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论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其对策

窦靖

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集乡何庄初级中学 476000

摘要: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出,这种厌学现象也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分析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外在表现,探索影响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各种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有助于缓解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成因分析;对策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辍学的农村中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探讨农村中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有助于缓解农村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学习质量。

一、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农村中学生产生厌学的成因有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表现在中学生自身方面,外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影响。

  1. 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部分农村中学生在入学时由于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较差,因而难以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大多数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来说,并非是因为厌学而学不好,而是因为学不好而厌学。许多农村中学生接受能力较差,跟不上老师上课进度、不能理解老师所讲内容,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内容日增月累,学习节奏越来越快,他们更是感到力不从心,索性放弃学习,这也加重了他们的厌烦心理和行为。

第二,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主要受外部动机的影响,处于一种“要我学”的学习状态中,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对付考试和升学,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还有少数学生甚至从来没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只是在学校漫无目的地“混”日子。由于缺乏“我要学”的内部动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没有成就感,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厌学。

第三,意志力薄弱,自卑感较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和思想很不稳定,又过于关注自我,十分在意外界的评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多,溺爱孩子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孩子没有经过困难的磨练,这致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较差。他们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偶然的失利,便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自卑感,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可能导致厌学、拒学心理。

2.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一,“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上曾流传着“书读的多不如钱挣得多”、“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样一些谬论。尤其当看到现实生活中一些学历不高,甚至小学都未毕业的人如今却成了“爆发户”,而一些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却还在为着生活发愁时,这些涉世未深的农村中学生更是对这种“读书无用论”的谬论深信不疑。

第二,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网络等媒体在给中学生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给中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农村中学生好奇心特强,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极易受外界各种不良诱惑的影响,而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沉迷于黄色书籍或网络游戏等一系列不良活动中,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3.学校因素的影响

第一,素质教育理念未得到落实,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单一枯燥。许多农村初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需求,用统一的目标把学生都往重点中学里赶,致使许多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一些中学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只是纸上谈兵,素质教育的理念未得到真正落实,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真正消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二,教师缺乏教学技巧,教学评价方式不当。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只是照本宣科地把知识“灌”给学生,教学过程和课堂气氛难免沉闷、刻板,有学生把这样的课堂比做“催眠曲”一点也不为过。教师教得冷漠呆滞,学生学得愁眉苦脸,久而久之,学生便对学习失去了新鲜感,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欲望。

4.家庭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

第一,不当的家庭教育观念。一些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孩子读不读书、知识学会了多少并不重要,只要长大后能挣钱就行。有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以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很少过问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致使一些农村中学生便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厌学心理也随之产生。

第二,不良的家庭教养环境。在一些农村地区,有一部分中学生家长在农闲时,不是督导孩子学习,而是成群地聚在一块搓麻将、打扑克,没有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本来以前学习成绩比较优异,但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渐渐地也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农村中学生厌学的预防对策

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因此要预防和消除他们的厌学心理,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多方面入手,从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1.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为中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第一,妥善处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使中学生看到希望。全社会应加强正面的思想宣传工作,发挥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大环境方面激励中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读书无用论”之所以在农村抬头和蔓延,主要根源是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负面影响,“考上大学全家乐、大学毕业全家愁”是农村家庭面临的一个现状。

第二,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减少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影响。现在的文化市场可谓良莠不齐,既有大量传播真善美、引人上进的优良产品,又有不少品位低劣甚至赤裸裸渲染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的垃圾和腐蚀青少年灵魂的精神毒品。

2.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中学生厌学的产生。第一,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实践,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要改变“大一统”的传统教育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对厌学的后进生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能够有所进步。

第二,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改变评价方式。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真正突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抛弃“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

3.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积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帮助中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动机。有的农村中学生家长认为学习无用,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孩子就感受不到一定的压力,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还有一些农村家长把他们在青少年时代不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大而厌学。

第二,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对中学生来说,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作为中学生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广泛、最持久的。因此,家长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身体力行,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宁、温暖的家庭环境,促使他们安心学习、乐于学习。

总之,农村中学生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它不仅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问题。然而,要彻底解决农村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教育作用,互补不足,共同为厌学农村中学生创建一个健康、温馨的社会大环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志杰.浅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疏导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J].中国新通信,2021,23(18):188-189.

[2]孙威,林建,马玲,徐僡,申欢.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86-187.

[3]曹茂启.浅谈形成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之家庭因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02):125-12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