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语言情景的语文学习兴趣案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基于真实语言情景的语文学习兴趣案例探究

张丹

(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学活动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顺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在课堂中用心抓住生成的精彩片段,在了解关注学情的情况下抓住学生灵动的语言和思维的呈现,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活动;语言情景;教学案例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语言通用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经验,体会语言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何引导?怎样培养?首先学生得有兴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呢?“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也就是说,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那么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就已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我的一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教学案例,来阐释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课程背景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学期学校抽签的一次摇号课。摇号课是前一天放学后在学校群里公布,第二天有校领导、组内老师前往班级听课。这节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可以说是一节常规课,没有精心的准备,也没有在其他班试讲过。说到不平常,只是上课教师知道这节课有校领导和组内老师听课,上课时教师心里有点预设,学生明白今天的课有听课老师在。

二、学情分析

班级情况,从总个年级来看,不是年级里的好班甚至是有些棘手的普通班。在八年级开始,班级里的任课老师几乎全部换了一遍。班级里有部分孩子很聪慧,但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欠佳,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繁琐、麻烦、困难时,整个班级的状态就是退缩甚至放弃。相对于其他学科,就写字较多,内容较庞杂的语文学科而言,他们的学习还是比较困难,也存在畏难情绪。班级里有思维灵活、调皮活泼的男孩子,也有沉默寡言、沉寂在自己世界的女孩子。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需要在具体的听说读写中寻找教育契机。

三、教学设计

(一)整体阅读,感知文意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以下问题:

  1. 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2. 辩论双方是谁?
  3. 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边回答问题边翻译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如:“安”字的理解,一个意思是怎么;另一意思是哪里。

(二)深入阅读,理解人物

  1. 四人一组设定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和语调,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 你读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三)课堂总结

(四)板书设计

      庄子:庄乐=鱼乐     悠闲、自在

      惠子:我非子--不知子

            子非鱼--子不知鱼乐     严密、逻辑

四、课堂细节

第二个环节:深入阅读,理解人物。相信大家现在对文意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不甘心只是把文意弄明白,还要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请同学们四个人一小组,设定角色,分角色朗读。朗读时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和语调,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前后桌位四人一小组练习,我适时引导他们,一人是庄子,一人惠子,一人旁白,一人是观众。学生们热火朝天的朗读了起来。一方面有听课老师的原因,另一方面学生也进入了课堂,班级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在投入的朗读。看到这个场景,我内心深处还是很高兴的。开始展示时,班级平时较调皮的两位同学把手举的很高,而且两人还在一组,势在必得,想要在此种场合展现他们小组的成绩。当时,我心头一颤,这是平时的捣蛋鬼,可不可以叫起来回答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是我这堂课的重点问题,也是本课的难点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向下推进课程的关键。但我看到他们的眼神是那么坚定,心里还是选择了信任,顺势叫起他们进行展示。

甲同学是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在朗读时,对“出游”“乐”进行了重读,“从容”朗读时语气轻柔,整句话读出了庄子悠然自得的情态。乙同学是惠子,嗯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安”字进行了重读,特别是他发出的“嗯哼”这一语气词,直接把整堂课带进了濠梁之上的情景中。甲同学,啊哈“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语气词“啊哈”带着轻快还带着反问。甲同学,还用转动的眼神望着乙同学,让这句话充满了意趣和情趣。乙同学,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嗯……”字语气中带着质疑,整句话的朗读语速较快,最后的“全矣”读出了总结的意味。让听者感受到,看我的思路多么清晰,逻辑多么缜密。甲同学,在读到“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哟。一个“哟”字又点亮了课堂,把听众带回到问题的起始点,一下子理解了文意。丙同学是旁白,一个沉稳的孩子,朗读时不卑不亢,安安稳稳。丁同学是观众一直在配合。朗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听课老师也是频频点头,啧啧称赞。我顺势抛出了问题:请问庄子和惠子你们为什么这样朗读呢?课堂继续走下去了。

五、教学反思

下课后,全班大部分学生眼里都放着光,三五成群几个孩子激烈着讨论着他们的朗读和课文内容。看着他们的样子,我还在回味这几个孩子的发言,他们让课堂有了精彩的生成。更让我想到了,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整个朗读过程中,一是学生在朗读中变换语气词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是语气词的借助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展现。这两个方面,我一定要抓住,借助这一教育契机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一)关注学情,从细微处抓住学生灵动的语言

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表现为明显的自我意识高度膨胀,但从这节课的课堂中四位学生的表现,他们是正向的自我意识膨胀,我应牢牢抓住并开始放大。在语言文字情景中,通过添加语气词的变化,学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现了课标中“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的阅读教学要求。课标中还指出“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在后面的语文教学中,分层次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从学生细微的语言表达中,抓住灵动的语言,给予表扬和赞美,培养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想法,并且通过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还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以上情况是孩子们在课堂中借助灵动的语言闪现出的惊喜,把这种惊喜转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二)信任学生,抓住课堂中学生思维的呈现

在这课堂中给这几个孩子机会回答问题,从我的内心深处还是有忐忑的。因为这是一节公开课,我很担心他们把课堂僵住以致于课无法进行下去或者不能达到我预想的效果。从课堂来看,教师一定要信任学生,因为课堂本身就属于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学生一旦被信任,点燃了内心的小宇宙,他们肯定不负众望,呈现出更多的精彩内容。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灵动语言的再现,肯定是思维发散、思辨能力的交汇。一个没有想法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学生此阶段还不明白,他们灵动的语言表达是他有趣思维的呈现,把这一情况通过课堂和课下告诉他们,他们是有学习语文天赋的孩子,从这一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转变学生的态度,慢慢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真正喜爱语文学习。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找准了学生的兴趣点,每一个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说,都有话可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代自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姓名:张丹,女,单位: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