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满意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1
/ 3

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满意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生产的100例产妇,随机数字分组将其分为以封闭式护理为主的参照组与以母婴床旁护理为主的试验组,各50例,探究产科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效果、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临床评估。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对母乳喂养知识了解状况高于参照组,不同时间段内母乳喂养成功率以试验组产妇更优,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为试验组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产后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时间更早,首次下床时间更早,首次泌乳时间更早、泌乳日频率更高,同时该组产妇在产后24小时与产后48小时泌乳量评分更高,与参照组相较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喂养体位、喂养频率、含接姿势、挤奶方法等知识掌握临床评估分数更高,与参照组相较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不仅能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还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母乳喂养成功率满意度

引言:随着我国多胎政策的落实与推进,我国产妇的数量也逐渐呈上升趋势,随着产妇人数的增长,在完成分娩环节后的会阶段暴露的弊端也愈加明显。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化特点以及产妇与产妇家属文化差异等变量的影响下,产妇相对或绝对匮乏的分娩知识与产后哺乳知识形成的缺陷使得产妇无法自行完成产后对新生儿的营养支持,在使得新生儿无法获得理想预期的营养支持的同时对其早期生长发育以及母乳喂养习惯的养成均构成威胁。除此之外在产妇初次接触生产后意识无法时应全新的角色转变,因此对于母乳喂养供给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概念预期重要性十分模糊。此外产妇分娩环节中剧烈疼痛以及分娩引起的产妇失禁等现象也会使得产妇从生理上十分抗拒分娩,进而使得产妇的形成产后焦虑甚至产后抑郁,从心理应激角度出发会进一步使得患者形成生理应激,对于乳汁的分泌与新生儿营养支持均构成威胁。同时随着我国产妇人数的逐渐增加临床产科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此时就需要对产后护理措施做出相应调整,目的在于改善产妇产后护理环境并协助产妇通过母乳喂养达到促进新生儿营养支持环节开展的目的。常态化产妇产后护理的应用目的与互留中心多在于维持产妇生存指征的稳定同时保证新生儿的生存情况,因此对于产妇心理状况、产后自我保健知识之宣讲、母乳喂养注意事项教育以及母乳喂养重要性宣传的等形成护士,使得产妇产后对于新生儿的营养支持与生存质量、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等无法达到理想预期。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是产妇在住院期间和院外护理婴儿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传统的护理方式将产妇与婴儿分隔开,但部分产妇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母婴床旁护理应运而生[1]。该种护理方式是在产妇床旁对婴儿进行各种护理,既能够强化产妇对婴儿护理知识与技能,还可以纠正产妇错误认知,提升母婴生活质量[2]。在本研究中,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1-20211月期间于我院生产的100例产妇,随机数字分组将其分为以封闭式护理为主的参照组与以母婴床旁护理为主的试验组,表1各组产妇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组别

例数

年龄范围()

年龄均值(岁,spacer.gif±s)

孕周()

平均孕周(周,spacer.gif±s)

分娩方式(n,%)

顺产剖宫产

试验

50

22-34

28.53±2.90

34-42

37.76±1.27

38(76.00)

12(24.00)

参照

50

23-33

27.97±2.76

35-41

38.08±1.36

37(74.00)

13(26.00)

χ2/t

-

-

0.9891

-

1.2160

0.053

P

-

-

0.1625

-

0.1135

0.817

1 组间产妇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经家属全程陪同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知悉全部研究流程的产妇;具有独立沟通能力,意识清醒,具备基础自理能力的产妇,包括初产妇与经产妇;自行签署相关协议的产妇;于我院建档立卡的产妇;产妇病案资料清晰完整真实且未借调;无产后并发症且基础体征稳定的产妇;产妇为足月单胎;产妇妊娠日期准确且分娩过程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同时伴随良好护理依从性

排除标准:患有或既往患有重大精神疾病、存在家族精神病史的产妇患有或既往患有重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存在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家族遗传病史的产妇存在传染病的产妇呈现慢性病危象的产妇;近五年存在至少3次分娩史的产妇。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进行封闭式护理,向产妇分发母乳喂养知识手册或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告知其正确婴儿的怀抱姿势和护理等,新生儿护士将新生儿带到清洗区洗澡抚触后,带至治疗时接种疫苗。产妇出院后进行为期4个月的随访,主要以电话和上门走访形式进行。试验组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待产前进行生产知识讲解,并告知产妇新生儿喂养方式与护理注意事项等,在分娩当天,正确指导产妇喂养和环抱婴儿姿势,用热毛巾清洗乳房部位,早日让婴儿吸吮乳头与乳晕,两侧乳房交替吸吮,告知产妇喂奶时间,婴儿有饥饿感时立即哺乳,正确指导产妇拍嗝方式,正确指导婴儿更换尿布的方式

[3]。分娩第二天,护理人员于产妇床旁清洗婴儿,并主动为产妇讲解清洗方法,可让产妇亲自动手为婴儿洗澡等。产妇出院后,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产后护理指导指南,叮嘱产妇家人定期为产妇提供营养充足的食物,预留双方联系方式,便于产妇咨询和出院随访。

1.3评定标准

比较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了解度、半月-第四月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产妇护理满意度。同时调查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与泌乳情况、护理前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临床评估,喂养知识了解度和满意度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百分制,其中分数低于60分的为较差和不满意(问卷回收率为100%,符合临床数据调查标准。)。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与泌乳情况临床评估项目包括产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长(h)、首次下床时间(h)、首次泌乳时间(h)泌乳频率(/)、泌乳量评分(产后24小时与产后48小时)。自拟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评估量表,对产妇喂养体位知识、喂养频率知识、含接姿势、挤奶方法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分数的形式呈现,问卷单个维度中包含3-4个子项目,总分为一百分,产妇分数与其掌握情况呈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其中各数据用(%)表示,使用卡方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时,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母乳喂养知识的组间比较

