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课程综合化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小学学科课程综合化之我见

赵永瑞

陕西省宁强县毛坝河镇九年制学校  724405

当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受到党和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课程内容也做了较大的改革,但是,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还是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课程改革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三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为实现这些目的,还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教师负担,笔者担任教务管理及教学一线工作多年,认为学科综合课程是一条可以深入研究、实践探索的道路,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一、学科综合课程是解决育人与减负的有效措施

目前,国家实施三级课程体系,小学阶段普遍设置分科课程,保障了小学学科知识技能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严密性。但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统合”的现状,课程落地不实,执行不深,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调研发现:目前分科教学中存在学生负担过重,教师综合实施能力不足,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重复交叉、效率低下。在小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课头多,语数外、音体美、科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道德与社会(生活)、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读本教学、校本课程等;实施难,特别是在中小规模学校、农村,要开齐开足课程,一个教师可能承担了3到5个课头,或者需要更多的教师,需要更多的课节;加之学生家长、社会对学生语数外成绩关注度大,教师压力也大,在这种矛盾下,很难执行,难免顾此失彼。 

并且在执行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时,一方面要严格依照课标教学,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和放学后的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8小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然减少课程重复,较少课程门类,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施行学科课程综合化是减轻学生负担、教师负担的必然选择。

二、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是当今世界小学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

课程综合化是一个具有长过去、短暂历史的课题,其发展是与社会科技发展同步进行的。在学校教育产生之初,原始意义上的课程无不具有综合化的特点。后来,社会科技发展为精细分化的不同领域,学校课程也演变为分门别类的不同学科。目前,学校课程的综合趋势,则是现代社会科技综合性加强的必然体现。现代意义上的课程综合化研究开始于美国四十年代著名的“八年研究”。它是美国进步教育协会进行的一项为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而打破学科界限,实施综合性课程的实验。从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些国际组织都不断进行有关的探索、研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综合化课程模式和课程类型。作为一种课程改革的世界性潮流,综合理科、综合社会科、STS等综合化的课程形式已经在许多国家的学校中逐步开设起来。

为了加强有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些国家在中小学开设综合课程。,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我们知道,学校课程主要受社会、知识、学生三大因素的制约。这三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对学校课程具有重要影响。课程综合化之所以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主要就在于综合化课程在反映三大制约因素的要求及相互关系方面具有分科课程无法取代的优势。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呼吁学科课程综合化

面对学生发展问题,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指导下,兼顾小学课程分科设置和学科教师综合实施能力不强的现实,开展基于学科、夯实学科素养,跨出学科、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就得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和综合课程并存,高中以分科课程设置为主。”这是200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任务。二十年过去了,目前分科课程仍是小学课程的一种主要形式。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分科教育的历史渊源悠长以及分科教学本身的优势外,还受到综合课程的标准、内容、评价等专业层面问题没有厘清及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的影响。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化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因此,改革的路径需要科学考量、系统设计、渐进推动和协同实施。对此,重庆市巴蜀小学开始了课程综合化实践探索。取得了有效成果。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大单元课程”。学校不断在分科与综合课程找适度的融合,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回归完整。就教育评价而言,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导致了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传授轻全面育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后,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评学校看质量,评质量看学生。评价做出了重大改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点上,只有课程综合化了,学生才有综合的发展。  

实践证明,单项的、局部的改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因此,必须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要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

四、小学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建议

小学开设综合理科、综合社会科课程,减少科目、减少课头,切实落实减负增效理念。

根据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中语数英、音体美的同时,再开设综合理科和综合社会科学,并且针对农村和城市编制不同版本的综合教材,必须精选课程内容,扩大知识面(特别是资源匮乏的农村),规定必修和自读栏目,有梯度、连贯的形成小学课程体系。

综合理科可以包含:“科学”“综合实践”“科技制作”等内容;综合社会科学可以包括:“道德与生活(社会)”“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必要的传统文化及国粹”等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减少学科课程之间的重复,这主要包括两种重复:一种是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的重复;一种是课程间的重复。同时相对可以减少课头多,师生负担重,课程执行难的问题。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扩展生活常识,为未来的生活学习奠定宽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