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装备维修保障需求分析和模式改革探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新时代装备维修保障需求分析和模式改革探要

刘慎洋 ,孙建 ,王朔 ,荣祥胜

空军勤务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论文以新时代装备维修保障的需求变化为牵引,有力借鉴国外装备维修保障的经验做法,正确认识新时代装备维修保障的短板弱项和差距不足,着重探研新时代装备维修保障模式改革的方法途径,为高效解决好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关键词:装备维修保障;需求分析;模式改革

聚焦新时代装备维修保障转型建设,以推动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创新发展为目标,着眼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效益,运用系统理论、重组理论、自组织理论等方法,有针对性地探索现阶段装备维修保障模式改革的对策措施。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装备维修保障的现实需求

装备维修保障是指为使装备处于战备完好状态并能持续完成作战任务所需的保障工作。随着前沿科学技术在装备保障中的不断应用,维修方式、维修手段、维修任务面临着新的现实挑战。针对装备维修保障现状准确测算保障需求,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科学统筹维修保障资源。新时代装备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发展,装备维修保障需求不仅包括大量的保障资源,而且这些保障资源的有效性,还与装备研制过程中所做的与装备保障工作有关的各种决策。例如维修方案、设计方案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等设计特性的综合影响有关。不断深挖问题根源,更新维修保障理念,创新维修保障体制,确保维修保障产生质量效率。

(二)无缝对接科技技术前沿。随着信息化装备定型生产列装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着眼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建设,主要是研究如何规划和实施对装备本身的保障,使新装备和与之相适应的保障系统互相匹配,始终保持多元化方式,形成开放竞争的格局,实现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的快速跃升。

(三)充分借助民用技术优势。通过建立起应急保障通联机制,充分调动地方资源优势,吸收民用企业资源和驻地维修企业人员参与装备维修工作,在转变思维方式、加速人才培养、提升装备维修效率上下功夫,使其熟悉装备性能,掌握维修工艺流程和相关保障程序,一旦紧急需要随时方便调用维修力量,发挥最佳使用效能。

二、科学借鉴国外装备维修保障的经验做法

(一)自行式保障。它是美核心装备保障力量,包括主管的后方级修理厂与后方仓库、中继级修理和世界各地基地修理站。根据有关数据,美国国防部拥有约64.5万名维修保障人员,其中7%是基地级维修联邦文职雇员,约93%是现场级、中继级和基地级维修保障人员,通过基于性能的保障模式(PBL),较好地完成装备维修保障工作。

(二)合同商保障。美方委托装备生产厂家或第三方厂商进行保障,主要提供飞机和发动机大修、部附件的修理与补充、工程技术持续保障及供应链管理。从近年来美装备维修保障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前十大维修保障承包商基本都属于装备供应商前二十之列。通过合作,不仅能够很好地保证修理周期,还有效控制了费用支出。

(三)一体化保障。作为单位自行保障和合同商保障相结合的混合式保障方式。在美管理机构协调下,相关合同商与维修基地和维修站进行合作,促进双方的资金、技术、人员、工艺流程和项目管理等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主要形式是引入合同商的先进维修技术和业务流程,提高维修单位设施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

三、正确认识新时代装备维修保障的差距不足

(一)创新维修保障手段不多。在传统的维修方式、编制体制和保障模式下,维修手段主要采取部件、零件的拆卸、更换、组装等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装备出现故障后,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如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面对故障装备无所适从。

(二)新型智能科技手段运用欠缺。新型装备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维修装备智能化程度、远程的信息资源支持等要求较高,现有保障体系如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将直接影响协同保障的效果,容易出现编制较小、维修资源有限、配件调配流程复杂、检测维修不及时、技术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发现了故障,等器材、觅资料、找工具等情形,管理和保障延误时间延长,将严重制约保障能力生成。

(三)缺乏技术型维修保障人才。从事维修岗位人员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还存在理论功底不够深厚,维修技能主要靠传帮带及经验累积等获得,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无法确保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骨干维修人才与装备发展总体上存在代差,基层培养出维修人员能够排除一般故障,对于复杂故障的定位能力则明显不足,特别是一些高新尖的装备,技术尖子、专家型维修人才更是紧缺。

四、深入探索新时代装备维修保障模式改革的方法途径

(一)创新发展科学技术。装备是高科技的综合集成体,装备本身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自身维修难度大,其故障显得更为隐蔽,故障机理相对更加复杂,应加强在大数据技术、远程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维修技术、人机交互维修技术、虚拟仿真维修技术、3D打印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研制新的技术装备,使维修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任何与装备维修相关的信息,可以获得任何与装备维修相关的支持,从而提高装备维保障的效率,增强维修保障的活力,从而形成提高维修保障效能的助推器。

(二)培养维修保障人才。装备发展愈快,科技含量和信息化程度愈高,对装备维修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就愈来愈高。立足提升保障水平培养人才,就要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搭建装备维修人才的成长平台,聚焦特殊需求形势下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的实际特点,着力增强装备维修快抢、快修、快供等突出的问题,通过技术尖子比武、重大任务历练、集智科研攻关、厂家见学跟学、举办技术骨干培训班、参与新型装备定型试验、开展科技大练兵等活动,多管齐下、多维发力,组建一支技术精湛、专业过硬的维修队伍,达到人装的最佳结合,提高持久保障能力。

(三)实施一体联合保障。同一体化联合保障接轨,加强广泛协同维修工作机制研究,加大一体化维修实践,逐步建立起以提升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为核心,以装备保障分队、维修人员为基础,以社会维修保障力量为补充,指挥管理一体、保障资源高效、保障力量强大的装备一体化维修,修改完善各类规范,细化、量化装备维修保障的任务分配、检验验收、经费计算等,自觉落实装备系统的标准化要求,科学合理地做好保障规划,用于特殊任务装备、附属特种装备维修保障,确保能够高效满足遂行各种任务保障需求。

(四)完善维修管理机制。全面综合应用法律约束和制度规范等多种手段,构建一体化的合同制维修管理机制,明确各种维修机构的责、权、利关系,规范维修保障建设原则问题,按照一定的比例拨出专门的维修经费,采用竞标的方式获得维修保障合同,在充分发挥各承制单位的技术优势,提升雷达电子、光学、机械等专业的装备维修生产线,承担装备返厂修理任务,既减少单方预算超支的风险,又能促进地方工业部门从设计阶段开始,充分考虑综合保障设计,提高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