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护理干预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研究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护理干预的影响

刘娜  ,王玉通讯作者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200093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7月-2022年07月间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协同护理干预),各4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均较高,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焦虑)、SDS(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均较高,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更高,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中,一方面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另一方面可缓解病情对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调节心理状态,保持愉悦心情,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协同护理;不良情绪;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以血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点的慢性代谢异常类疾病,分为1型、2型,其中以2型最为常见,该病以老年群体为主,45岁以上是发病高峰期。协同护理是在有限条件下,经过护理人员指导,予以自我照护,激发患者潜力,与家属合作监督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发挥护理人员、家属、患者三方协同作用,提高护理效率[1]。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患者为例,对不同护理方式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07月-2022年07月间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5例。其中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最小65岁,最大90岁,平均年龄为(70.15±2.14)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10年,平均病程为(4.17±0.12)年;1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37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最小66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为(70.18±2.15)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11年,平均病程为(4.20±0.11)年;1型糖尿病7例,2型糖尿病38例。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1)诊断标准:符合WHO[2]中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三多一少”等临床表现。(2)纳入标准:年龄≥65周岁;知情实验内容,签署同意书。(3)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酮症酸中毒。

1.2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开展基础健康教育,介绍糖尿病病因、并发症、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护理措施等,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予以病情观察,定时测量血糖水平,并做好护理记录;予以心理疏导,加强鼓励,提供精神支撑,例举临床病情控制良好病例,分享护理经验,增强信心,调节负面情绪。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予以协同护理:

(1)个性化健康教育:针对老年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协同康复护理方案,了解患者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既往病史等信息,采用恰当沟通方式,全面评估患者糖尿病进展,了解有无并发症,完善护理内容,确定护理计划。将护理计划制作成表格或手册,发放给患者与家属,叮嘱家属协助实施,实施过程中,了解患者完成度与质量,根据完成情况、患者喜好适当调整,提高护理效率。

(2)饮食指导:制定饮食计划,并取得家属配合,多吃蔬菜,补充膳食纤维,例如菠菜、茼蒿、白菜、黄瓜、苦瓜、油麦菜等绿叶菜,每餐主食控制在2两内,粗细粮合理搭配,丰富食物种类,副食摄入量应少于主食,以蛋制品、纯牛奶等为主,每日牛奶量不超过250毫升。予以低盐、低脂饮食,严格限制糖分、胆固醇摄入,禁烟酒,尽量不吃油炸类食物、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食物,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此外需要家属加强监督。

(3)运动指导:适当运动可提高机体耐量,锻炼心肺功能,提高抵抗力,降低血脂,制定运动方案前,需展开常规检查,确保患者心肺、肝功能正常,并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以散步、打太极、体操、慢走等运动形式为主,每天15到20分钟,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感应立即休息,确保安全性。

(4)用药指导与自我监测:针对家属与患者开展血糖监测教育,强调血糖控制重要性,并指导正确监测方法,同时予以用药指导,介绍每种药物作用,告知药物用法用量,协助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提高服药安全性与正确服药率。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血糖水平:分别于护理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并进行对比。

1.3.2对比消极情绪:分别采用SAS、SDS自评量表,其中SAS评分共计20个条目,69分以上:焦虑严重,60-69分:中度焦虑,50-69分:轻度焦虑;SDS评分共计20个条目,72分以上:抑郁严重,63-72分:中度抑郁,53-62分:轻度抑郁,评估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

t”计算用(±s)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血糖值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均较高,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对比[n(±s),mmol/L]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45

8.21±1.20

7.05±1.06

10.43±2.22

9.46±0.58

研究组

45

8.23±1.21

6.01±0.87

10.42±2.14

8.12±0.88

t

/

0.079

5.087

0.022

8.529

P

/

0.937

0.000

0.983

0.000

2.2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SAS、SDS等不良情绪评分均较高,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对比[n(±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45

55.57±1.59

42.01±2.26

56.33±2.22

41.04±2.15

研究组

45

55.68±1.56

35.72±2.18

56.32±2.42

30.24±1.28

t

/

0.331

13.347

0.020

28.954

P

/

0.741

0.000

0.984

0.000

3  讨论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为老年患者,现阶段我国糖尿病管理现状主要为诊治率低、知晓率低等问题,在老年患者中尤为突出,随着年龄增长,理解能力、记忆力逐渐下降,且老年群体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对糖尿病缺乏一定认知,没有认识到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正确服药、定期复查对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性,自我护理水平不高,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幅度较大,病情控制不理想[2]

本次研究采用协同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均较高,护理后,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说明协同护理更有利于稳定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3]。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逐渐累及各系统,出现并发症,导致死亡,而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与药物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等措施,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水平,掌握护理技巧,同时协同家属展开监督,提高护理效率。第二,护理前,两组SAS、SDS等不良情绪评分均较高,护理后,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说明该护理方案可缓解老年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焦虑抑郁,增强信心[4]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更高,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中,一方面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另一方面可缓解病情对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调节心理状态,保持愉悦心情。

参考文献

[1]李敏.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名医,2020,(19):103-104.

[2]杨彩霞.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协同护理方式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9):128-131+136.

[3]杨真真.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409-410.

[4]董玲玲. 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2,35(0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