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敏感指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质量控制闭环管理应用实践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护理敏感指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质量控制闭环管理应用实践评价

张青华,陈琴 ,夏建慧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敏感指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质量控制闭环管理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分组(各组5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同时采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作为促进急诊危重症护理质量控制闭环管理的持续改进评估,观察两组意外发生率、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而言,通过护理敏感指标可显著减少意外情况,改善临床指标,可推广。

【关键词】护理敏感指标;危重症;急诊;质量控制闭环管理

急诊危重症患者因病情重、发病急,是急诊科主要的救治患者,为了提高治疗疗效,多将患者进行院内转运,但是因转运难度高,多以生命支持手段为主[1]。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是一种护理管理质量的评价指标,可对护理质量与护理活动给予准确评价[2]。目前,我院在急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期间,针对三级网络质量控制情况的,设计了急诊护理敏感指标细则,是本院急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质量评价指标与管理工具。本文以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为例,探究护理敏感指标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1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深入分析,选取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80岁,平均(50.15±10.36)岁;病种分类:颅脑外伤11例、外伤或多发伤18例、重度心律失常13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80岁,平均(50.20±10.47)岁;病种分类:颅脑外伤13例、外伤或多发伤14例、重度心律失常10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均>18岁;②患者需转运进行CT诊断;③病历资料均完善;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接诊时患者处于重度休克状态;②急性严重创伤需接受手术治疗;③研究期间退出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常规质量控制:分诊后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确诊后完成院内转运。观察组同时采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作为促进急诊危重症护理质量控制闭环管理指标:(1)敏感质量指标设计:①分诊正确率设计:护理人员需依据专业知识与评估量表提高评估正确度,并根据患者体征与主诉综合判断,提高分诊率。②急诊ICU时长监控指标设计:对入室患者及时处置,I级患者及时进行,II级患者10 min内进行处置。对患者病情全面评估,同时对转运分级进行确认。与家属、内部团队分别沟通;转运人员及时到位,分工明确,转运物品应充足,且转运前二次评估。(2)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闭环管理:急救小组需根据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对不达标项目进行整改。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意外发生率:输液不畅、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降低、氧气供应不足。

(2)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急诊分诊正确率、管路滑脱发生率率、CT/MRI检查平均耗时。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X2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意外发生率

观察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意外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输液不畅

血氧饱和度降低

血压降低

氧气供应不足

发生率

对照组

50

3(6.00)

4(8.00)

5(10.00)

3(6.00)

15(30.00)

观察组

50

0(0.00)

1(2.00)

2(4.00)

0(0.00)

3(6.00)

X2

9.756

P

0.002

2.2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n

急诊分诊正确率(%)

管路滑脱发生率率(%)

CT/MRI检查平均耗时(min)

对照组

50

30(60.00)

16(32.00)

37.44±2.53

观察组

50

45(90.00)

5(10.00)

25.59±2.90

t/X2

12.000

7.294

21.773

P

0.001

0.007

<0.001

3 讨论

目前,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要求逐渐升高,且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加剧,医院急诊患者相对较多,急诊危重症患者就诊率明显提升[3]。目前我院急诊科采用了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标准,将急诊分级分为四个分级,患者分为4级管理,遵循病情迅速变化至相对稳定原则,对就诊顺序合理安排,对重症患者优先处理[4]

本文所研究的患者多为I级与II级患者,在就诊期间若出现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癫痫持续状态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5]。若患者在紧急就诊期间发生严重呼吸困难、脑卒中等,提示患者极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目前,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是医院质量控制闭环管理的重要手段,采集指标后将质量控制与管理应用于专科临床护理领域中。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敏感指标可显著提高质量控制闭环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敏感指标有助于减少意外情况,改善临床指标,质量控制闭环管理质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海燕,胡祖霞.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应用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0):1596-1598.

[2]白冬梅,罗曼,谢伦芳,等.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6):832-835,839.

[3]李笑稚.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5):144-146,150.

[4]徐鸿,何云霞.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自动采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2021,16(7):62-66.

[5]张丽秀,樊落,李琳,等.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J].护理学报,2021,28(13):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