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矿山顶板坍塌事故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矿山顶板坍塌事故分析与对策

潘华侨,况伟荣,刘欢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  安徽省淮南市  23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矿产资源也在不断地被开采。在开采过程中,采矿工艺的运用既能确保矿山的经济利益,又能保证矿工的人身安全。煤矿事故频发,由于环境、条件、人员、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人员伤亡的类型和原因也不尽相同。为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对煤矿建设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我国煤矿顶板事故的特征及成因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相关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煤矿顶板 安全管理 原因 分析 措施

引言

我国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对采矿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尽管国家历来重视煤矿的安全工作,但煤矿的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根据统计,煤矿冒顶、崩塌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10-2018年,煤矿冒顶坍塌事故共造成101人死亡,占各种事故死亡人数的39.5%,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与健康发展。

一、煤矿顶板事故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矿井顶板事故的特点的分析,可以帮助煤矿掌握事故的成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提高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矿井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对近年来矿井顶板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矿井顶板安全的特点有:

1.关于顶板的事故种类。在全部顶板事故中,普通顶板(3人以下)的事故和死亡人数占了很大比例,超过90%,超过80%。这说明中国在顶板安全预防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今后的主要工作是预防普通顶板安全。

2.关于顶板事故的地区。顶板事故多发生在巷道和采煤工作面,那里聚集着大量的矿工,一旦出现顶板事故,很容易导致人员的死亡,因此,矿井和工作面是最容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地区。因此,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把以上两个部位列为重点,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3.关于顶板事故的起因。其主要原因有: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培训活动不到位,管理不规范,顶板质量不高。为了防止顶板发生事故,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的制度,并按规范的程序进行操作。此外,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导致了顶板事故的发生。针对目前存在的顶板事故,必须对其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预防顶板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因素

(一)地质构造因素

由于煤矿地质构造复杂,长时间的开采,使其地壳、地层产生了许多褶皱、断裂、挤压等变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在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褶皱、陷落柱等特殊地质构造时,常常会对地层造成很大的破坏,若不加以重视,很容易造成顶板断裂、渗漏。在煤矿开采中,尤其是回采时,由于首次来压或周期性来压,使顶板的沉降速率和下沉量都会有很大的波动,因此,在短时间内,顶板的压力会有很大的波动,如果出现顶板断裂,就有可能导致顶板的冒顶。

(二)支护因素

1.支护不及时

煤矿开采过程中,不能及时跟踪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或在进行过破碎带、贯通等施工中,安全措施不够完善;柱子被撞断或爆破坍塌,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很可能会出现冒头事故。

2.支护质量差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锚杆埋入深度不够深、锚固强度达不到要求、锚喷巷壁厚度不够厚、顶板有煤层残留、支架安装在浮煤矸上等。在顶板上受压时,如果顶板插入或被支柱压垮,其支承效果受到限制,很容易出现冒顶现象。在施工中,若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规范、支撑强度低、施工工艺不当,极易出现冒头事故。

(三)不遵循正规循环作业

由于受煤层及地质条件的限制,在常规的循环作业方式下,经常不能保证正常的循环作业,导致开采速度减慢,导致自然顶板的崩落步距和规则发生错乱,顶板的压力维持时间太长,支护支撑不能正确,导致冒顶。

(四)放炮因素

在矿井中,不可避免和缺少的就是打孔和放炮,但如果盲目地盲目地追求矿井的产量和进度,或者不按照要求,把炮孔打得更深,装填更多的炸药,把支撑架给压塌了,很容易造成冒顶。

(五) 开采管理不规范

矿山开采要制定相关安全管理体系,不能简单地照抄、只编制通用的、格式化的标准和技术措施,没有针对性,无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和施工次序。

三、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一) 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法

煤矿因其所在地区的不同,储层的储藏状况和顶板特性也各有差异,应坚持采用前探梁、采用松动圈理论、改善支护方式、加强对岩体应力的监测。在巷道爆破后,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以减少爆破时间;根据顶、底板的受力特性,合理地选取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在特定的地区,可以采取锚喷、可缩性支护、组合支护等措施来改善煤层和煤层的稳定与安全。

(二) 合理地进行打炮眼及放炮

在开炮前,应在靠近炮孔位置的支护加固。在设计中,炮孔的深度、位置、角度、装药量等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开炮的数量和炮孔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此,才能防止发生塌方和支架坍塌,造成顶板事故。

(三)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煤矿顶板事故的防治,首先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规。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在煤矿生产中采取主动措施。同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预防顶板事故,预防顶板事故。

(四)加强现场管理

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生在矿区的工作面,因此,加强矿山的安全管理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首先,煤矿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对煤矿的煤层、结构、顶板等进行全面地了解,并定期对各工作面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顶板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矿山生产第一线的矿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我国很多中小煤矿的一线采煤工人缺乏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预防了采煤过程中的顶板事故;在安全的地方布置人员监控顶板的情况,如有预兆,应立即进行疏散或疏散;另外,要切实实施顶板支护技术,适时应用新型采煤技术,合理安排开采方法,强化地质调查,采取积极、有效地防治顶板事故。

(五)构建救生通道技术

1.在受灾地区的巷道中设置逃生通道

在塌方、煤矸石阻塞的情况下,采取简单的支护措施,采取简单的支护措施,或采用撞楔加固式支护方式,对坍塌区域进行局部修补,打通被困人员,形成一条小型的应急逃生通道。因其受力较大、工作空间较小、堵塞淤泥中夹有支架、铁轨、石块等各类杂物,至今仍以人工清理、矿车搬运或人工搬运为主。

2.在矿井中挖出一条新的逃生通道

在被困人员附近的巷道内,或绕开塌方,迅速开挖小段隧道,打通被困地区,设置应急逃生通道。主要采用爆破掘进,人工清理,矿车搬运,手工搬运,手工搬运,手工搬运。采用原木、单体支柱、快速支护等方法进行支护。

3.在地表上钻凿出一条逃生通道

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采用大功率汽车钻机进行大直径钻井,打通被困地区,并在地面上设置紧急救生通道,将被困人员从地面上解救出来。

4.在矿井中打孔的逃生通道

采用大功率钻井技术,在靠近矿井的有利地段,采用大直径钻孔,打通被困人员的地区,并在井下设置了一条快速的逃生通道。

四、结语

提高技术措施的可操作性是顶板管理的前提,实现生产现场的管理是顶板管理的保障,而工人的安全意识则是控制顶板工作的关键。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只要对顶板进行合理的识别与测量,就能使顶板塌落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规律。掌握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建立科学的顶板管理,是防止煤矿生产中出现的最主要的安全隐患。矿井顶板管理是保证矿井正常运行的关键。加强矿井顶板的管理,既保障了矿井工人的生命安全,又为矿井生产提供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母丽华, 边晓菲, 杨丹. 采矿工程中顶板事故的成因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 中国金属通报, 2020.

[2] 陈潜. 矿山采矿工程技术与施工安全事故防范策略分析[J]. 商情, 2018.

[3] 李霄武. 煤矿采矿工程中地质条件引发的顶板事故及其措施[J]. 山东工业技术, 2019, 279(01):88.

[4] 宋占伟.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措施[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 000(002):224.

[5] 李六军. 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与其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 数码设计(下), 2019, 000(012):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