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思政课与教育性实践有效融合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新时代中职思政课与教育性实践有效融合路径研究

贺新军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000 

摘要:科技不断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教育模式的改革,而信息化时代主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于教育而言,这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时机。国内最早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他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互联网、移动技术、大数据三者的结合,对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恰恰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在促进中职思政课真正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并不普遍,所以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教育性实践;有效融合

引言

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技术理念,增强中职内部的交流与建设,使思政教育实践课程能够在经验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其实践应用效果。在逐步探究中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开展了专项调研活动,并且强化了中职思政教育活动的创造性发展优势。围绕实践育人的思想目标,积极制定中职思政教育的基本策略,并且在加强和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升思政教育实践可行性,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效果的发展。

1、中职思政课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线下主题宣传教育实践传播效果不佳

首先,教师习惯于线下思政课教育实践形式,而且教师对线下思政课教育的创新意识不高,沿用以往的思政课教育形式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得学生面对枯燥的思政课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吸收理论课程内容,同时降低了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其次,由于现有的线下思政课实践教育的素材主题概念较少,学生自由组织的意识不强,组织参与的形式缺乏创新,而不利于中职思政课教育实践工作的创造性发展。最后,中职思政课线下主题宣传教育实践的传播效果不佳,通常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频繁,而导致思政教育实践传播的实效性不高,受众范围广而不精,制约着线下主题宣传内容的传播效果。

1.2线上教育形式开发缓慢

中职对思政教育实践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有限,对线上教育形式开发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线上教育开发的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素质的师资、人才短缺的情况下,造成中职思政教育工作线上开展的难度升高,不利于线上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次,中职思政课实践教育线上教育定位目标不准确,线上教育软件系统的开发、线上教育的目标以及线上教育的智能化操作模式等发展缓慢,不利于中职思政课实践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最后,中职思政实践教育工作开展,由于线上教育的培训不足,教师能掌握的线上教育形式以及线上教育内容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降低了学生参与线上教育实践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线上思政课实践教育的效果[1]

2、新时代中职思政课与教育性实践有效融合路径研究

2.1科学、多元评价,物化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评价基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这样相对单一的评价只能片面地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无法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则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利用文字、数据、图片、视频等评价结果物化教学效果。多元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成绩包括平时表现成绩、社会实践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三个部分。平时表现成绩包括网络学习成绩和课堂学习成绩,结合学生学习在线课程的时间和次数、完成网络课程作业情况、参与讨论的次数、提问次数等进行综合评定;课堂发言、演讲及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情况和课堂测试成绩等。社会实践成绩包括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鼓励劳动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成果,给予评定。期末测试成绩,基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根据考试大纲选择难易比例适中的题目,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改革开放”的教学中,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搜集“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建设举措等相关材料,教师通过完成情况给予评价;课堂学习中,通过汇报、总结,进一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深化改革开放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完成课堂测试,生成课堂成绩;在社会调研中搜寻“一带一路”倡议给家乡带来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学习成果,从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期末测试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一步评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2]

2.2确立统一的教学思想进行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教育离不开统一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及班主任教师都要明确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思政课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德育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定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坚守做人的准则,形成职业道德操守。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用长征精神鼓舞学生,让学生学习红军长征时的大无畏和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用坚强的精神力量战胜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克服其他困难,让学生形成向上的正能量,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意志品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会用自己顽强不屈的意志来解决问题,战胜困难,从而在自己的岗位上独当一面,逐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打下坚实的基础,深耕细作,取得不凡的业绩

[3]

2.3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体系

首先,要扭转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育管理理念,制定符合教育规律的管理制度。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客体地位,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价值作用需要受到重视。在制度设定上,高校在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上,可适当放权于学生而使其参与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能够推动教育各环节主客体间的人性互动,满足师生合理的需求需要。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激发,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提升。其次,围绕实践教育的现实要求,中职学校应当制定完备的教师管理制度于考核指标。这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限制各类因素下的主观评价,以及保障学生得到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实践评价提供依据。最后,在实习与创业实践中,政府、企业和组织等社会各界应当完善和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权益进行全方位保障,为高校开展实践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

结束语

总之,在思政课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学习和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建立和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德育教育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领略德育的精神力量,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为自己的学习助力,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的建立提供指导和借鉴。通过思政课的学习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德育教育基础,帮助中职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更快切换到工作角色,适应社会工作生活,学以致用,为社会发展增砖添瓦,同时也能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宇.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策略[J].新课程,2020,(31):6-7.

[2]陶菁华.新课标引领下中职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2020,(31):8-9.

[3]王毅超.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对策研究[D].导师:程兰华.兰州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