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效果

陈绍英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      402260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对其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133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68例,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个体化营养支持;重症;营养状态

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危重、预后较差的一类病人,医院收治后除了给予对症治疗之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他方面的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即其中之一[1]。重症患者大多不能自主摄食,若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则可能发生营养不良,身体机能变差,抗病能力减弱,治疗效果也受到影响。营养支持治疗则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实施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对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于2022年2月至7月收治的133例重症患者。纳入标准:病情危重,有意识障碍,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胃肠疾病、代谢障碍的患者。观察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4.63±11.26)岁;疾病类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22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重症肺炎20例。对照组:男31例,女34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4.70±11.37)岁;疾病类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24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重症肺炎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营养支持治疗之前先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即在患者入院后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再输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①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体重,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②根据患者的原发病计算出患者每日所需能量,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的比例为6∶2∶2,每日的能量供给为按体重20-25kcal/kg,在代谢稳定之后将每日的能量供给提升至30-35kcal/k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饮食上应注意多补充水分以预防便秘,同时控制脂肪、胆固醇及能量的摄入量,宜少不宜多,适量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对重症肺炎患者,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提高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2]。③检查患者是否适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如无禁忌症则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反之则在解除肠内营养支持禁忌症之后再尝试肠内营养支持。④治疗期间严格监测血流动力学,如果不稳定则及时停止,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发生呛咳、误吸[3]

1.3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维生素C,并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情况(x±s)

组别

例数

血清白蛋白(g/L)

前白蛋白(mg/L)

维生素C(mmol/L)

观察组

68

41.06±2.68

270.14±21.36

32.52±3.26

对照组

65

36.94±3.19

250.83±22.57

25.60±4.28

t值

8.078

5.069

10.518

P

<0.001

<0.001

<0.001

2.2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

便秘

水电解质紊乱

腹泻

发生率

观察组

68

2(2.94)

1(1.47)

1(1.47)

4(5.88)

对照组

65

4(6.15)

6(9.23)

5(7.69)

15(23.08)

x2

8.024

P

<0.05

3.讨论

重症患者的营养供给关系到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相关的研究也较多。目前,临床中有各种营养支持方式,但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与一般患者不同,所以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案仍有待研究[4]。本研究对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其营养指标明显更优,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之所以有这个结果,是因为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更切合重症患者的需求。一方面,它的营养风险评估有效排查了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使营养支持治疗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它是根据原发病而制定并实施的营养干预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原发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规避不当的营养摄入带给患者的安全风险,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性

[5]。在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治疗下,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得到有效的调整,所以较少发生便秘、腹泻、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综上,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症患者可改善其营养状态,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高婷婷. 基于腹内压监测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状态、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1,23(07):56-60.

[2]张晓燕,张凌娟,陶绪梅. 个体化营养支持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1):207-209.

[3]孙立新,孙浩涵. 观察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1):20-21.

[4]刘永生. 个体化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 当代医学,2020,26(19):56-58.

[5]杜娟,王慧,何敏,等. 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效果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09):1518-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