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筑风貌营造和农房设计品质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农村建筑风貌营造和农房设计品质提升

汪昊 ,操鹏飞 ,张弘杰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风貌的营造和农房设计品质的提升有其重要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农村建筑风貌营造的意义,并分析了农村建筑风貌的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提升途径,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房设计品质的具体方法。探讨了农村建筑设计的要点,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建筑;建筑风貌;农房设计;品质提升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农村建筑风貌营造和农房设计品质提升是其重要体现形式。基于此,农村建筑设计如何进一步优化乡村布局,改善乡村风貌,提升农房品质,值得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思考和研讨。

1农村建筑风貌营造的意义

1.1有助于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保留了最优质的自然财富,生态资源作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有效发挥生态优势可为农村风帽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近些年,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社会的热点,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顺利进行,而且对推进农民致富,过上小康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此外,农村建筑风貌的提升不仅促进农村地区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环境的改善,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的服务和就业,广大农村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促进农民增收。基于此,延续农村建筑风貌的同时,实现品量的提升和更新,打造宜居的人居生活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1.2加快农村和农房建设现代化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村建筑风貌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进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摈弃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和农房建设现代化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与城市逐渐实现了同步发展,但是多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任然落后,农房的设计建造水平亟待提高,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村庄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短板。迫切需要完善农房功能,提高农房品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农村建筑风貌营造中面临的困境

2.1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建筑质量低下

    在广大农村,村民大多居住于祖辈传下来的农房,这些农房老化严重,更新改造面临诸多问题,但反应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农房已无法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故部分村民开始自发改扩建住房。农村住房的建筑结构逐渐从以往的泥木结构转变为砖瓦结构。住房多以“多快好省”为原则,用最实用的技术和材料建房。虽然在结构上进行了升级,但村民自身能力有限,加之缺乏科学指导,又受制于装备、施工技术的影响,及农村地区专业建筑施工人才的匮乏。不能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设计出合理的房屋结构,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也受制于当地条件,加之缺乏建筑设计人员合理设计,在房屋防火、防水、抗震等方面较差。究其根本原因主要为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和不符合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导致农村建筑整体质量低下。

2.2城市建筑审美理念的影响较大

随着近些年的建房热潮,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农村居住建筑也随之迅速发展。在城镇发展的推进过程中,大量城市审美理念取向为准的景观与建筑涌入农村地区,逐渐取代了乡村原有的建筑风貌特色,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平面布置上,可以发现明显的城市住宅的影子,一味的模仿而缺失了对自身使用与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在城市审美理念的影响下,整个乡村的历史文脉出现断层,乡愁文化不断淡化,整体风貌和乡土景观呈现杂乱无章。乡村特有的乡土历史文化和乡村民众集体情感和意识的融合,乡村传统的建筑风格是时间的历练下沉淀的瑰宝,乡村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是地域特色的体现,在农村的不断发展中,值得保留和传承。因此,在农村住宅的实际建设中,吸收城市养料的同时应注重农村特有的自然发展规律、结合实际从而有效的扬长避短。未来的农村建筑,应在结合城市住宅优势的同时更应保留农宅的传统优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建设“生态型”农宅。

3农村建筑风貌的提升

3.1加强创新有效提升建筑质量

乡村建筑质量的提升需要从建筑设计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和地理气候等条件因素,委托有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根据当地的工程建筑标准与规范,结合自然灾害防御与结构抗震性安全设计,提高新建建筑的抗震及防火安全等。在新建农房设计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施工时积极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及各种可再生能源,探讨新建农房装配式、一体化设计。此外,在新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传统工艺的创新与传承,加强现代营造与传统乡土手法、材料的结合,确保农村建筑具有较高生活品质,蕴藏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3.2完善设计理念,有序提升农村建筑风貌

    农村建筑需要满足生活和生产的双重需求,与城市住宅有较大差别,农村建筑风貌的提升过程中,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了解农民的需求,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进行科学设计。具体来说,农村建筑风貌的提升应该遵循以下流程与原则:首先,让农民参与农房的设计,积极调动与鼓励居民参与到建筑风貌提升工作中,以公众的体验为依据,加强农房建设的交互感与体验感;其次农村建筑风貌的提升应该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遵循远近结合的设计原则,不仅要保证新建建筑的结构严谨,还要优化传统房屋的修建改造工作,实现农村建筑空间的动态化发展。进而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生活与建筑空间改造的协调发展;最后,农村风貌的提升要遵循协调性,做好考察和调研工作,增强农房建筑设计、改造的合理性。

