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张家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就必须要通过改变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来引导教学,解决很多不能用言语表达的问题,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在课堂中也能够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面临着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对美术充满喜爱与热情、丰富学生课内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等诸多问题。因此,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当前行之有效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方法,是美术教学所需要的有效手段。对此,本文就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作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美术;教学;深度融合

一、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息息相关。这首先取决于美术学科的学科特质,美术是一门具有视觉性和造型性的学科。科技进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涉及当今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在大的视觉文化背景下,任何工作、学习的场所都离不开视觉素养。视觉图像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人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深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个性和独创性,运用网络创设情境、在教学内容中添加多媒体内容,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样化的特效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帮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又不妨碍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不受课本知识与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

二、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充实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富有地域特色,它是一门特别的艺术。在美术教学中,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故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民间美术的历史发展史、独具一格的技艺特色,以及蕴含美好的情感思想。如民间传统艺术中的泥塑、脸谱、剪纸、年画及刺绣等,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PPT,为他们介绍一些传统工艺的经典民间作品,并为其讲述这些作品的发展史,通过图片视频来感受民间艺术的特殊之美。同时,笔者还专门引导学生观看民间艺人制作的全过程,加深对该类技艺的印象,从而了解技艺的科学性以及观赏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以“淳朴之情—民间美术”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其中包括赋予浓郁的春节氛围的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并在教学中适时地插入了一些手工制作的内容,供学生更多地了解民间的手工制作作品。在学习剪纸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红纸和剪刀,并在伴有富有传统韵味的古筝美术,烘托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在此期间,还借助多媒体为他们放映剪纸作品的精美图片。当学生们看见老艺人经过几十简简单单的剪裁,一张普普通通的纸便剪成活灵活现的艺术作品,不禁感叹艺人精湛的手法。接下来,老师为学生演示一些较为好掌握的剪纸方法,让他们真实地领略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触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随后,为了增强课堂的人文气息,老师增加了关于剪纸和年画的来历和发源地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这种传统艺术。学生在教学中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成效。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一旦集中就很容易产生学习兴趣。现在普遍的高中生们对抖音、快手小视频都非常热衷,其特点都是时间短、内容有趣新颖更重要的是通俗易懂。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也要站在学生的思维上去考虑,将他们所喜爱的短视频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篇幅较长的美术知识转换成2到3分钟的小视频,学生更容易接受。

例如:在美术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时,画卷长达5米,画面中有大量的、各色各样的人、牲畜、车、船、轿子、桥梁等等。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安排未必能对画面进行详细的解说,学生精力也有限。如果在讲解这幅画的时候使用一小段微视频来进行说明,视频里面的动态画面比教师的图片演示能够更直观理解画面内容。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行为。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环节

教学重点对应的是本堂课里教学目标中的重点。教学难点是所要学习的内容中学生不容易掌握和理解的内容。美术是一门种种视觉感受的课程,其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往往在面对此类知识时往往难以吸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此时通过微视频辅助美术教学,将抽象知识借助微视频直观呈现,化繁为简。

例如:教师在讲述“无声之韵——建筑艺术”时,我们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应县木塔为例,理解木塔的建筑结构及其美学特征是本课的重难点。通常在讲述这类知识时教师通常会采用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加上教师的讲解来解决问题,学生仅凭于此根本无法真正的理解。而将这段知识的讲解用2到3分钟的微视频来替代,通过动态图像的分解与重构,将应县木塔最重要的榫卯结构以三维立体的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其中这段微视频里包含榫卯的零件部位介绍及零件经过组装形成榫卯的过程都借助微视频直观展现出来,教师提高了授课效率,学生也能轻松掌握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融合信息技术的美术课堂,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美术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文字到声音、图像,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为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展现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把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是今后美术教学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强.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J]. 中国新通信, 2021, 23(18):2.

[2]朱亚东.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科学咨询,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