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不良事件危险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不良事件危险因素

周委

济阳区人民医院  山东济南  2514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749例。记录患者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重指数(BMI)、既往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史、哮喘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入液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及镇静药物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全身麻醉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麻醉不良事件118例(6.75%),未发生1631例(93.25%)。118例麻醉不良事件中,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最多〔73例(61.86%)〕,循环系统不良事件次之〔41例(34.75%)〕,无操作损伤相关不良事件。麻醉苏醒阶段发生的病例最多〔47例(39.83%)〕,麻醉维持阶段次之〔40例(33.90%)〕。不良事件组平均年龄大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良事件组ASAⅠ级患者比例低于无不良事件组,Ⅲ级患者比例高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患者比例均高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手术平均时间较无不良事件组长,平均术中失血量较无不良事件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性别、BMI、慢阻肺病史、哮喘病史、术中输血量、术中入液量、术中尿量、镇静药物、术后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OR=2.11,95%CI(1.41~3.16)〕、ASAⅢ级〔OR=1.41,95%CI(1.02~1.95)〕、高血压史〔(OR=2.27,95%CI(1.03~5.00)〕、手术时间延长〔OR=3.14,95%CI(1.46~6.75)〕、术中失血量增加〔OR=3.14,95%CI(1.46~6.75)〕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ASAⅢ级、高血压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增加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不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全身麻醉;不良事件;危险因素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有研究指出,老年患者在所有群体中属于麻醉不良事件高发人群。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不良事件伴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取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阳区人民医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1749例。入组标准:(1)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2)手术为择期手术。排除标准:(1)病例资料缺失且无法溯源补充;(2)患者3个月内存在多次手术史;(3)手术过程中更换麻醉方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麻醉不良事件判断标准

本研究全身麻醉不良事件判定参照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标准,包括:(1)麻醉事故;(2)麻醉差错;(3)麻醉意外;(4)麻醉并发症。1749例患者中,118例为全身麻醉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重指数(BMI)、既往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史、哮喘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入液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及镇静药物等。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麻醉不良事件分类

118例麻醉不良事件中,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最多〔73例(61.86%)〕,循环系统次之〔41例(34.75%)〕,无操作损伤相关不良事件,其他4例(3.39%)。

2.2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时段

118例麻醉不良事件中,麻醉苏醒阶段发生的病例最多〔47例(39.83%)〕,麻醉维持阶段次之〔40例(33.90%)〕,术后恢复阶段17例(14.41%),麻醉诱导阶段13例(11.02%),术前诱视阶段1例(0.85%)。

2.3临床因素比较

不良事件组平均年龄大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良事件组ASAⅠ级患者比例低于无不良事件组,Ⅲ级患者比例高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患者比例均高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手术平均时间较无不良事件组长,平均术中失血量较无不良事件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性别、BMI、慢阻肺病史、哮喘病史、术中输血量、术中入液量、术中尿量、镇静药物、术后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因素比较(±s)

2.4麻醉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筛选

不良事件发生118例(不良事件发生=1),未发生不良事件1631例(未发生不良事件=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Ⅲ级、高血压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增加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不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全身麻醉对手术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还没有观察到麻醉药之间明显的差别,麻醉毒性的致病作用尚不清楚。麻醉与神经心理检查记录的损伤没有任何关系,损伤可能是亚临床变化。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对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不同。研究显示,在接受全身麻醉的13.3%患者和接受局部麻醉的4.7%患者中观察到心脏事件在多变量分析中,全身麻醉与不良心脏事件相关,全身麻醉可以显著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目前麻醉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部分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为预先临床干预,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仅针对老年患者,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全年龄段患者的发生率相差不多。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复杂,是麻醉不良事件高占比人群有关。

本研究发现,年龄、ASAⅢ级、高血压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增加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将基本人口学特征、ASA分级和Mallampati评分及病变部位、病变和手术类型等临床变量纳入麻醉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分析中,指出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心率较高,不良事件组和无不良事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相当,在所有临床变量中,只有手术操作时间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

参考文献

[1]吴正文,杨龙飞,潘萍,等.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全身麻醉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1;6(23):63-6.

[2]魏成敏.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情况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0):10-3.

[3]唐霞,夏瑞,范伟.麻醉不良事件20例报告分析〔J〕.麻醉安全与质控,2019;3(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