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互联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张远宁

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伊犁边境管理支队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   835300

作者简介:张远宁,男,1989年5月出生,籍贯:河南开封,蒙古族,研究方向:大数据的处理及应用, 现任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八十间房子边境检查站三级警长, 大学本科学历

摘要:基层社区治理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互联网+环境下治理要点以及服务方向,在实践工作当中既要有效借助互联网渠道来提升工作效率,也要逐步完善信息管理平台,在贯彻落实治理理念的同时需要和社区居民做好协调配合。在一定程度上说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单元,基层社区治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借助互联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能够做好基础性工作并不能优化社会环境,同时也可进一步提高社区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等管理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便利,也优化设计管理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引言:在互联网+环境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优化需要有效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率与工作服务水平,通过互联网+推进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与完善。基于民主化和法治化治理要求来打造开放式共享式社区治理环境,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围绕当前社会治理新格局来把握基层社区治理方向,并将社区治理优质成果惠及到社区居民,从基层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进而推动国家综合治理体系完善与发展。

一、“互联网 +”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必然联系

互联网+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的优化而创新发展,当前对“互联网+”的概念界定仍然有一定的差异性,既可以理解为信息化环境下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也可以理解为在社会公众参与过程中所代表的社会力量[1]。但总体来说互联网+格局优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互联网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在创新发展,并深入推进产业融合。互联网+背景下更强调整体的共通共融性,既要优化发展观念,也要明确逐步丰富的内容,同时也要强调创新变革,基于共享和开放的环境来为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创造一定的客观条件,并在数据技术的分析利用下来把握治理模式优化的关键要点,进而有效提升基层社区的治理水平与服务效率。通过基层社区模式的优化,来为社会发展大环境提供稳定的治理基础,并在功能、结构、组织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说基层社区并不单指城镇化发展中人群聚集而自发形成的社会生活群体以及其所划分的活动区域,更是一种存在共同目标与利益的社会集体。在明确责任划分基础上划定治理区域,并在协调与配合当中能够维护共同利益,并处理好内部的公共事务,确保社区居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并通过服务和管理来满足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保证其治理行为的规范性与合法性。

二、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要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可以有效促进社区治理机制优化,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来实现社区工作精细化管理,而政府职能机构的角色可以从直接领导变成间接引导,社区居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参与力度提升,而在政府的作用发挥下,基层社区、社区居民能够有效行使其各自的职权,并在相互配合中可以优化基层社区治理环境。 围绕基层社区治理目标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既要积极推动其组织架构优化,也要从治理模式上进行调整,从单向管理和被动服务到积极引导、主动服务、自查自治转变,从而构建多元化基层社区治理格局[2]。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也要在信息手段的加持下形成网格化治理格局,依照治理权责来划分治理范围,通过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来将特定管理区域依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划分为若干网格,而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社区中各个网格有指定负责人,在网格长的统一协调下,有专人服务信息采集,有专人负责协调沟通,也有专人负责落实规划等。在工作人员的共同协作与配合中,基层社区治理中所涉及到的各类信息能够及时上传至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统一的网格管理中心,根据相应职能管理部门需求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网格化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可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并适当降低政府的统一领导力度,避免过度的资源支出,而通过基层社区治理观念的转变,更多社会主体可以自觉参与到社区治理环境优化工作中。社区居民的基本权益可以得到保障,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互联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优化调整来完善社区服务格局,以现代化先进的数据系统平台作为支撑并实现基层社区治理中各项资源整合,原本单一的社区服务会更加多元化,而基础社区的整体服务水平也会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可以借助公共服务平台与社区居民展开沟通,并通过网络渠道来进行问题反馈。在资源信息共享中来提高社会与居民的互动效率,并帮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社区所开展的系列工作进展,将实际需求及时传递给基层社区,来进一步促进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有效发挥。

三、互联网+社区治理

工作实践问题

(一)居民参与意识

在互联网+环境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既要从社区管理和服务层面出发,也要从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出发,基层社区作为保障社区居民基本权益的重要组织,其整体工作效率将影响到社区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3]。在落实工作时需要改变社区居民以往的观念,围绕社区环境建设来组织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同时也要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兼顾的层面出发,帮助社区居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中需要有效借助社区活动这一途径,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并丰富活动形式,既要拓宽活动路径,也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对于社区基础设施完善、人员换届选举等重要环节需要提高民主参与力度,并充分体现社区居民的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权利,同时也要维护其社区内重大事务参与讨论和知情权。当社区居民的整体参与度提升,其主人翁意识也会充分体现,通过社区活动的有效开展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也能够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优化创造客观保障。

