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现状与经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南通市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现状与经验分析

樊天荣1, ,唐文斌1, ,缪宇峰1

(1.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江苏省南通市,226000)

摘要:新能源产业链是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变革的重要支撑。本文介绍了南通市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并从政府政策、人才培养、电网支撑等角度总结分析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经验,以期为其他省市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链;“双碳”目标;风电产业;光伏产业

1引言

自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新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聚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新能源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当前,各省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突破不断。

近年来,南通市依托良好区位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引领下,新能源产业链得到迅猛发展。本文将介绍南通市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分析南通地区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经验,以期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南通经验。

2南通市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现状

2.1整体概况

由于南通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具备良好的产业开发基础,因此南通市逐渐形成了以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链。2021年南通新能源装机规模共计装机426.6万千瓦,新增装机占全省增量的44%。风力发电方面,全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704万千瓦,比去年增长1.2倍,接近2021年南通火力发电装机规模,对全部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贡献率达91.4%;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省的1/3、全国的1/4左右。光伏装机容量181万千瓦,同比增长约25%。南通海洋中心城市和风电产业之都的经济社会效应突显。

2.2风电产业

南通风电产业已形成以风机整机和叶片、发电机、塔筒、钢结构等配套设备制造为主,包括风电技术研发、风电场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勘察设计、防腐材料、海洋环境保护、大型设备物流等在内的较为完善、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链。2021年,全市风电产业规上企业总产值快速提升至624.66亿,较上年增长69.6%拥有风电装备制造规上企业56家龙头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较多,风电产业已初具规模,具有向千亿产业甚至五千亿产业迈进的机遇和机会。

南通目前风电产业园主要有5个,较为成熟的风电产业园有4个,分别为如东经济开发区,通州湾高端装备产业园,海安装备制造产业园,启东船舶海工工业园。正在招商建设的小洋口高端制造产业园1个,全球首个风电母港一期核心功能区已打造完成,可满足5000吨船舶全天候出海及各类重型设备的运输需求。

2.3光伏产业

南通光伏产业目前形成包括电池片及组件、光伏支架、组件边框等为主的产业链基本形成了以光伏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的发展态势。2021年,全市拥有光伏装备制造规上企业35家,规上企业总产值248.87亿

在电池、组件领域,以韩华新能源、林洋光伏、美能得新能源为核心的电池、组件企业快速发展。韩华新能源光伏组件产量位居全球前十;美能得新能源在光伏生产制造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公司的全自动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处国内领先水平在光伏支架、组件边框等领域,积聚了江苏礼德、爱康金属科技等先进新兴企业。

南通目前的光伏产业园主要有3个,其中正在招商建设的洋口港光伏产业园1个,是以光电为主的产业园。较为成熟的光伏产业园2个,主要分布在海安、启东地区。在海安光伏光电产业园,园区内现有欧贝黎新能源、浚丰新能源、卡姆丹克太阳能、福克斯新能源等一批规模适中、发展稳健的光伏企业,园区年产值规模超50亿元,企业间形成了相互配套的良好发展机制。

3南通市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经验分析

3.1政府政策全面引领

为推动和保障地区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南通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规划和政策。2016年,发布《南通市“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0年,发布《南通市打造风电产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除了类似的专项规划以外,南通市在一般的经济规划中也格外重视对新能源产业链的支持。在近期发布的《南通市“十四五”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2022年4月发布《关于支持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将新能源产业作为4大重点产业领域之一,针对重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新能源产业新开工项目给予设备购置额的25%作为补助金额最高可达1亿元对新能源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新设备购置额的15%给予补助。

南通政府聚焦新能源产业链发展问题,在不同以及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聚焦发展重点难点,出台相关政策,在实现企业规模化的基础上,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增加产业的效益和影响力。

3.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南通遵循人才先行的理念,采取“外引+内培”结合的方式培育新能源产业链人才体系。一方面重视新能源产业相关的人才引进工作,基于持续示范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引进一批新能源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涵盖设计、监控、检测、储能、调控、运营等多项新能源专业领域,吸引和留住专精尖人才

另一方面秉持在实践中培育人才、锻炼人才、成就人才的思路,通过实践培育一批本土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育中的主体作用,依托特色产业开展项目制培训,强化企业与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协作,培养新能源产业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形成配套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团队,为实现新能源产业链全领域、深层次跨越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3.3电网企业支撑有力

电网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中发挥着平台作用。国网南通供电公司为了充分支撑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积极统筹电网新能源发展规划,探索建立新能源产业合作共赢机制,以期在新能源产业链内部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闭环,助力新能源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同时,国网南通供电公司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健全新能源并网消纳保障机制,提高电网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服务水平。按照整体结构强、重点部位韧、系统运行柔的目标,推动建设与风电接入、综合能源基地相衔接的500千伏电网主干网架为电源支撑,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辐射互联的电力网架结构,提升“大电网”输送能力。打通新能源电力“北电南送”通道,满足省内海上风电基地等大型电源输送要求,负荷密集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畅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通道。

4结语

本文着重介绍了南通市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概况,并总结分析了南通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经验。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目标指引下,各省市都有必要对新能源产业链开展全面分析,深入调研新能源产业链全过程,通过结合区域实际与行业先进经验,探索贯通新能源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商业运营模式,确定优化举措,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产业建议,共同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以“互联网+带动新能源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20(12):16-17.

[2]黄栋,杨子杰,王文倩.新发展格局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内生逻辑与展望[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6):134-144.

[3]刘轩,赵阳,孙然,张赟,刘耀东.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经验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0,10(06):166-168.

[4]王正新,叶德俊.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