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在临海地区空间布局研究——以宁德市为例

/ 3

 循环经济在临海地区空间布局研究——以宁德市为例

刘中元,蔡军文,梁振超

中机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10008

 摘  要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通过循环经济在国内外发展实践情况,并结合宁德城市发展的实践情况,提出循环经济空间布局的三个层面要求,并针对不同的层面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coastal area

Abstract:Circular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practice at home and abroa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ingde City, put forward three level of circular economy, space layout, and for different level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omitted.

Keywords:Circular economy,Resource utilization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加关注。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而言,我国的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循环经济的概念在此背景下提出,国内近几年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循环经济产业层面,强调“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模式,而较少关注循环经济在空间层面的组织。

我国的循环经济经历着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到建立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转变,循环经济试点从以化工园区层面向城市、多行业层面普及,不仅仅包括传统制造业,还涉及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种类型。从仅注重产业体系层面向空间组织研究,从注重企业层面“资源—再利用”的利用方式向社会层面“生态—自然”的组织方式。

2循环经济的解读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外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循环经济是关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循环经济关注的焦点,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最大提高资源能效。我们一般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对产业生产链或是生产上下游企业间的生产协作方式,即在产业集中区内的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生产区域之间建立起对资源的相互再利用和余能梯级利用。或是在更大层面建立产业生态园区,把属于不同产业的企业,按照企业间的产业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共生机制。但是在更大层面上,则缺乏系统性的空间组织。虽然近些年来对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经济”,其外延是“社会”和“环境”与“经济”的关系(陆学,陈兴鹏,2014),甚至从全生态仿生经济上对循环经济进行解读(王国印,2012)。这些研究虽然从理论上对循环经济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利用方式上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在循环经济的空间布局上涉及较少。

2.1循环经济的空间层次

从物质流动的过程来看,依次经过“资源环节—经济社会环节—环境环节”。狭义上的循环经济是指环境环节上的废物再利用。广义上的循环经济包括以上三个环节全过程。在物质流动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技术措施,大致包括:在资源环节,对不可再生资源采用“替代”技术,即以“低稀缺性资源”代替“高稀缺性资源”。对“可再生资源”可采用“恢复”技术。在经济社会系统的生产与消费环节,可采用“资源消耗减量化”技术。在环境环节,即可以对环境废弃物采用“安全化或无害化处理”技术,又可采用“循环利用”技术。

因此在循环经济空间组织中我们提出三个层次:包括大循环、中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是在社会层面建立完善的废物利用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再生等静脉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中循环即是园区循环,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产业间形成物质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形成若干具有一定主导产业特色的工业生态园区。小循环即企业产业循环,依据生态效率最优原则,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的物质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2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

国外循环经济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主义兴起的年代,发达国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利用立法、政策和实践等方式,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经过长期实践,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循环经济的法制化和社会化。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方向大致包括两种:污染减量与预防型的环境法;建立循环型社会。分别以德国和日本为例:

1)德国的循环经济源于垃圾回收经济,是最早建立循环经济相关立法的国家。德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及实践,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日本、欧盟各国等经济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依据德国的循环经济的思想制定或修订了本国的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重点从无害化转向减量化和资源化。

2)日本是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典型。日本的循环经济体系完备,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目前日本已经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首先,日本循环经济观念领先。强调将废弃物视为生产原材料使用。以循环性产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以发展循环经济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如日本的“ECO-TOWN”工程,这项工程的宗旨是“堵住废弃物源头,推进废弃物利用,靠环境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资源循环型社会”。

第二,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和法律体系完备。战略体系由政府、企业与个人三大主体和六个要素构成。六个要素是指战略规划、法律框架、技术创新体系、产业政策、企业社会责任与公民环保意识等。一方面强调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负责制定战略规划和法律框架、制定产业政策规划、构建技术创新体系,负责引导、监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形成公民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强调技术创新,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技术创新体系都有明确的创新主体支撑。日本循环经济采取的法律措施强力和全面,其法律体系以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具有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第三,日本循环经济发展强调科学的绩效分析,如物质流分析、对策指标分析和定性分析。利用物质流分析进行定量评析,实现对物质的投入及流向控制,分析物流使用的总量及使用强度。目前,基于物质流分析指标体系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已成为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日本循环型社会明确设定评价国家宏观措施的物质流量三个目标:入口的“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出口的“最终填埋量”指标。微观指标主要是指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在对策指标中分别就“面向循环型社会的意识、行动的变化”、“废弃物的减量化”、“推进循环型社会商务”三个方面设定了目标值;针对个别品目和行业,则要求达到根据各自再生利用法、计划等所规定的目标值。

