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中CT、MRI的效果及准确率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中CT、MRI的效果及准确率评价

张兵

九寨沟县人民医院 四川阿坝州 623400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中CT、MRI的效果及准确率评价。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予CT、MR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检查的准确率为92.10%,比CT检查的71.05%要高(P<0.05); MRI检查的Ⅰ期诊断率为91.67%、Ⅲ期诊断率为90.91%,而CT检查则分别为58.33%、81.82%,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但Ⅱ期、Ⅳ期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没有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过程中,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率,且有着较高的分期检查效果,能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支持。

【关键词】CT;MRI;股骨头坏死;准确率

在临床当中,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较为多见的骨关节性疾病。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创伤性,另一种为非创伤,前者因创伤,使股骨颈骨折与髋关节脱位,阻隔了血供,造成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而后者有着繁杂的致病因素,如血液疾病、酗酒等。该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较为漫长的发展,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疼痛、活动障碍等,严重情况下, 会有残疾风险,对病人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1]。临床对这一疾病,多借助手术和药物进行治疗,在早期主要实施药物干预,而严重坏死的需予以手术治疗,而在这一过程中,及早诊断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该疾病的诊断,多运用影像学技术,其中CT、MRI诊断效果存在差异。本次研究对重点股骨头坏死患者,探讨了CT与MRI检查的运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20年5月-2022年4月,接收的76例股骨头坏死者进行研究。纳入者有完整临床资料;年龄超过33岁;知情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精神、意识存在疾病者;伴有帕金森综合征者;患有恶性肿瘤者;外伤导致骨折者;研究依从性比较差者。本组男46例,女3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34岁,平均(47.01±4.82)岁;病程3~14(4.95±1.79)个月。

1.2 方法

1.2.1 CT检查

在进行CT检查时,指导病人取仰卧位,设置扫描的电流为 250 mA,扫描层的厚度为3mm,层距为3mm,窗宽设为1800~2000 HU,矩阵为520×520,从髋臼上缘扫描到股骨颈基底部。

1.2.2 MRI检查

选择磁共振成像仪,扫描设置T 2 WI、T 1 WI为横断面,选择脂肪抑制模式,进行扫描,冠状面与横断面为SE序列,层厚设为6~8mm,针对性监测局部病灶,实施加层扫描,所有检查、分资料工作,均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完成。

1.3 指标观察

(1)以手术病理为参照,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率,漏诊、误诊情况。(2)对股骨头坏死的病情,利用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协会制定的ARCO标准,进行分期,主要分为Ⅰ期(CT检查显示结果正常,但MRI检查显示反常)、Ⅱ期(经X线检查,结果正常,但MRI、CT检查显示,局部发生硬化、囊变、骨小梁征象者)、Ⅲ期(在X 线检查下,表现半月征变化,而MRI、CT检查存在异常者)和Ⅳ期(以上影像学技术检查均存在异常者)[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8.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准确率

MRI检查的准确例数为54,误诊漏诊为6例,准确率要比CT检查高(P<0.05),见表1:

表 1 比较 MRI、CT诊断的准确情况[n(%)]

组别

例数

误诊例数

漏诊例数

检出例数

准确率

CT检查

76

11

11

54

71.05

MRI检查

76

3

3

70

92.10

x2

11.207

P

0.001

2.2对比两种诊断分期诊断情况

两种检查Ⅰ期、Ⅲ期的诊断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Ⅱ期、Ⅳ期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2: 

表 2比较CT、MRI分期诊断结果[n(%)]

组别

例数

Ⅰ期(n=24)

Ⅱ期(n=22)

Ⅲ期(n=27)

Ⅳ期(n=3)

CT检查

76

14(58.33)

18(81.82)

21(77.78)

1(33.33)

MRI检查

76

22(91.67)

20(90.91)

26(96.30)

2(66.67)

x2

7.111

0.772

4.103

0.667

P

0.008

0.379

0.043

0.414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主要发病于髋关节,主要由于股骨头血供受损导致的。在早期,病人的股骨头形态没有变化,是做好的治疗时期,一旦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缺血性坏死,此时患处会发生软骨变形,而髋关节囊处,会有水肿、充血表现[3]。临床上主要症状有关节囊肥厚、关节腔积液,使病人关节功能异常情况增多,严重的情况下,存在截肢的风险,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危害

[4]。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股骨头坏死,对于病情、预后改善,十分的重要。

近年来,在CT、磁共振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下,逐步改进了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技术。其中CT能连续进行扫描,在较高分辨率下,能多层面扫描局部病情,并予以连续性扫描,为医生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影像学数据。在CT检查下,能够清晰显示病人的股骨头内部情况,对有没有破裂及死骨等问题进行观察,还能对关节有没有脱位进行观察,这样有助于了解其关节周边情况[5]。但在缺血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病人中,应用CT诊断,对于异常状况,缺乏较好的诊断效果,有着较低的敏感度,且在诊断病人时候,容易出现X线辐射,增大损伤机体的风险。MRI 能够对多种技术进行连用,依据所得的信息,来定位与显示病变,能够系统分析患者的线片、片状水肿区域。MRI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会表现为双线特征的图像,图像能够看到一条 T 2 WI 线状高信号,在T 1 WI低信号区,其是缺血与正常情况的分界线。此外,在进行股骨头坏死诊治的过程中,MRI检查的信号强度差异,可作为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指导的参考指标,且MRI诊断当中,比较安全,不会对病人造成辐射,也不会为病人带来损伤等[6]。MRI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借助电磁波,来有效扫描股骨头位置,判断病变情况,且在检查中,不会干扰扫描位置,能进行任意断面成像,能对股骨头病变情况、位置进行细致的掌握。这一检查方式,有着多参数性、全面性的特性,能减少外力对结果的影响,利用射频脉冲,对局部病灶进行诊断,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与CT检查比,对合并骨关节积液状况,要更优,能明显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受到临床工作者的信赖。

综上所述,在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的时候,MRI放射诊断有着较高的分辨率、准确性,为临床诊治股骨头坏死,能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也能对病人的治疗、预后进行观测,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梁远仲,罗明斌,张秀媛. 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中CT、MRI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准确率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6):124-126.

[2]王利峰. 运用CT、MRI放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83-84.

[3]张宏伟. 对比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4):86-87.

[4]朱立军. CT、MRI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效果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5):136-137.

[5]王钊. CT、MRI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效果对比研究[J]. 智慧健康,2019,5(18):1-2.

[6]景琳. 股骨头坏死应用CT、MRI放射诊断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