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2

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郭丽芳

成都东篱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王大伯今年60岁,是一位农民,长期奔走在田间地头,长期消耗体力,空闲时选择外出务工,生活拮据,存在生活压力。近日因反复胸闷,为防止耽搁农忙,来我院就医,通过与王大伯进行交流,发现该症状已经出现近一个月,胸闷区域为心前区,存在四肢乏力、心悸等症状,短暂休息后能够自行恢复,近期发作频率增加。通过给予患者行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体征检查等,发现血压处于正常水平,精神状态良好,双飞呼吸音偏粗,但未发现湿啰音,每分钟心率为150次,胸骨左缘3~4肋骨间有轻度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腹软且无压痛,其他检查无异样,进而诊断为室上性心律失常,王大伯现经治疗与护理已出院,恢复效果良好。那么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RS2YU]B_EW)MV$IK[%RS)22

1 什么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症状如何?

所谓室上性心律失常一般是指患者房室结以上部位产生心律失常问题,如心房、窦房结以及房室交界处,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包括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早搏等,主要表现为心跳突然加快,多见于冠心病、风心病以及心肌病,老年人发病概率远超过年轻人。患者发病后会产生胸闷、心跳加快、乏力等症状,其心脏跳动频率远超于正常人。就无器质性病变的年轻患者而言,心动过速度问题发生与结束相对突然,频率一般不会高于每分钟200次,持续时间极短,多数患者仅有突然心悸感,此时患者容易产生不安或恐惧的情绪;若患者存在器质性病变,发病时频率会高于每分钟200次,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容易导致器官供血不足,进而诱发头晕、血压下降以及黑蒙等症状,甚至会产生心绞痛或心率衰竭。通过观察脉象可以发现脉搏细弱等问题。现阶段常采用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以及心电生理检查作为诊断手段。

2 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目前,通过汇总相关临床资料发现,引起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如紧张焦虑、喝浓茶等,还包括存在心脏疾病或心脏以外疾病,甚至是遗传因素,详细内容如下:(1)生理因素:受生活节奏、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人们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部分患者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精神压力相对较高,此时容易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另外,长期饮用浓茶、浓咖啡以及酒精性饮料的居民或上班族,同样会出现该病症,产生原因在于这类饮品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容易对交感神经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进而诱发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可能出现心慌、心跳加速以及胸闷气短等症状。而就运动员或长期需要消耗体力的劳动者而言,则会表现出窦性心动过缓症状,同样需要引起注意。(2)心脏疾病:就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器质性病变患者而言,其心脏结构已发生变化或心脏功能有所衰退,此时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增大患病风险。(3)心脏外疾病:如循环系统外疾病,像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有可能产生室上性心律失常;像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患者体内电解质相对紊乱、酸碱性存在失衡问题,容易诱发室上性心律失常,而产生造成电解质异常的因素有很多,另外酸碱中毒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诱发该病症。像理化因素影响、中毒等同样会诱发室上性心律失常,如雷击、化学药物中毒等。除此之外,许多患者长期接受诊疗性操作或服用药物,也会导致该病症形成。(4)遗传因素:医疗研究深入使得许多成果证实室上性心律失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家族内存在该病症的患者需要提高关注度,加强自我防护与预防。

3 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就医与治疗手段

现阶段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常通过急诊和门诊两种方式就医,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且伴随进行性加重,嘴唇和指甲呈现出青紫色,需要立即拨打120进行急救;或患者突发剧烈胸痛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和昏厥,此时也同样需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而门诊就医时,当发现心电图检查表现出室上性心律失常,且频发发生胸闷、心悸、胸痛、头晕、乏力以及活动耐力差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诊疗与咨询,了解疾病产生原因。患者就医后,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病况进行预期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同时还涉及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依据相关检查结果给予患者有效诊疗。

在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救治时,通常采用利多卡因、胺碘酮以及普罗帕酮等药物,患者通过服用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室早级别,降低猝死发生风险。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就部分良性室早且无症状的患者而言,通常不需要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但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为避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使用目的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不是完全消除室早。就室速患者而言,通常以25%硫酸镁作为首选药物,使用方式为静脉滴注,当发挥药物效果后,将滴注速度调至1mg/min,使用时间控制在1~2d,如果采用药物治疗后未起效,则可通过使用食管调搏或历史心内膜起搏的方法进行治疗,起搏时间控制在每分钟100次。若患者发病时,伴随低血压和昏厥问题,需要联合使用电击和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若患者发病后,未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可以通过立即注射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注射容量控制在50~75mg,若无效,需要持续注射。

3 室上性心律失常护理与养护

患有室上性心律失常病症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必须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若出现不适感需要立即与主治医生联系,合理调整药物使用量。就高风险人群而言,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诊疗,实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在生活方面,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坚持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在情绪方面,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防止产生负面情绪,加重病情,同时患者应尽可能保持情绪问题,切勿大喜或大悲,防止造成胸闷、心悸等症状加重。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不饮用浓茶、浓咖啡。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多使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新鲜果蔬,同时保证纤维素、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摄入充足,多食用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等,主食以粗粮、杂粮为主,促进消化。除此之外,患者应结合自身状况适当锻炼,如打太极、慢跑、快走等,保持身心愉悦、神清气爽。长期消耗体力的患者应多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充足,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