3.3营造特色农村风貌,体现独特文化性

文化是农村风貌的灵魂,更是农村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基。其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体现人类的科学思维、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农村建筑也常常是农村一定历史阶段的缩影,农房建筑的风格和品位体现了农村的特性、素质、追求和发展。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农房的更新模式可以看出:贫困年代,农房可守住农村风貌,但建筑使用与功能布局相对落后;至物质繁荣年代,建筑性能提升,很难传承乡愁。如何既能传承乡愁,又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最后的方式是保留老房子以留住乡愁,同事提高新建住房的舒适度和居住品质,使新旧建筑和谐统一。

4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房设计品质

4.1全面性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老旧农房不好用有多方面原因,除房屋自身安全问题,还包括外边环境、市政条件、使用维护等多种因素,故新设计农村建筑要全面综合考虑相关问题。

4.11外部环境改善

需对农村基本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景观提升,改善道路、公共空间、公共景观的设计,提供村民的自我意识,引入社区的基本理念,打造清洁、美观且共同治理的生活环境。

4.12基础设施改造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基础设施改造是系统性工程,包括交通干线布置、综合管线设计、给排水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直接影响村民的生活,是农村建筑风貌营造的重点。选择适宜的技术是最核心的环节,很多乡村曾大力修建综合管廊,造价惊人但实际效果不佳,其不同的地区要选择适宜的技术、管沟、排水构造、小型污水处理系统、新能源利用、生物技术应在农村建设中被更广泛使用。

4.2系统性提升农房设计品质

4.21农房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近些年,随着农村环境的逐步改善,农村家庭生活也有较大的变化,很多地区人口持续减少,家庭组成也相应变化,年轻人外出生活或务工,农房居住观念也应更新。因此在设计农房时应该重视居民内在功能的变化,在建筑设计中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四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建筑物自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重视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以便于促进农房建筑不断改进,建设符合村民生活需求的住宅。

4.22优化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时,充分考虑当地的设计方位,尽可能注意使道路走向平行与当地冬季主导风向,这样设计有利于避免积雪。在结合小范围布置建筑时,可采用前短后长的布置,有利于整个建筑的通风,当整个建筑处于迎风面时,建筑的布置应该采用由低至高的布置方式。在建筑做点、条组合布置时,尽量将点式住宅布置在朝南位置,条状住宅布置与其后,这样有利于利用空隙争取日照。

4.23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以后功能转换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走人城市,进行工作生活,使得农村地区出现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青壮年稀少的状况。介于现状,在建筑结构形式上建议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与砖混结构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内部隔墙可以增减,将模块化设计引入建筑设计中,预留“功能转换”空间。在空间布局中预留以后可能使用的功能需求,也是建筑设计中一项重要工作。

4.24反应当地农村的地域文化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和人文环境差异巨大,从而造就了不同地区风格迥异的乡土建筑。传统乡土建筑迥异的风格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乡土建筑形式在风格上的巨大差异。在我国西北地区有窑洞,在西南地区有干栏式建筑,这些独特的建筑形式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做出的选择,是符合当地的气候的设计方案。农村建筑的设计也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继承与发展传统乡土建筑形式,设计出合适的建筑方案。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乡土建筑形式,既可以原样继承,将传统乡土建筑形式重现在新农房建筑当中。同时也可以部分借用,将其中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运用在新农房建筑当中。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合理借用传统的乡土建筑屋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悬山、房殿、十字脊、卷棚等屋顶形式。也可以在农房建筑设计中将独具特色的马头墙、观音兜、云墙等墙体形式进行创新性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化处理,使其成为新时代农房建筑极具特色的标识性元素。

4.25建筑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我国传统乡土建筑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不同的地区乡土建筑在色彩的运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农房建筑多为蓝色、红色、黄色,而南方地区传统农房建筑当中黑色、白色、灰色最为常见。在建筑色彩上的偏好实际上与不同地区的建筑材料以及当地的气候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为此,基于传承模式的农房建筑设计,可以继承传统农房建筑在色彩运用上的特色,大胆在设计中将传统的色彩运用到新农房建筑当中,使新建筑能够继承传统农房建筑的色彩运用特点。在南方新农村农房建筑中运用传统的黑色、白色、灰色,白墙黑瓦能够与南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4.26传统装饰构造的运用

