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究

王玲梅

永安市第四中学              366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很多初中地理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纷纷围绕“核心素养”创新多种新的学习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精确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因此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展开分析。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

导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已成为主要的学习和培养内容。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适应核心素养的品格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目前通过调研发现,初中地理课堂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探索和分析了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1]

1利用图文结合培养人地观念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语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应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片作为重要的指北针,供学生探索地理环境。既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又能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讲解地理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比如在讲授人居环境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播放城市和乡村的几张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总结两幅图片的景观,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如此不同。激活思维,提高自我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当城市的律师和工人代表,三个学生充当农村聚落代表的农牧民和渔民。通过表演和介绍自己的活动,你可以很好地了解展示的景观。再把世界古文明中心、中国城的分布图提供给他们,指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聚落的形成与分布,让学生对聚落的外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比较分析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对人和土地的认识。[2]

2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做到客观

在以往的数学中.地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方式软为单一、片面,多是通过测验成绩或是数师提间、学生回答这种“一问一答”等方式来分析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难免有失偏颇。为了更加客观、全面的对学生展开评价,数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展开评价,做到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化,这种方式的顺利实施也需要数师对传统评价方式的优化和创新。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数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时,部分初中生对我国的疆域并不是很了解缺乏基本的地理常识。因此,教师在讲解这—课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先查阅地图和资料,并尝试利用比例尺来计算地图上南北端、东西端的距离,对本课学习知识有初步的了解。[3]

3开展趣味活动培养地理实践

三、由简单的平面评价转变为立体评价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初中生展开点评时,内容往往过于简单,评价活动完全由教师主导,而且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更像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这种方式是单向性的,实效性也比较低。为了增强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师要尝试将平面评价转为立体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如以往多是教师对班级同学展开点评,可以增设自评,生生之间互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顺应教育改革趋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水资源分布规律及解决措施。课上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看完课件后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一下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了让自己的说法更有说服性,学生可以举一些事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教师会对学生课堂表现展开评价,班级同学也会对他人参与讨论情况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在课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表格,表格分为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同学匿名点评等多个模块。组织同学们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填写,之后再将表格都收集上来,教师填写对学生的评价并将点评结果私下反馈给每个人。这种方式不仅维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让同学们都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在提高评价方法科学性的同时还可以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4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信心

地理通常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因为地理在文科中被归类为一个大类,但是它的思维程度和理科是差不多的,特别是它的一些内容的计算过程和程序,它不比一道数理化题少。但是地理的很多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当然,要想学好地理知识,仅仅生活经验的充足是远远不够的。人的一生毕竟很短,一生所能学到的,也是有限的。初中学生年龄小,没有生活阅历,能接触到的生活中的地理常识不多。因此,要让初三学生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要使初三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在学习这门学科的同时,主动自觉地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容。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质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速度,充分把握和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之所以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跟不上老师上课的速度,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自己也听不懂。因此,通过采取分类施教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进度,使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初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兴趣得到提高。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核心素养下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创新是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必然趋势,对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创新,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重视评价过程,对学生展开客观、全面的充分评价,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伟.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情境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2022(27):45-47.

[2]窦锦俊.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17):72-74.

[3]张学礼.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J].读写算,2022(1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