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联合冰刺激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耳穴埋籽联合冰刺激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

王卓娅

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苏省  昆山市215321

【摘要】目的:分析在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对患者采取耳穴埋籽联合冰刺激进行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耳穴埋籽)和对照组(20例;耳穴埋籽联合冰刺激)。结果:对照组康复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耳穴埋籽与冰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联合治疗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长,可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耳穴埋籽;冰刺激

通常而言卒中后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一种并发症,发病时机体吞咽功能失常,吞咽困难难以进食饮水,病程时间较长者会出现脱水及窒息等并发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1-2]。当下治疗该病的方法各异,疗效功能同样不同,本文针对临床治疗常见的耳穴埋籽与冰刺激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究其联合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带产生的疗效情况,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我院2020.1-2022.3内进行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40例符合纳入标准(确诊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组:20例;男女患者占比12:8、年龄47-91岁、平均年龄为74.35±6.34岁;对照组:15例、男女患者占比7:8、年龄49-89岁之间、平均年龄78.56±6.30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耳穴埋籽:首先取患者身体对应的肠部、胃部、肝部及皮质下合适穴位(穴位参照2013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编写的《耳穴名称与定位》进行定位)精准定位,取消毒酒精进行简单消毒,待其晾干后,取王不留行籽敷于定点穴位之上,轻度按压约4分钟,直至患者身体出现一定程度酸胀、体热、体麻等感觉后取下。以此方法,2-4次/d进行按压,保持1个疗程之上(7 d为1个疗程),直到患者机体顺利排便后停用。

冰刺激:提前将医用棉棒消毒浸水,取纱布包裹冷冻,使用时患者保持半卧于床30度以上,医生取出冷冻棉棒,手托患者下颚随后沿口唇、舌苔、舌面、咽喉部、硬腭等口腔部位进行逐一刺激,每处停留8s左右,完成后一次刺激,引导患者进行空咽,面部鼓腮以及舌头伸缩,以此反复约5-8次,最后使用量勺取少量捣碎冰块放入患者舌根处指导其吞咽,2-3次/d。

1.3观察指标

(1)根据两组组患者临床康复情况,比较其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有效率(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 :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2)采用Excel 2020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均值,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5.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数据以[例(%)]表示,行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有效率95.00%(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和对照组85.00%(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差异明显,且2=6.693,P=0.031,P<0.05。

2.2 住院时间对比

统计显示,观察组康复治疗住院时间为7.08±3.45(d),对照组为12.26±4.48(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相较对观察组更长,且t=7.765,P=0.026,P<0.05。

3讨论

研究显示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常见临床中的脑卒中患者往往有25%-40%都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严重影响着其日常进食,随之带来身体素质下降,引发脱水、吸入性肺炎等症状出现。吞噬严重者往往会伴有误吸的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效的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中,耳穴埋籽是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同时这一方式属于中医理疗范畴,中药药材为王不留行籽。该方式旨在发挥耳穴这一部位的作用。早在在历史文献中就有“耳者,宗 脉之所聚也”(《灵枢·口问》)对其联系机体各大脏腑器官的功能说明[3]。治疗时通过在耳穴处定血、药敷、按压深入患者经络对其身体肝脏、脾胃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疏通身体经络、调和脾胃气血以及泻热通便等作用,最终达到帮助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泻热通便,实现机体平衡。针对耳穴埋籽治疗,冰刺激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外部物理治疗形式。通过对口腔以及咽喉进行“冷”刺激,利用其部位的敏感性,实现肌群刺激,从而达到出现一定局部感觉,以此促进吞咽功能持续恢复。在沈金莲[4]等学者研究中就有表明,冰刺激这一方式,对刺激口唇、舌苔、舌面、咽喉部、硬腭等部位的敏感性恢复,有较强作用。但该治疗方式存在治疗时间过长的缺点,单一使用疗程通常为1个月左右。但在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采取耳穴埋籽联合冰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疗效更显著,故为冰刺激方式更有效发挥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采取耳穴埋籽联合冰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所达到的疗效显著且疗程时间更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唐于力等.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冰、酸刺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22,48(05):375-377+400.

[2]黎继华等.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06):1052-1055+1023

[3]何子龙等.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7):3368-3372.

[4]沈金莲,张芳,周丽丽.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结合咽部冰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7):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