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预备技师班中“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全日制预备技师班中“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究

丁雪梅,陈波

仪征技师学院,江苏 扬州 211400

摘要在职业院校采用学制教育培养技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制和模式上的一种创新,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与模式。就在学制技师培养中实施校企双导师工作进行探讨与研究,对校企双导师的选聘、评价、职责与具体实施等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制技师;校企双导师;探讨;研究

1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1.1什么是“双导师制”

导师是针对技师班学生,指导学生完成研修课题的确定、企业实践、课题研修指导、论文指导、项目成果评价及预答辩的教师,对学员的技师培养质量及优质就业负责。“双导师制”是指为技师班学生配备2名导师,其中1名来自企业在职技术专家,1名为校内专职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共同指导技师学生的项目学习和企业实践实习。

1.2“双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实施

“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必须遵循“三合作三对接”原则,即课程方案由企业专家与教师合作开发,培养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培养质量由企业专家与教师合作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习内容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接,学习方法与企业的工作方法对接。

2全日制预备技师班中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2.1细化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清晰化的预备技师培养目标,对指导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提升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前期方针作用。那么,在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上,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一般能力要求方面,主要目标要求如下:1.熟悉设备的工艺特征以及生产流程,具备在工作现场合理的对资源进行支配和维护生产的能力。2.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比较复杂的工作,运用特殊技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非常规问题。3.运用新的技术、设备、技能等创造性的解决技术难题。4.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开展创造性工作。这些能力需要在实际现场工作环境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过程才能形成,因此只有校企合作,结合系统训练和工作来培养。其次是专业能力要求,主要面向不同专业岗位,能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具有专业前瞻性,了解最新前沿技术动态,能够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较为复杂的专业性问题,具有专业眼光和专业视野,在专业素养上能够高于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最后是在素质要求上,制定相应的职业基本素养要求,包括诚信、守时、自律、谦逊、沟通等诸多方面的个人基本素质培养目标,使得预备技师校企合作真正为社会培养有德有才的专业型应用人才。

2.2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预备技师的专业设置应该应当依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变化,重点考虑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专业的不同要求,以专业目录为依据,实现设置专业动态化。树立职业群理念,将相关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以职业群来对应专业,这样可以实时了解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明确职业的专业要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在进行设置的专业时,技师学院应当及时关注相关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根据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要以市场导向及就业导向为基本原则,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及技术需求和就业的岗位需要,为学生提供愿意接受的、能为学生毕业后工作职业发展带来收益的专业和课程。

2.3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预备技师的课程体系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指导,依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需求开展计划开发,以预备技师培养的目标、能力结构和教育过程作为主线,结合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学分制、模块教学与过程评价等学制教育的特点,同时顾及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的课题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工作现场的观察、判断、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2.4编写适用预备技师培养的特色教材

编写适用预备技师培养的特色教材,需要具有高深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从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出发,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流程,以及不同技术岗位的技能特点等,克服传统教育偏重理论的缺陷,增加实践实训内容,演示实训流程。在实训设备的选择方面,应尽可能的采用企业生产中最主流、最新的设备。不同技师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特点和专业特性,依托预备技师教育教学人员构建教材的编写、审核、评价、公布的有效流程及工作机制,统筹教材编写工作,推进专业特色教材使用。同时,技师学院可以通过教育主管部门,联合行业学会、专业学会等高级人才资源较为集中的优势,邀请校企专家对相应教材进行修正评审,推荐优秀教材等,可以有效指导教材编写工作,提升教材编写质量。同时结合各教学模块,针对各个课题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通过工作页的方式梳理每一教学模块的流程。

2.5规范和完善预备技师考核评价标准

为了加强对预备技师鉴定考核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理论水平做出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学校、企业应在执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前提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对劳动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的预备技师评价模式。不但要规范和完善预备技师评价标准,更应创新预备技师的资格与能力评价,改进预备技师资格考试与评聘方式,优化考核内容。在考核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考虑预备技师的评价分为三阶段来进行:校内课程学习期、生产实习期、毕业考核鉴定期。学生一入读技师班就根据考评内容建立学制技师培养档案,形成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由教师、生产指导老师或企业工程师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实地对学生进行动态评分,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和生产。三个模块考核每个模块考核成绩都必须在60分及以上、鉴定总评成绩在75分及以上者,视为预备技师鉴定合格。

结束语

技师学院预备技师就是要从预备技师的职业能力出发,实现一体化课程改革,通过改进研修式教学,按照校企“双元”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导师”的师资配备、以及工学“双向”交替教学的小班化教学,培养真正的准“技师”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双导师制”在电气专业技师培养中的实践[C]//.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2018:4060-4070.

[2]. 学制技师培养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的探讨与研究[C]//.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2018:1482-1488.

[3]李可敬,白滨,程华.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以北京市某技师学院为个案[J].职教论坛,2016(27):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