试验组产妇产后对母乳喂养知识了解状况高于参照组(P<0.05),具体见表2

2 母乳喂养知识的组间比较(n,%)

组别

例数

熟练

较好

较差

试验组

50

36(72.00)

13(26.00)

1(2.00)

参照

50

25(50.00)

18(36.00)

7(14.00)

χ2

-

-

-

4.891

P

-

-

-

0.027

2.2 母乳吸吮次数和对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比较

不同时间段内母乳喂养成功率以试验组产妇更优,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为试验组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表4

3 不同时间段内母乳喂养成功率组间比较(n,%)

组别

例数

半月

第一月

第二月

第三月

第四月

试验组

50

48(96.00)

47(94.00)

46(92.00)

46(92.00)

44(88.00)

参照组

50

40(80.00)

34(68.00)

31(63.00)

28(56.00)

21(42.00)

χ2

-

6.061

10.981

12.705

16.840

23.253

P

-

0.014

0.001

0.000

0.000

0.000

4 产妇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试验组

50

27(74.00)

22(44.00)

1(2.00)

98.00

参照组

50

20(40.00)

19(38.00)

11(22.00)

78.00

χ2

-

-

-

-

9.470

P

-

-

-

-

0.002

2.3产后恢复情况与泌乳情况组间比较

试验组产妇产后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时间更早,首次下床时间更早,首次泌乳时间更早、泌乳日频率更高,同时该组产妇在产后24小时与产后48小时泌乳量评分更高,与参照组相较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5

5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与泌乳情况比较[(spacer.gif±s)]

组别

例数

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时间

(h)

首次下床

时间更早

(h)

首次泌乳时间更早

(h)

泌乳日频率更高

()

产后24小时泌乳量评分()

产后48小时泌乳量评分()

试验组

50

19.99±2.75

15.39±4.66

7.75±2.15

1.69±0.51

2.72±0.25

±

参照

50

24.47±7.51

22.89±4.87

11.71±1.59

1.24±0.25

2.13±0.44

±

t


3.960

7.867

10.471

5.602

8.243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临床评估组间比较

试验组产妇喂养体位、喂养频率、含接姿势、挤奶方法等知识掌握临床评估分数更高,与参照组相较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6

6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临床评估比较(spacer.gif±s,分)

组别

例数

喂养体位

喂养频率

含接姿势

挤奶方法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试验

50

41.27±2.27

83.42±1.00

42.59±3.77

72.59±5.61

48.80±5.86

79.90±5.91

41.33±3.49

79.88±2.24

参照

50

41.85±2.34

69.85±1.05

42.54±3.41

64.67±2.21

48.89±5.88

62.24±5.77

41.40±3.55

65.29±2.77

t


1.257

66.175

0.069

9.287

0.076

15.118

0.099

28.960

P


0.211

0.001

0.944

0.001

0.939

0.001

0.921

0.001

3讨论

随着母乳喂养理念的逐渐深入落实,多数初产妇与经产妇会在完成分娩后选择母乳喂养代替奶粉喂养。母乳喂养是指产妇在完成分娩后新生儿营养支持阶段经自体泌出乳汁代替奶粉进行早期营养支持的重要路径,是现阶段十分提倡的喂养方式。部分学者认为自体母乳喂养的应用对新生儿早期免疫功能的发挥以及早期神经元的发育具备一定优势,同时对于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肥胖症、过敏反应疾病形成的预防以及智力发育的促进均具有积极意义。但对数产妇在完成分娩后的早期营养支持阶段不具备母乳喂养意识与经验,此外在心理压力、角色转变引发的对于母亲角色感知迟钝等均会使得在母乳喂养营养支持阶段形成喂养不当的局面,喂养姿势的不正确、母乳喂养量不足或过度、母乳喂养频次过低或过高等均会使得新生儿早期营养支持受阻。常规产后母婴护理干预措施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同时一定程度上对产妇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等构成护士,对于产妇的角色转变也无法发挥协同作用。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则是指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与系统化母乳喂养支持进行结合,使得母乳喂养的开展具备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在协助产妇获得理想母乳喂养支持的同时有助于产妇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并进行实践,使得新生儿的早期母乳喂养营养支持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传统的母婴护理方式是将婴儿与产妇分隔开,既可以保证产妇充分休息,又能够降低婴儿感染率,但这种方式增加了产妇的不良情绪,而且新生儿护理由护士进行,多数产妇缺乏对婴儿沐浴、抚触等实践,在出院后易存在喂养误区[4]。因此,在本研究中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应用的效果,针对产妇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床旁正确指导婴儿哺乳、清洗等操作和护理,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妇产后对母乳喂养知识了解状况高于参照组,不同时间段内母乳喂养成功率以试验组产妇更优,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为试验组更高(P<0.05)。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不仅能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还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温云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运用于产科护理临床效果及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5):185-186.

[2]董艳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运用于产科护理临床效果及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36):198-199.

[3]廖惠萍.床旁护理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探讨与分析[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4):69-69.

[4]戴雯雯,赵敏慧.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及喂养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340-342.

[5]侯荣,王妙华,程亚平.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1):148-149.

[6]陈雯雯.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86):271-273.

[7]胡晓萍.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7):167-168,175.

[8]王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199-201.

[9]任雪莲,林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179-183.

[10]张颖莉,马倩.产前护理教育联合产后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泌乳功能及新生儿喂养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