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对提高DVT评估高危患者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PDCA循环对提高DVT评估高危患者的研究进展

庄双艳

泗阳康达医院  江苏 宿迁 223700

摘要:DVT高危指的是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以及高危人群,由于近些年人们生活习惯以及创伤的增加,很多人群易患深静脉血栓,而深静脉血栓会造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常采用PDCA量化评估表,来对患者进行评估,明确其是否是深静脉血栓高发人群,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关键词: PDCA循环;DVT评估;高危患者;

前言:

     对于卧床患者而言(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活动量的减少和血液容量的相对不足,血浆的减少量多于血细胞的减少量,血液黏度和血流率的增加,形成血栓的危险增加。但当四肢活动不足时,下肢深静脉的血液流动缓慢,影响了心静脉的血液循环,更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但是,有效的预防可以显着减少DVT高危人群的风险[1]。本文分析了 PDCA循环对提高DVT评估高危患者的研究进展。详情如下:

1.DVT 的高危人群

    临床上常见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包括手术时间长、卧床时间长、四肢制动、血液处于高凝点状态、恶性肿瘤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的患者、有肥胖史、糖尿病史的患者,以及即将进行的手术、有外伤史的患者,这些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应积极预防,给予药物抗凝,避免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

2.PDCA循环对DVT 高危因素的评估流程

2.1计划阶段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医务人员DVT高危因素的认知情况,以及对高危患者预防护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提高DVT高危因素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护理人员对DVT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表现为:不知晓有哪些高危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康复锻炼行为,导致患者DVT高危系数增加。②患者对DVT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表现为:对DVT疾病的认知、宣教内容以及功能锻炼方面的掌握度,由于患者对这些方面的不了解,导致患者DVT病情严重。

2.2设计和执行阶段

     根据存在问题拟定整改方案,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通过收集整理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把握规律,预测问题走向趋势,提醒护士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在血栓形成后 1—2 周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因此应指导患者患肢制动,严禁按摩肢体,抬高患肢 20°-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同时注意保暖对于VTE评分高危、极高危者每日进行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做到定时、定部位、定体位、定测量工具,同时每班评估一次患者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情况作好记录并严格交接班。  统一VTE风险评估单,便于医护共同防栓控栓;制定VTE警示标示:对于VTE风险高危、极高危患者,我们将标识插入于患者床头牌、护士站白板登记VTE高危、极高危患者信息,以警示医护对该患者有效落实措施;制定规范饮水流程,每日饮水量1500ml-2000ml:发放带有刻度的量杯,测量患者水杯并标注,指导患者购买带有刻度水杯;提升患者早期活动的依从性:病房内墙面贴上踝泵运动等功能锻炼运动图,每日督促,提高锻炼的积极性,扫草料二维码查看小视频,与时俱进,方便随时查看,不限场所限制遵照医嘱用药,并关注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向医生汇报。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士应从干预之初就会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理论知识培训,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融合理念灌输,纠正患者片面的疾病管理理念,改变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同时确保理论知识在干预的各个阶段都能学以致用,加深患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下肢骨折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诸如该患者的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应该将基于循证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控危险因素整合,对可控的高危因素在下肢骨折患者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前,采取管理措施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以杜绝或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 PDCA 活动,提高护士对 DVT 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对 DVT 的疾病认知度、对宣教的内容理解度、对功能锻炼的落实率。并定期对护士进行 DVT 知识及回授法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对患者给予教育宣教,降低DVT 患者病发率[2]

2.3检查阶段

    由护士长设计患者/护理人员对 DVT 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对患者每日对DVT评估高危患者预防措施落实进行查验,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身体机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总结阶段,上传科室微信组和纠正行动计划。

2.4处理阶段

计划用9个月的时间来完成预期的工作,其中P阶段4个月,D阶段3个月,C阶段1个月,A阶段1个月,最后计算出每个阶段的用时率科室将DVT患者相关数据汇总反馈,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效果,将存在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3结语

      综上所述,对DVT患者运用预见性思维,将前馈控制贯穿于日常护理中,加强早期预防管理,给予患者主动、连续、规范的针对性治疗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

DVT高危患者 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通过PDCA活动,分析DVT高危患者预防措施不到位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高护士对DVT的认知水平和健康教育技能,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患者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功能锻炼,落实预防措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调查总结,发现问题,制定目标、整改措施并实施,持续改进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琴,王洋洋,卢菲. 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37-1738,1741.

[2]韦艳新,黄娟娟,韩苗,等. PDCA循环康复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20,27(0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