(二)社区治理机制

在以往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行政化色彩过重,同时基层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自主化不足,社区内部整体结构有明显差异,而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管理人员的能力问题等也会影响其治理效果。面对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现实需求,基层社区治理中组织协调力度不足,而相关人员在吸引资源上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基层社区在治理中结构过于笼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方面缺少效率。而部分地区因政府职能部门的过度干预也导致基层社区自我管理意识薄弱以及能力较低,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并没有达到预期,而社区治理制度过于行政化也会导致在实际落实中存在问题。在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中仍然需要围绕社区所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居民公约来进行实践探索,在上级民政部门或街道参与当中需要适当放权并基于适宜性原则来提高社区自我管理效率。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出社区居民的价值作用,积极采用有效的居民建议与意见,避免过度管控式的治理模式,也避免缺少民主参与的治理机制持续落实。在基层社区管理人员调动时需要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力度,并避免候选人资格由政府指定,同时对于资金资源倾斜也要加强关注,在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物业费、治理费等收取方面需要做好监管。

(三)专业人才队伍

互联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构建需要专业人才提供支持,在工作当中既要逐步优化当前社区的组织架构,也要做好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完善社区人才体系,并做好社区资金资源配置[4]。但是从实际工作来看“互联网 +” 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构建优化的专业人才支持力度弱,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以及资金资源缺乏仍然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受到客观条件限制,部分基层社区所获得的资源数量有效难以为治理模式优化提供必要保障,而资源过剩的社区又没有最大程度利用好各类资源。当公共资源存在不足,社区居民的个人利益也难以有效得到保障,在实践工作当中专业人才所发挥的作用不强,可以说基层社区治理的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在落实工作计划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基层社区在党群关系维护中所体现出的价值作用,同时在基层社区治理中也要体现出党的为人民服务价值理念。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围绕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优化基层社区整体环境,以此来提高基层社区所具有的战略位置,并提高其治理模式优化的价值功用。

四、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优化策略

(一)基于互联网+环境构建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加强社区居民参与配合力度

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优化需要基于互联网+环境来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加强基层社区治理中社区居民的参与配合力度,通过社区网络化环境构建来进一步落实社区治理信息公开。基于开放共享环境来打造公平互惠的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环境,并在网络化平台中来广泛收集民意,也及时将社区所实现的各项工作部署传达给社区居民。同时在基层社区基础服务功能完善与治理水平提升的情况下,社区居民表达个人想法的渠道也逐步拓宽,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也将得到保障。在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激发社区居民主体意识,提高对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认可度,社区居民既是服务对象也是重要参与主体。借助媒体平台拓展基层社区工作成果宣传渠道,帮助社区居民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高度关联性,激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基层社区事务当中[5]。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以各类主题的社区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来做好福利发放,帮助有困难的社区居民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并利用智慧信息平台及时发放各类消息。整合利用基层社区内相关档案数据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化办公系统,找到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的关键要点,并通过日常管理和服务来提高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度,在社区居民归属感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来提高工作开展的效率,也体现出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的价值所在。

(二)基于民主化环境,合理划分职责权属,完善社区人力资源保障

互联网+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划分职责权属,基于法治理念来合理划定权力行使范围,并积极配合上级领导部门工作,在体现基层社区民主和自主治理的同时需要落实统一的原则和要求[6]。管理人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基层社区服务智能化途径,并及时将所遇到的困难反映给管理协调部门,打破固化的治理思维与管理体系。在基层社区治理当中,也要围绕其组织发展来协调各类资源,积极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等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并围绕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来进行工作协调。将基层社区治理服务由实体化向网络化方向转变,提高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效率,并在明确自身权利与责任基础上来落实政社分离。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做好督导工作,结合基层社区治理中所体现出的实际困难来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对社区进行规划设计配齐相应的资源,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下优化网络化服务管理平台功能。同时也要围绕信息公开这一原则来开设相应的窗口和志愿服务,并根据基层社区治理需求来寻求企业合作,做好相应的软件开发工作,在技术支持以及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双提升的情况下为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优化创造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优化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把握以往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在落实工作时也需要正确看待对“互联网 +”环境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基层社区模式优化中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加强创新策略的研究力度,在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基础上也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明确划分工作职责,并从服务和管理两个层面出发。了解社区居民现实需求,利用网络化平台来做好日常沟通和反馈,在资源优势共享中将成果惠及到社区居民,提升其参与配合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大勇,李明忠.“互联网+”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2):138—141.

[2]柏洁.“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6):44—46.

[3]吕晨.构建“互联网+三社联动”模式的基层社区治理路径初探——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1(13):167—170.

[4]王海涛.互联网背景下社区媒体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重构[J].中州学刊,2020(02):160—165.

[5]田先红,张庆贺.新时代的互联网与基层社区治理:机遇、挑战与超越[J].湖北社会科学,2018(01):36—44.

[6]唐若兰.社区治理创新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重构[J].探索,2015(06):150-153.DOI:10.16501/j.cnki.50-1019/d.2015.0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