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罗振庆

鹤山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站  广东鹤山   529700

摘要:频繁发生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既反映了项目建设、监理单位管理责任未落实的情况,也暴露了职能部门在监督工作中的短板。综合分析部门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可以发现,容易出现主体责任难落实、质监队伍结构不合理、监督方式方法单一等,这些都是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因此,需要抓好主次矛盾,根据国家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并出台部门工作细则,对内部岗位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操作提升人员的职业素养,并推进信息化监督工作方式方法落地。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风险;防范措施

前言

截至2022年5月份,我国在建筑施工领域出现的人员伤亡安全事故多达30多起,例如北京某工程局项目发生的高处坠亡事故,兰州市某房屋建设工地发生的塔吊坠落事故。该类事故频发,不仅反映了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现场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也凸显了我国建筑行业安全规范没有起到充分的预防、监督和引导管理作用。因此,需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结合理论数据和实践管理案例,认真分析现有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问题,立足于长效监督、科学管理,应用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

(一)主体责任难落实

政府部门监督主体责任难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部分工程建设单位过于依赖政府的主导和约束。将前期资质审核、中期现场管理、问题督促整改等工作推向政府,自身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导致政府部门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出现监督风险。其二,部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容易陷入宏观指导的怪圈,将具体工作责任完全推给建设单位,自己只从制度方向上进行约束,没有切实进行工作指导。

(二)质监队伍结构不合理

为尽量平衡工作内容,完成质量安全监督,质量安全管理站等政府部门,多会引入有综合知识背景的工作人员,其或多或少了解经济金融知识、法律条文,并有相对综合的技术背景,可以较好完成系统化作业。但在现代建筑行业发展格局之下,需要更多有专业技术能力,可以针对项目特色出台具体质量安全监督办法的人员。此时,原有质监队伍的岗位或人员结构就不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三)监督方式方法单一

传统的质量安全监督,基本以定期现场巡检+资质报告审核的方式开展,巡检中又以眼看、手摸、工具测量为主要形式。但建筑工程工期长、工种多、专业性强,且不断在引入绿色建筑的新材料、新方法,单一的监督模式已经无法跟上行业发展脚步。不仅难以快速准确的发现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的材料、设备设施使用问题,还容易暴露出政府工作部门的短板,影响部门信誉度和权威性,使得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方案,更难以落在实践工作之中,无法唤起参建单位的足够重视。

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防范措施

(一)出台部门工作细则

进行质量安全监督风险的防范,首先需要以规章和制度,圈定部门内部的工作范围,也让建设、监理等单位,知道自己的哪方面行为会受到哪个部门的监督和约束,需要对应何种标准,以开展项目内部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在出台细则时,需要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站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结合管理区域内的建筑发展趋势和主要项目,完善工作指南和制度方案。例如可相继出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办事规定》、《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注销办法》、《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前工作流程》等细则。并应用动态考核方式督促建设单位,按照细则要求有步骤的开展具体工作。但要明确考核的时间、机制和考核结果转化应用方式[1]

同时,也可将细则出台与专项督查工作结合在一起,展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专项督查工作,或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保卫战。对标文明施工具体要求,让建设单位进一步了解细则应当怎样落实,从而主动检查细则的落实情况,是否存在裸土未及时覆盖、环保标识牌悬挂不清晰、现场扬尘防治细节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二)重视内部结构优化

在内部结构优化方面,主要是提供组织保障力度,这既推动部门高效运转,又解决人浮于事、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首先,尽量精简内部结构。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站为例,分设站长、科长、科员三条人员岗位主线,成立办公室、执法检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督等几个主要部门。明确各个部门所应承担的责任,分别负责对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等工程,进行全系统跟踪和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其次,要推动部门内部薪酬考核制度的优化,以每一工程项目为核心,梳理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该项目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形成基本的工作模型,再以模型匹配工作人员的质量监督管理意识、工作态度、专业能力和学历技术。积极引进部门或单位急缺的技术型或综合金融型人才,既促进部门监督、执法能力的不断提升,又带动部门工作人员进入良性竞争环境,为自己的工作负责[2

]

(三)提升工作人员素养

在人员素养提升方面,可对应上文所述的基本工作模型,或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调整岗位人员的培训、教育方法与内容。

在专业能力培训方面,要以内部工作交流会、工作经验分享会、监督问题交流会等为形式,常态化学习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理论等内容,打好工作基础。每次学习会结束,要提交心得报告,以不断升级工作意识。或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单位内部,定期组织讲座式培训会议,将最新的工程监督管理理念、方法,介绍给质监人员,形成单位内部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要积极利用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工作人员将理论用于实操,发挥指导作用。例如要抽检建筑材料,确认建筑构件的质量,就需要工作人员利用数字测量仪或技术检测设备,实际检测不同类型的材料,掌握质量分析方法,具备听音辨色判断初步材料、设备设施问题的能力[3]

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侧重于职业法律、道德方面的教育和警醒。定期组织单位内部的行业法律宣传、知识竞赛活动,让本部门、本单位员工了解自己工作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法律准绳约束自己、要求自己,避免因个人价值观一时偏差,导致大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单位还要定期选拔出工作作风严谨、廉政办公的模范人物,为部门人员树立行为榜样,发挥激励作用。同时也可以对外树立政府部门良好工作形象。

(四)应用信息化监督方法

信息化社会高水平建筑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建设监督方法,既提高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效率,又保证工作质量。首先,应当协调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用配备便捷的检验设备设施,配合日常监督和重点抽查工作,以快速、精准、高效发现基坑、脚手架、模板支架等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

其次,要建立信息化平台,要求各建筑单位有在线质量安全信息共享系统,链接到政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平台之上,这样既可以方便政府部门动态监管质安情况,又可以反馈、通报问题,督促其快速整改。

三、结束语

社会进步给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部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容易忽略质量安全问题,出现人员伤亡事故,这既影响企业形象,又带来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需要职能部门积极并主动承担质量与安全监督责任,用新观念、新方法、新机制来提高工作质量,推动建筑工程行业,构建全新的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建强.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J]. 建材发展导向(下),2021,19(7):94-95.

[2] 廖建新.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J]. 电脑采购,2020(41):76-78.

[3] 刘洋. 水利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问题分析与措施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7):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