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杨峰

370321199608080612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而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数量和能力水平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因此,若想促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必须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并提升控制能力。在当前新形势背景下,若仍然采用以往的管理模式,不仅会在市场中缺少竞争力,还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

施工管理是指企业以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质量、成本费用为目标,在接受施工任务的全过程中以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为主要管理对象,进行的生产事务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其作用在于统筹各类施工任务要素,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本效益,促进人员协调沟通。在信息同步的管理模式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因工程变更出错的概率,还能进一步查找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人力、物力浪费现象,生产效率也会大幅提高。推动施工管理向信息化模式创新转型发展,有助于工程企业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益。

1.创新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涉及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不同环节有着不同的管理要求。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会受到施工材料质量、施工设备运行状态、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建筑企业不加强施工管理,那么工程施工质量就会下降,工程施工成本就会增加。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门需要应用创新管理模式来加强各环节的管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类问题,进而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2.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剖析

2.1缺乏专业化的施工管理团队

在施工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工作的践行者,人员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施工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换言之,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势必在增加工程施工风险的同时也不利于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现阶段,随着工程规模化建设,在白热化市场竞争环境下,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管理成本,在人员选拔时未聘用专业管理人员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再加上施工人员文化素养不高,在项目施工时难以对施工者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在影响工程建筑质量安全的同时,也不利于高质量工程施工目标的达成。伴随建筑企业规模化建设以及工程施工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市场在走向每一次转变时都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可目前由于大部分企业仍将管理重心集中于企业生产效益,错误地认为只要生产没有出现大问题没有必要花费多余的资金和精力去改革施工管理机制和内容,再加之人员培训体系的缺失,导致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施工管理意识,在增加工程施工施工管理问题发生率的同时,也打乱原有市场平衡。

2.2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仍然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虽然有关部门颁布了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相关的实施细则,但是受到传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影响,整体施工质量仍然无法得到保障。由于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部分建筑企业为实现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通常会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导致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另外,由于没有合理划分施工期间的各类权限,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越级行为,这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秩序,导致施工进度放缓,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降低。

2.3建筑项目工程中的施工工人自身安全意识薄弱

建筑项目工程中的施工工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工人的行为可能不够规范。就目前的劳动市场上来看,大多数的施工工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文化程度不高,而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对这些施工工人的培训也不到位。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部分的施工工人自我安全意识比较差,在进行建筑施工项目工程的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可能性比较高,也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强化策略剖析

3.1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为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目标,建筑企业应建立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体系,将整个项目的各施工环节纳入精细化管理的范围,并借助信息技术来实时收集施工数据。然后,在大数据支持下,建筑企业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来发现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可制订出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从而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类风险,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

在施工阶段施工管理时,由于部分管理团队过于集中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此局限性在影响整体施工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进行管理时,为确保管理工作的全面化,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前需结合以往施工管理经验,并综合现场实况规范合同内容,针对管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案做出细化,从而在确保后期监管工作有序、有效落实的同时全面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3.3完善信息化施工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针对工程机械伤人事故,建立信息化运行检测监管系统,将盾构机、架桥机、起重机械等大型高功率机械作为监管重点内容。在运行监控系统内同步显示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空间位置等信息,一旦上述机械出现损伤、功率异常等现象,或者预测机械运动路线与周围建筑物、人员存在空间冲突时,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现场声、光信号装置发出告警信息,尽早做好设备紧急制动与人员安全疏散工作。其次还要应用人员定位技术,做好流动施工人员的考勤管理工作,一旦发生作业生产事故,可以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救援,将事故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4增强施工工人自身的安全意识

(1)建筑企业要想从根本上降低乃至消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一定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让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所有相关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都能够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并且将自身的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2)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是一个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行业,因此,建筑企业应该有意识地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所有人员都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在培训时进行反复地强调自我安全的重要性,要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具备完善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和施工单位不能因为企业的利益而忽略了安全措施,要时刻谨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利益更重要,安全是第一位的。

结束语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1)针对当前施工管理模式在场地布置、碰撞检验、进度管理和危险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别提出了对应的管理方法;(2)通过对BIM技术在施工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从安全、进度、质量等方面实现了对建筑工程的完善;(3)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时,若能够合理运用创新后的施工管理模式,则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促进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4)除此之外,上述提出的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思路也为其他建筑工程类型施工项目的管理方案制定提供思路和借鉴。BIM技术本身的适应性极强,因此可将其在更多类型工程管理中进行实践应用,促进工程施工信息化和智能化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月红.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河南建材,2020(04):96-97.

[2]方增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策略构建[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7):131-132.

[3]陈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8):217-218.

[4]蔺立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居舍,2018(04):118.

[5]王云飞.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模式创新[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