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林艳红

身份证号码:440203198203212723 广东 韶关 512000

摘要:常见的水利工程主要有水库、水闸和大坝等,这些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就是混凝土,其内部结构也大多数为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水工建筑整体的强度与可靠性,还能有效保证水工建筑后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延长水工建筑的使用寿命,确保水工建筑整体的防水性、抗渗性,更好地发挥水工建筑的作用。在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根据水工建筑及施工现场环境的特点,灵活地采用施工技术,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于施工技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对其进行完善与改进,以此保证水工建筑整体质量以及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水工建筑的功能。

关键词: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工建筑所处环境条件复杂,在运行使用中受到水流冲刷、外部环境侵蚀等诸多因素影响,影响建筑结构性能,并且常出现结构开裂、渗漏水、变形等质量通病,降低了水工建筑的使用功能。与此同时,现代水利工程对水工建筑物结构性能及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施工期间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严格控制,延长水工建筑实际使用寿命,预防质量通病出现,保证水工建筑能够稳定安全运行。

1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1确定混凝土混合比

只有合理地调配混凝土材料,才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与稳定,从而保证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确定对混凝土材料的实际需求,将不同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在调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影响配合比的因素。一般砂砾含水量及碎石粉的大小程度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人员应在明确影响混凝土调配的因素后,根据工程提出的相关标准要求,合理调配材料的配合比,从而保证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混凝土材料调配完成后,需要对调配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与强度测试,并对混凝土调配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与改进。

1.2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施工人员重点掌握分层分段浇筑、连续性浇筑、浇筑高度三方面的技术操作要点,具体如下。(1)分层分段浇筑。考虑到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尺寸较大,在一次性完成浇筑、振捣作业时,底部混凝土振捣效果并不理想,易形成结构缺陷。因此,需要采取分层浇筑或是分段浇筑方式。分层浇筑是把混凝土结构水平分割为若干浇筑层,泵送混凝土时的单层厚度不得超过0.5m,非泵送混凝土时的单层厚度不得超过0.3m。分段浇筑是把混凝土结构竖向分割为若干节段,各段混凝土厚度控制在1.5-2m以内,根据混凝土结构横截面积来确定分段数量。(2)连续性浇筑。各层/各段混凝土浇筑时间不一致,如果前后层/段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过长,会因混凝土提前初凝而形成施工冷缝,严重破坏水工建筑结构的抗渗性能与承载性能。因而,需要连续性完成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现浇作业,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振捣作业,使得各段/层混凝土一体成型。同时,也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缓凝剂来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因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展不及时而形成结构裂缝。(3)浇筑高度。为预防混凝土离析现象出现,施工人员提前在模板底部铺设一层厚度在5cm左右的底浆,按照从低到高顺序开展浇筑作业,把混凝土浇筑高度控制在2.0m以内。同时,在无法调整混凝土浇筑高度的情况下,则需要在浇筑区域额外设置串筒、斜槽等装置,避免混凝土自由倾落。

1.3混凝土振捣

在混凝土振捣环节,要求施工人员掌握振捣方式、振捣间距、二次振捣、二次抹压四方面的技术操作要点,具体如下。(1)振捣方式。施工人员应遵循“快插慢拔”原则,将振捣棒以垂直状态插入混凝土中搅拌,留振25s左右,在混凝土表面无显著沉陷现象和冒出气泡后,缓慢拔出振捣棒,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剩余点位的振捣作业,并把相邻振捣点间距控制在0.3-0.5m左右。同时,在采取分层浇筑工艺时,当开展上层混凝土振捣作业时,必须把振捣棒完全穿透上层混凝土,底部插至下层混凝土表面5cm处进行振捣。(2)振捣间距。为预防混凝土变形、模板破损、预埋钢筋偏位等问题出现,应综合分析模板尺寸、钢筋预埋位置等因素来确定振捣点位和振捣棒插入深度,保持振捣棒与模板避壁面、预埋钢筋的安全间距。(3)二次振捣。为改善混凝土结构状态与提高强度,在混凝土临近初凝时重复开展振捣作业,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初凝前1h进行二次振捣即可,这时的振捣效果最为理想。同时,根据混凝土温度与现场气温来调整二次振捣时间,如在现场气温较高时,提前进行振捣。(4)二次抹面。在早期水利工程中,仅在混凝土初振完毕后开展一次抹面作业,在混凝土凝结硬化期间,受到温度应力、自身收缩等因素影响,容易在表面形成细微裂缝和有害裂缝。因此,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后、临近终凝时间段内额外开展抹面作业,施工人员使用滚筒反复抹压混凝土表面来消除裂缝。

2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是当前信息处理、传输、储存等的重要技术,通过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各个行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施工过程、材料采购、工程方案设计与制定、竣工结算等方面进行管理。由于管理的范围较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在经济成本方面的消耗也较多。此外,传统的信息处理都是由工作人员来完成,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工作效率较低,最终数据信息处理的结果与标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会给经济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对大规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且最终处理结果的精确性很高,减小了与标准要求之间的误差,同时还能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从而提升工程整体经济效益。

2.2工序衔接

水工建筑建造期间,混凝土现浇工序与模板支设、钢筋绑扎等工序保持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前后道工序衔接不当,或是上道工序存在质量缺陷,都会影响混凝土现浇作业质量与成型效果。例如,在模板支设完毕后,对模板结构稳定性、承载性能与垂直度进行全面检查,对偏位模板进行校准处理,清理模板内部垃圾杂物与积水,在壁面涂刷脱模剂,在模板缝隙部位填入海绵胶条,避免在后续出现混凝土漏浆、麻面、混凝土与板面粘连等问题。在钢筋绑扎完毕后,对钢筋位置、接头数量、钢筋直径与弯折度进行全面检查,矫直弯曲钢筋和调节偏位钢筋,清理钢筋表面残留锈迹,避免因钢筋污染、锈蚀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碳化,或是因钢筋偏位而出现钢筋露出、混凝土结构受力不均等问题。而在混凝土拆模环节,需要合理安排模板拆除时间,在到达预定养护时间、混凝土完全成型与试块强度达标后,方可拆除模板,如果提前拆除模板,容易出现混凝土变形、混凝土与模板粘连、缺棱掉角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水工建筑中是一项关键的施工工艺,要提高水工建筑的品质,就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能力。相关人员需要认识到当前混凝土施工存在的不足,掌握施工技术要点,优化施工现场环境,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加以落实,以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媛.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石油化工建设,2021,43(6):134-135.

[2]朱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连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3]陈彪,汪宾舟.水工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监理控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1(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