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中药黄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栾俊锐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黄芩是我国中医常用的一味药材,该药材属于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可在多种疾病(如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治疗中发挥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积极开展药理学分析十分必要。

【关键词】黄芩;药理学;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该药材性寒味苦,可归肺经、脾经、胆经、小肠经及大肠经,主要发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1-2]。目前,临床对于黄芩药物学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当前研究成果提示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具有抗炎、解热、抗菌、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的疾病均具有治疗效果[3]。故本文对中药黄芩药理学分析的新成果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高血压

近年来,临床学者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高血压相关中成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单味药材为黄芩。黄芩调节血压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低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及受体操纵型Ca2+通道进行阻断,以减少细胞内Ca2+的含量,促使血管扩张,从而发挥显著降压作用[4]。但中药发挥疗效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明确黄芩具体药理作用机制才能够科学指导临床用药。张铃[5]等人通过建立高血压小鼠模型(AngⅡ诱导)分析发现,黄芩所含成分黄芩素主要降压作用机制与调控代谢途径、氮代谢、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

2.转移性乳腺癌

黄芩内可提取的黄酮成分主要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以及千层纸素A、芹菜素、木犀草素及野黄芩苷等等[6];其中黄芩苷作为黄芩内含量较多的一种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其可癌细胞凋亡起到诱导作用,抗肿瘤效果显著,对乳腺癌同样具有良好疗效。黄芩苷可能通过调控癌症的途径以发挥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例如,PI3K/Akt信号通路发生功能失调性活化与乳腺癌临床预后不良存在紧密联系,该通路发生磷酸化可对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起到促进作用;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细胞生理活动,该通路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此外,黄芩苷还对HSP90AA1、PIK3R1、Akt、SRC、MAPK、EGFR及TGF-β等重要靶点之间复杂交互作用进行合理调控,从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进而延缓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病情的进展。

3.类风湿关节炎(RA

有实验指出,黄芩所含成分豆甾醇对RA大鼠临床严重程度的关节及组织结构破坏具有良好改善作用,并使关节内NF-κBp65及p38MAPK的表达下调,从而有效减少各种促炎介质(如 IL-6)在机体内的表达,并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的表达[8]。β-谷甾醇主要对巨噬细胞促炎症因子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以降低机体特异性抗体IgG的浓度,从而减轻RA患者临床症状。汉黄芩素对RA患者机体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mRNA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阻碍FLS大量增殖,避免病情持续进展。黄芩甙元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介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RAFLS)增殖过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被巨噬细胞游走抑制(MIF)逆转并呈剂量依赖性;提示黄芩甙元可能通过抑制MIF信号通路来实现对TNF-α介导的FLS增殖的抑制作用[9-10]

4.急性湿疹

黄芩中黄芩苷对巨噬细胞的效果进行加强,药物进入人体系统后会存在选择性人体细胞免疫效果,并不会严重影响体液免疫系统。因此该药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李海雄[11]的报道中指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6%,瘙痒及皮损等症状快速消失。此外,黄芩黄酮类物质还可阻碍人体表皮细胞醋酸的合成,抑制疼痛信号,从而有效减轻急性湿疹患者因抓挠破溃引起的疼痛感受。

5.小结

综上所述,药理学分析发现,中药黄芩还具有扩张血管、降压、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阻碍RA患者FLS增殖等作用。更多药理学作用及机制仍有待临床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秀英,王雪峰,赫昊,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芩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8):1464-1468,1475.

[2]张旖晴,魏玮,程遥,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芩汤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及相关癌症的保护作用[J]. 世界中医药,2022,17(16):2287-2291,2298.

[3]胡泊,孟祥云,丁瑞洁,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2,44(3):296-302.

[4]董明月,黄艳,周立华. 黄芩治疗高血压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2):15-19.

[5]张铃,刘菲,曾建伟,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芩素降低血压和调控炎症的作用机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1):1-5,14.

[6]董红敬,姚雪,穆岩,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黄芩现代药理活性挖掘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 山东科学,2019,32(5):54-61.

[7]王振龙,韩育英,张秀丽,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芩苷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作用机制[J]. 福建中医药,2022,53(4):40-44,49.

[8]王冠贤,李宝林,唐爱民,等. 黄芩总黄酮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及COL10A1/SOX9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中国药师,2021,24(4):693-697.

[9]孙宇洁,付书璠,赵永璐,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黄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1,44(4):314-324.

[10]周巧,刘健,郭锦晨,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J]. 中成药,2022,44(5):1644-1648.

[11]李海雄. 中药黄芩外用方法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和药理研究[J]. 北方药学,2020,17(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