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介入呼吸病学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探析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介入呼吸病学治疗研究

库尔班江·买买提吐尔逊   ,米尔卡米力·麦麦提依明

新疆喀什地区肺科医院   新疆,喀什市,84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表型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表型从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为1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组患者为0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呼吸病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通过治疗干预以后,两组患者的呼吸不畅情况均有了明显的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差不显著。不过,从研究结果来看介入治疗0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论:针对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方法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过,在实施治疗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患者的实际病症类型,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进而增强整体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症,其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临床医学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始终是研究重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制病原因较多,但主要还是由于受到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临档医学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研究愈加的深入,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方法逐渐的被人们所关注,并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针对不同表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讲,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确保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是目前医学中仍需深入研究与挖掘的问题。本文,选择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表型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64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36至73岁,平均年龄(56.14±2.23)岁[1]。观察组64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37至76岁,平均年龄(57.65±3.11)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年龄在20至80岁之内;患者依从性强能够配合各项检查与治疗。

排除标准:患者因为身体原因正在接受激素或者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为1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1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吸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的雾化吸入性展开治疗,利用储雾器通过患者口腔进行药物吸入,每次吸入药物剂量为2.5mg,每天吸入治疗2次。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为0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0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吸入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式展开治疗。利用储雾器通过患者口腔进行药物吸入,每次吸入药物剂量分别为: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次1mg,每天吸入治疗2次;异丙托溴铵溶液每次1小瓶,每天吸入治疗2次。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根据患者呼吸不畅评分展开评价,利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针对患者呼吸不畅情况而展开的评分标准,满分4分,评分越低证明呼吸越通畅。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着重观察记录患者心律失常、尿潴留与恶心这三个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n)%

组别

例数(n)

呼吸困难评分

心律失常(n)%

尿潴留(n)%

恶心(n)%

总发生率(n)%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64

3.64±0.51

1.65±0.27

2(3.13)

0(0.00)

2(3.13)

4(6.26)

对照组

64

3.67±0.65

1.64±0.61

2(3.13)

1(1.56)

3(4.69)

6(9.38)

X2

9.254

8.126

6.481

9.325

7.625

8.552

P值

0.026

0.034

0.010

0.020

0.013

0.021

3讨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大幅度迈进,对于生态环境与空气质量都有着极大的破坏,从而导致我国近几年的空气质量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致使我国各类肺部疾病的患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一种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痰、咳嗽、胸闷气短等,发病过程中对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都造成巨大不利影响。而临床医学中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始终是研究重点,本文,也针对不同表型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效果展开深入分析与研究。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通过治疗干预以后,两组患者的呼吸不畅情况均有了明显的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差不显著。不过,从研究结果来看介入治疗0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介入呼吸病学治疗方法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过,在实施治疗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患者的实际病症类型,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进而增强整体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姚锡娟,马倩,刘韩韩,张文娜,石志红,杨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临床表型患病率及临床特征的Meta分析[J]. 重庆医学,2021,50(01):126-132.

[2]石莉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型与炎症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