2.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中国循环经济主要经历了从理念倡导—国家决策—试点示范三个阶段,并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由于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循环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不多,尤其缺少对循环经济实现手段的系统研究。我国近期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主要历程包括: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减量化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循环经济政策的制定受到德国、日本的影响,同时具有自身的特色。中国循环经济政策的特点包括四方面:1)政策重点由狭义循环到广义循环,即从资源有效利用向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转变。2)政策范围由小到大,即从企业和园区扩展至区域。3)手段由行政为主到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转变。4)方法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再向全过程治理转变(郗永勤2010)。自2003年以来,国家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发布的的主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循环经济编制指南如下。

3循环经济在宁德市的实践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临海地区,是福建省海湾最多的城市,海岸线资源特别丰富,是福建闽东地区沿海的“出入门户,五邑咽喉”,同时也是生态资源本底良好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寻求更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很好的契合了宁德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依照循环经济发展三个层次的要求,对各层面的循环经济采用相应的规划措施。

3.1大循环层面:区域层面

确定生态优先,划定生态功能区。根据地形地貌因子、水生态因子、地质安全因子、核心生态源因子、植被覆盖指数因子五大生态因子进行分析确定宁德循环经济区生态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支提山生态片、太姥山-杨家溪生态片、杯溪流域生态片以及东冲半岛生态片。通过生态敏感分析,杯溪-东冲半岛生态控制区、太姥山-杨家溪生态控制区以及支提山生态控制区需要严格保护。蕉城区、溪南半岛南部、白马港地区、霞浦城区以及福鼎城区是城镇发展区,是城镇发展的优先单元和核心区域。生态控制区与城镇发展区之间的缓冲地带则是生态缓冲区,是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缓冲地带。

3.2中循环层面:湾区层面

形成环湾发展,一湾一特色。基于宁德临海地区的生态本底和城镇空间发展特征的分析基础上对临海地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三大湾区,分别为环三都澳湾、环福宁湾、环沙埕湾。在这三个湾区内城市功能相对集中,沿湾发展,合理进行城市产业空间和公共服务布局,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1)环三都澳湾:新兴产业基地、产业服务海湾。作为宁德市最为重要的产业发展基地,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功能定位为新兴能源与产业基地,海西东北翼区域级服务海湾。主要强化区域服务和产业基地两大功能,一方面增强宁德主城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打造区域级的综合服务中心;另一方面依托良好的深水港口条件,以及靠近主城区的优势,加强各产业的组团的组织协调和分工协作,发展新兴产业、海工装备和临港物流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2)环福宁湾:台水贸易中心、特色旅游海湾。福宁湾的优势在于周边众多的旅游资源,可以借助旅游板块开发来带动城市发展,从而促进城市服务能级的提升。同时,充分利用霞浦对台水产品的政策红利,促进水产品产业深层次加工交易等环节。功能定位为生态旅游湾和对台水产品贸易中心。一方面保护原生态自然景观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精品旅游湾。另一方面,提升经济活力,做强水产品加工贸易,打造对台水产品贸易湾。

(3)环沙埕湾:闽浙工贸平台,绿色宜居海湾。沙埕湾的优势在于山海环境优良,景观环境良好。而且处于闽浙两省交界,两省经济和人员交流频繁。相较于浙南地区其生活环境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对绿色宜居海湾的塑造,接受浙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闽浙工贸交流平台。功能定位作为闽浙省际工贸合作的平台,突出以山海景观为特色的绿色宜居海湾。采取精细化发展思路,保护内湾生态环境,打造品质生活城区,对接浙江发展闽浙省际工贸产业。

3.3小循环层面:园区层面

产业整合,构建循环经济体系。重点是对现有的产业园区进行整合,优化其空间布局。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原有工业园区的产值、税收、就业拉动、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进行评定。对于建设面积小、产出效益低、资源消耗大、税收和就业拉动作用小的产业区进行控制整合。对建设基础较好、就业和税收带动大、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前景的产业区进行提升改造。对符合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发展前景、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园区要重点培育。

构建三级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区域层面突出城市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方面的指标要求。湾区层面突出三大湾区相应的发展目标,寻求特色化的循环经济指标。园区层面强化循环经济技术运用,突出对资源利用情况和废物排放方面要求。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实现循环经济的指标考核。

4结语

循环经济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从政策社会层面向空间布局转变。在研究循环经济空间布局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从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来寻求相应的规划策略。循环经济的实践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社会政策制定的各方面。我们的研究也是在空间布局层面的初步研究,如何将循环经济理念和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结合起来,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也将是未来循环经济探索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国印.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中国软科学,2012(1):p26-38.

(WANG Guoyin. The Ess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Circukar Economy. China Soft Science,2012(1):26-38.)

[2]李伟.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西北大学,2009.

(LI wei.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Northwestern University.2009)

[3] 章波,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p22-25.

(ZHANG Bo,HUANG Xian-jin. Researchon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and Demonstrable Assessment,2005(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