装饰艺术是我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之一,在我国传统的农房建筑当中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装饰元素,是农房建筑的一种重要特征。砖雕、彩绘、木雕、石雕是最主要的建筑装饰艺术表现形式,而木雕又最为常见。木雕装饰在建筑的许多结构当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如中立柱、椽木、斗拱、格扇门窗、梁托、裙板等都可以见到形式多样的木雕装饰。在新农房建筑设计中,可以积极借鉴传统的装饰艺术元素,通过精致的木雕和石雕,精美的彩绘,使新农房建筑拥有更加细腻的形态。建筑装饰在题材与内容上也具有多样性,建筑设计中运用狮子、龙、牡丹、麒麟、莲荷、竹等自然形象,不仅可以体现我国传统的乡土文化,而且还可以传达美好的寓意,使农房建筑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建筑的门窗设计中也可使用传统的万字纹、回纹、冰裂纹等纹样,并结合现代装饰艺术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使农房建筑装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27建筑材料的选择

传统建筑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就地取材,灵活使用本土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选择也极为丰富,石材、草、木材、砖、生土、砂、竹子等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房建筑设计也应该继承这一思想,对于建筑材料进行灵活的运用。在应用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将新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农房建筑中保留乡土性的同时还使建筑体现出现代化特色。通过在建筑的室内使用玻璃,可以使建筑的室内通风与采光得到改善。将钢结构与农房建筑结合,可以使建筑的可塑性大大增强,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4.28外围护节能设计

引入节能设计理念,将窗墙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在满足基本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窗墙比以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应对南北向窗墙比作适当调整,外窗的节能设计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首先是窗墙比,确定适当的外窗洞口面积。其次是玻璃、选用导热系数过大的玻璃,热量很容易流出或流入,因此必须考虑采用双层玻璃、中空玻璃、低辐射玻璃等保温性能较好的玻璃。第三是外窗的框料也要加以考虑,有条件尽量选择断桥隔热性型材。外墙材料考虑农房自建外保温或内保温体系不好施工。尽量选择带自保温的砌块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此二种材料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也便于施工。

4.29构造和谐的环境

农房建筑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其与周围环境的搭配。建筑应该与环境相辅相成,从而构建起和谐的新农村风貌。在农房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必须与整体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从本土文化的基础色出发,将建筑周边的环境色彩归纳到建筑设计当中,通过选用色彩合适的建筑材料实现与环境的共鸣、搭配。在南方地区的农房建筑设计中以黑、白、灰为基本色调,适当添加绿、红、黄周边环境色彩,借助于鹅卵石、黄泥、茅草、竹林等,使建筑材料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共鸣,塑造出一副宛如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新农村画卷。

4.30创新设计

农房建筑设计应该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借鉴传统建筑元素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创新性应用,形成更多的创新性应用成果。在农房建筑形式的应用中,创新设计至关重要。就拿传统的屋顶形式来说,其是传统建筑最具有辨识性的一个元素。其在建筑的创新设计可以从传统屋顶线条形式出发,将曲线屋顶进行进一步的解析,并进行抽象,进一步将传统建筑的单坡顶、人字坡等设计成连续不对称坡屋顶。这一创新设计在建筑群中的使用可以形成连续感,从而带来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使建筑更加具有整体性。对于建筑材料也可以进行创新性运用,形成体现创意设计的小品景观,对于环境进行点缀,塑造出更加富于变化的新环境。

4.31因地制宜

建筑设计必须体现地域文化与特色。所以,在农房建筑设计当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来合理运用建筑元素,而不应该盲目地将其他地区的建筑元素运用到本地的建筑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够确保农房建筑不会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冲突,影响到建筑的实用性及农房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结语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农村建筑风貌营造和农房设计品质提升是其重要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以本地的自然资源、文化产业特色为依托,遵循当地建筑发展规律,加强建筑风貌特色化、科学化发展,在专业建筑设计人员的指引下,保留田园乡愁和特色乡土气息,从而为居民打造宜居、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