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80例脑梗塞的临床分析要素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2
/ 2

CT诊断80例脑梗塞的临床分析要素探索

杨馥睿,王丽敏

银川市中医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CT诊断8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结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8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位患者均在我院接受CT诊断。对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CT扫描结果显示:在80位患者的脑组织内部均发现了脑梗塞病灶。脑梗塞病灶的面积在1.4×1.9cm~1.9×1.9cm之间;脑梗塞多发生在患者的壳核、内囊、颞叶等部位。 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行CT扫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精确地检出患者脑组织内的脑梗塞病灶,并作出确诊。CT诊断脑梗塞敏感度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CT诊断;临床分析;要素;探索

    脑梗塞是供应脑组织血流的颈部动脉、颅内动脉、脑部小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或栓子脱落,或脑动小动脉发生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病。脑梗塞可导致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甚至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1]。及早确诊脑梗塞,对早期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研究CT诊断8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8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位患者的基础资料见表1、表2所示。

表1 80例脑梗塞患者基础资料(1)

例数

男性

女性

年龄

平均年龄

合并高血压

合并冠心病

合并脑动脉硬化

合并糖尿病

合并高血脂病

80

58

22

62~81岁

(65.4±4.6)岁

47例

68例

74例

44例

52例

表2 80例脑梗塞患者基础资料(2)

例数

主要临床症状

头昏、头痛、呕吐

行走困难

吞咽困难、舌唇、肢体麻木

步态不稳

80

73例

18例

12例

8例

1.2 方法

使用CT(GE Revolution),将扫描层厚设置为10mm,将扫描层距设置为10mm,将窗口宽度设置为80HU~100HU,将窗位设置为35HU~50HU;患者躺在扫描床上,对患者颅脑进行CT扫描。

2 结果

2.1 分析CT诊断结果

80例患者经CT诊断,共检出80例脑梗塞病灶。具体来看:CT诊断检出11例右壳核梗塞,8例左壳核梗塞;发生在壳核区域的脑梗塞病灶面积均值为1.9×1.9cm;

CT诊断检出9例右侧内囊脑梗塞,7例左侧内囊脑梗塞,发生在内囊区域的脑梗塞病灶面积均值为1.7×1.9cm;

CT诊断检出8例右侧尾状核脑梗塞,6例左侧尾状核脑梗塞,发生在尾状核区域的脑梗塞病灶面积均值为1.7×1.9cm;

CT诊断检出7例右侧颞叶白质脑梗塞,5例左侧颞叶白质脑梗塞;发生在颞叶区域的脑梗塞病灶面积均值为1.9×1.9cm;

CT诊断检出4例右侧丘脑梗塞,2例左侧丘脑梗塞,发生在丘脑区域的脑梗塞病灶面积均值为1.7×1.9cm;

CT诊断检出2例右侧顶叶白质区脑梗塞,3例左侧顶叶白质区脑梗塞,发生在顶叶白质区域的脑梗塞病灶面积均值为1.4×1.9cm;

CT诊断检出1例右侧苍白球区脑梗塞,2例左侧苍白球区脑梗塞,发生在苍白球区域的脑梗塞病灶面积均值为1.6×1.9cm;

CT诊断检出2例右侧大脑半球脑梗塞,发生在右侧大脑半球的脑梗塞病灶面积均值为1.7×1.9cm;

CT诊断检出1例右侧额叶脑梗塞,脑梗塞病灶面积为1.8×1.9cm;

CT诊断检出1例右侧枕叶脑梗塞,脑梗塞病灶面积为1.8×1.9cm;

CT诊断检出1例脑桥梗塞,脑梗塞病灶面积为1.8×1.9cm。

从脑梗塞的具体位置来看,在全部80例患者中,有19例脑梗塞发生在壳核区域,占比为23.75%(19/80);有16例脑梗塞发生在内囊区域,占比为20%(16/80);有14例脑梗塞发生在尾状核区域,占比为17.5%(14/80);有12例脑梗塞发生在颞叶区域,占比为15%(12/80);有6例脑梗塞发生在丘脑区域,占比为7.5%(6/80);有5例脑梗塞发生在顶叶白质区域,占比为6.25%(5/80);有3例脑梗塞发生苍白球区域,占比为3.75%(3/80);有2例脑梗塞发生右侧大脑半球,占比为2.5%(2/80);其余3例脑梗塞,分别分布在右侧额叶、右侧枕叶、脑桥,占比均为1.25%(1/80)。

总的来看,发生在壳核区域的脑梗塞病灶占比最高(23.75%),发生在内囊区域的脑梗塞病灶占比次之(20%),发生在尾状核区域的脑梗塞病灶占比排在第三位(17.5%)。

从脑梗塞病灶的具体面积来看,脑梗塞病灶的面积在1.4×1.9cm~1.9×1.9cm之间。发生在壳核区域的脑梗塞病灶面积最大(1.9×1.9cm),发生在顶叶白质区域的脑梗塞病灶面积最小(1.4×1.9cm)。

2.2 分析治疗结果

80例患者经救治后,1例患者发生死亡,因此,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79/80),致死率为1.25%(1/80)。80例患者经救治后,有12例患者致残,其余67例患者预后良好,因此,致残率为15%(12/80)。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及早诊断脑梗死,对早期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预后。在本次研究中,使用西门子双源CT对患者行颅脑扫描。西门子双源CT可以对患者大脑各个部位的组织结构形态进行高速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取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图像资料;从而迅速查明患者的脑梗塞病灶的具体情况,掌握脑梗塞病灶的位置、面积等具体参数,方便早期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对80例脑梗塞患者行颅脑CT扫描,共检出80例脑梗塞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而且,颅脑CT扫描详细显示了脑梗塞病灶的具体位置、具体面积。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80例患者中,仅发生1例死亡,12例致残;致残率(15%)、致死率(1.25%)均处在较低水平,而治疗总有效率则处在较高水平(98.75%)。提示CT扫描对提升脑梗塞早期治疗有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患者行CT扫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精确地检出患者脑组织内的脑梗塞病灶,并作出确诊。CT诊断脑梗塞敏感度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CT与MR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J].班超.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7):72-74.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22.17.020.

[2]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临床对比研究[J]. 陈斌.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07)

[3]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临床对比分析[J]. 王强;吴东华.系统医学,2020(06)

[4]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吴绍锋;程彪.基层医学论坛,2020(05)

[5]CT、MRI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 李剑;彭光明;陈学君;谢卡飞;陈小莹.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01)

[6]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肖建林;符艳清.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