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诊疗:指向问题学生行为改变的个情研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1
/ 2

个案诊疗:指向问题学生行为改变的个情研判

叶圣忠

温州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如何有效地做好问题生转化的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同时也是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问题生的个情研判,找出问题生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个案诊疗的方式,促使其行为改变,并提出了问题生转化的三点策略:依据自身——激发自信心;依托小组——发挥磁场效应;联合家庭——实现家校共建。

关键词问题学生 个情研判 行为改变 转化策略

发展心理学认为,初中阶段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及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个体刚刚进入青春期,心理上的不成熟遇上“暴风骤雨的变动”,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更加显现出来。问题学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学生差不多都有问题,如果把问题生定义成“有问题的学生”,那么问题生就太多了。本文所述的问题学生则需要个案诊疗,并在诊疗的过程中指向问题学生的个情研判促使其行为改变。问题生的种类主要有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厌学型问题生、心理型问题生、品德型问题生和“好学生”型问题生。

一、问题生产生的原因

要找到教育问题生的正确方法,就必须分析学生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做到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问题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原因:

1、家庭的原因;

2、学生自身的原因;

3、教师的原因。

二、问题生转化策略

案例: 班级里有一个这样的人物:周同学,初一刚入学那天,我就发现了他行为有点古怪,我在讲话的时候,他总是斜着眼看我,一副傲慢的样子;跟他谈话时,头就一直看着天花板,一副爱理不理的表情;是班级里的捣蛋鬼,经常有学生过来告状说周同学上课破坏纪律,还捉弄同组的女生,影响班级的课堂氛围;科任老师也反映,课上只要有他在,课就没法完整的上下去,老是答老师的的话;甚至还有点“流氓”的行为,老是碰一下班级女生的头发。

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如何才能成功转化呢?

(一)依据自身——激发自信心

1)开展跟踪调查,确定问题生类型,对症下药,重点突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问题生种类繁多,很多还是复合型的,如果不对问题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查,若只凭一腔热血盲目行动,反而会适得其反。首先,建议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要和心理老师沟通,在全班范围内开展科学的心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动态,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教会学生处理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其次,对待不同类型的问题生,方法也应不同。

经过观察,研究初步判定周同学属于行为习惯型问题生。虽然从表面上看,感觉他是品德问题型问题生,但认定一个学生是品德型问题生,最主要的标志是他们有相对稳定的不良价值观,另外一个标志是他们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有来往。周同学虽然有一大堆坏习惯,但他既没有不良的价值观,而且也没有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有来往。

对待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几乎一言一行都需要纠正,教育他们千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教师会非常疲惫,而且还会激起对方的激烈反抗,要把他们的毛病列出清单,然后选择一两个重点问题首先纠正。所谓重点问题,一个是对集体破坏性最大的,一个是他们改起来容易见效的。一般来说,不要把重点放在学习习惯(如完成作业)的纠正上,因为这最难,容易失败,让学生失去信心。

2)利用积极心理学视角,发掘问题生的优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积极心理学观点认为,教育应着眼于人性优点,强调生命价值,积极看待人性,肯定人的天性,坚信人的潜能;倡导积极关注,避免消极关注,对问题生的转化问题也提供了重要依据。

基于以上观点,教师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坚持从积极的人性视角去解读问题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教育者要针对他们各自存在的行为问题进行明确的分析指导,如学业压力的应对、同学关系的改善、父母信任的恢复、沟通技巧的提升、不良情绪的调适等等。只有学习掌握了正确的行为方法和技巧,那些不成熟、混乱、破坏性的问题行为模式才能被真正改正。

对于周同学,笔者采用了表扬加鼓励的方式,少批评,找到他身上的优点:爱被老师表扬,风趣幽默,擅长绘画、舞蹈,多才多艺,鼓励他多去参加校艺术节和市里的比赛,在兴趣中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逐渐纠正他行为上的一些缺点。

3)对问题生开展归因方式的教育和训练,让问题生正确认识自己

问题生在遭遇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困境时,往往习惯于采取消极、不科学的归因方式。如,遭遇考试失败时,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试题难、运气不好等,认为与自我努力程度无关;遭遇人际困境时,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他人所造成,认为与自我本身无关,这种归因方式不仅难以找到引致困境的真正原因和有效解困的举措,而且极易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更多的困扰、焦虑和紧张,伴随而来的是压力加剧、烦恼频增、学业成绩下降、生活幸福感降低、自信心和进取心受挫,必然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消极归因是导致问题生遭遇问题时难以自拔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注重引导和训练问题生,遇事首选内部归因,多从主观上归因,逐步养成在内外部、主客观统一层面上进行归因的科学归因观,以推动他们去主动学习和掌握积极的归因策略。重视营造良好教育氛围,鼓励问题生学会科学归因。

二、依托小组——发挥磁场效应

成立问题生帮扶小组,让问题生感受到同伴给予的关心。同伴的帮助对一个问题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伴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伴之间无话不说。通过帮扶氛围的营造,让问题生感受到同伴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伴是自己的益友。通过同伴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转化周同学的过程中,笔者有意地给他安排了三位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作为他的小组成员,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他、去监督他,发挥同伴榜样的磁场效应。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小组活动,让他融入到小组中来,培养了他的团队协作意识,并学会了与同学和睦相处。通过小组同伴的相互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不良的行为习惯起到了较好的纠正作用。

三、联合家庭——实现家校共

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家校合作主要有几大原则需要遵循:共育、共情、共信、共纳、共享。共育——建立共同的目标;共情——加强彼此的了解;共信——达成充分的信任;共纳——提倡真诚的理解;共谋——落实平等的对话;共享——实现及时的分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家校合作,实现对问题生问题的转化效果。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对于提高转化问题生的成功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家访必不可少。要通过家访,细致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的人员组成、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等;只有通过家访,才有可能找到问题生问题形成的真正原因,为教师提供宝贵的信息。要把家访过程形成文字材料,及时跟踪,建立档案。

转变问题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对问题生更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始终能满怀信心、爱心、耐心,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认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问题生的转化一定不只是梦想!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学生上作[J].思想理论教育,2009,(20).

[2]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16.

[3]梁君.润物细无声——谈问题学生的转变[J].教学研究,2018 (6).

[4]吴锡改,于燕.论“问题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教学科学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