者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帮助其治疗效果提高,使其快速康复。本次研究中,对上肢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时,首先应用中医正骨方法复位,这种方法是利用中医正骨手法,对患者骨折部位复位,并且结合绷带和夹板固定,帮助患者恢复骨折部位,减少手术引起的损伤。中医正骨手法应用在上肢骨折患者治疗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优点。(1)治疗效果优良,中医正骨不仅损伤小,治疗时还可以结合X线机透视功能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复位效果优良,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减少患者二次治疗损伤,手法复位基本无二次损伤,因此可以降低并发症和治疗副作用。(3)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治疗时间短,不应用麻醉药物,对患者安全度高。(4)采取中医正骨治疗,可以结合夹板固定,其稳定高,并且有利于后期康复训练开展。(5)使用中医正骨治疗后,还可以结合中药治疗,中药应用在上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促进骨折愈合,预防治疗后期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治疗效果提高。因此,在中医正骨治疗上肢骨折患者时,对其应用的中药治疗非常关键[9-10]

本次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时,还结合了中药敷贴治疗,中药敷贴在应用过程中,其应用机理根据中医治疗理论配伍药方。中医理论在治疗上肢骨折患者时认为,该种病症属于经络受损,导致其血气运行受阻,引起血瘀淤堵,从而患者有疼痛和肿胀症状。根据中医的治疗理论,需要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并且舒筋活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骨折,以此来达到治疗上肢骨折目的。本次根据以上中医治疗理论,对患者配伍中药药膏敷贴治疗,其药方如下当归15克、桃仁20克、肉桂20克、川芎45克、鸡血藤10克、补骨脂15克、续断30克、红花30克。药方中使用红花消肿止痛;药方中采取川芎、桃仁、肉桂活血行气,并且祛风止痛;药方中使用当归补气补血,还可以帮助患者扶正祛邪;药方中使用鸡血藤、补骨膏、续断帮助患者健脾益胃,补肾补肝,实现其筋骨强健,从而恢复骨折部位。以上药物的相辅相成作用,帮助患者治疗疾病,使其恢复健康[11-12]

在本次研究中,上肢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可以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在研究中,对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情况分析,中医正骨组Fugl-Meye上肢评分是57.30±6.42(分),常规治疗组Fugl-Meye上肢评分是49.46±5.71(分),(t=4.672,p=0.024),结果有差异。从以上的数据表明,上肢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正骨治疗,其复位效果优良,特别是在X线机透视下复位,可以提高复位质量,因此患者恢复良好,后期上肢功能恢复优。并且在中医正骨治疗后,采取小夹板或者绷带固定,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训练的开展,这种治疗模式,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使其Fugl-Meye上肢评分提高[13-14]

本次研究时,上肢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可以减少患者疼痛程度,使其治疗舒适度提高。在研究中,对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情况分析,中医正骨组VAS评分是2.57±0.31(分),常规治疗组VAS评分是4.01±0.49(分),(t=3.342,p=0.036),结果有差异。以上数据提示,中医正骨手法在上肢骨折患者中应用后,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患者二次治疗损伤,因此患者后期肿胀程度低,治疗后疼痛轻;并且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还可以结合中医膏药敷贴,药方中应用的镇痛消肿药物,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使其症状减轻[15-16]

在研究中显示,中医正骨手法应用在上肢骨折患者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本次数据显示,对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对照分析,中医正骨组IL-6水平是51.28±6.37(pg/ml),常规治疗组IL-6水平是97.19±10.25(pg/ml);中医正骨组TNF-α水平是0.42±0.01(ng/ml),常规治疗组TNF-α水平是0.65±0.02(ng/ml),(t=3.780,p=0.032),结果有差异。以上数据表明,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其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分析以上数据形成差异原因,主要有以下内容:(1)中医正骨属于保守治疗模式,这种治疗模式的优点是治疗损伤小,因此对患者炎症因子产生影响小。(2)中医正骨手法应用后,还可以结合中药治疗,中药能够舒筋活络,降低红肿发生率,因此炎症因子产生率低[17-18]

中医正手法应用在上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这种治疗方法不仅有以上方面的治疗优点,还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临床症状产生,同时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使其治疗更加安全。在研究中,对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分析,中医正骨组中医症候积分是2.70±0.67(分),常规治疗组是中医症候积分是5.31±0.97(分),(t=3.830,p=0.032),结果有差异。该数据中中医正骨治疗后其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常规手术治疗。中医症候积分评价中,能够直观地了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因此,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下降,证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是一种优良的治疗模式。同时,在研究中,对中医正骨组和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中医正骨组是4.00%,常规治疗组是16.00%,(x

2=9.237,p=0.024),结果有差异。该数据显示,中医正骨手法应用在上肢骨折患者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使其治疗安全度更高。分析原因,主要是中医治疗损伤小,并且治疗效果高,可以防止患者二次治疗损伤产生,因此安全系数高,患者对治疗满意[19-20]

综上所述,上肢骨折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二次损伤,提高患者上肢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使其治疗效果高。因此,上肢骨折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效果优良,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赖美艳,张劲锋.中医定向透药配合中药封包对上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和疼痛的康复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02):252-254.

[2]孟敏.分析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5):70+69.

[3]阮亚华.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4):127.

[4]王雪莹.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8):141-142.

[5]向小兵,黄亭峰,詹美熊.活血止痛汤合动静脉足泵在上肢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运用[J].光明中医,2018,33(12):1779-1781.

[6]持春,边佳.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骨折的临床效果[J].名医,2018(05):35.

[7]杜小平,柴顺兰.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骨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3):230-231.

[8]张磊.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Z1):191-192.

[9]盛伟,林敏.中医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0):127-129.

[10]李跃,万春友. 悬吊牵引结合闭合复位治疗上肢骨折4100例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7,17(10):93-98.

[11]刘冬生,胡晓怡,张莹莹,刘忠跃,黄增荣,袁嫦.化瘀接骨散对上肢闭合性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4):95-97.

[12]梁志中.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9):76-77.

[13]付海龙.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骨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02):99-100.

[14]赵崇智,徐志强,吴峰,潘海文,黎清斌.清热凉血化瘀法对上肢骨折围术期TNF-α和IL-6的影响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9(03):67-69+73.

[15]郭文娟.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6(45):197-198.

[16]符慧明,陆志夫,朱华亮,吉娇梅.中药烫熨对改善老年上肢骨折中后期功能的康复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11(04):646-649.

[17]黄成.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骨折[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7,9(18):48.

[18]李同林,赵丹,马勇.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1(12):65-67.

[19]刘春华. 上肢骨折一号汤应用于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

[20]魏海林.自拟上肢骨折外洗方治疗45例上肢骨折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1(09):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