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爱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家访:爱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

张丽丽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虞宅乡中心小学322200

【摘要】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越来越习惯用微信,很多老师用微信和家长沟通。慢慢地使得人情味很浓的家访变成了手机里的几句话。而多数时候老师有事就给家长发微信,家长面对的常常是犯错的孩子和老师的指责,次数多了家长都怕看到老师的微信,渐渐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就有了隔阂。本文围绕教师走进家庭,面对面真诚的沟通,介绍家访的重要性。

【关键字】家访;真诚;家校合作

当今社会生存压力大,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孩子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隔辈亲的原因,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在行为上缺少管教。同时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不高或精力有限等原因,在孩子的学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这些孩子处在长时间放任的状态。久而久之,孩子的习惯越来越差,一部分儿童抵不住社会上的诱惑,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有些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逐渐染上一些偷鸡摸狗的恶习。

这些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小学班主任一定要重视这些孩子,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他们采取一定的方法策略,让我们的教育不会做无用功,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缘起

开学接了一个新班。这个班的孩子大部分天真,爱闹,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有几个孩子需要老师天天去“讨”作业。这几个孩子在学校里,有老师盯着,那么他会完成作业。只要老师没管着,那么不管作业有没有完成,他就在那玩耍。这种自觉性差的孩子“讨”来的作业往往也是“惨不忍睹”的,字迹特别差,作业的正确率也是特别的低。刚过了一个星期,笔者就注意到了浩浩。一般情况下刚开学,同学们都是充满激情的,他们都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这学期我要好好学习。我们去翻孩子的作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的作业本上,不管是字迹的端正度,还是正确率都是最好的。但慢慢的一些孩子坚持下来了,他就是成绩优秀的,一些孩子没有坚持下来,也就是自觉性差的孩子,就开始不写作业了。但浩浩是开学就不写数学家庭作业。过了两天,各科老师都来反应浩浩没有写家庭作业。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就给浩浩的妈妈打电话,从电话中,笔者知道了浩浩和他弟弟平时都由爷爷奶奶照顾,他爸爸和妈妈要很早赶到厂里干活,他们出门的时候浩浩都还没有起床,由爷爷或奶奶送孩子上学,下班后回家也较晚了。爸爸是不管孩子的学习的,妈妈就问一句作业写好了没。在电话交流中笔者发现,因为工作,同时回家后妈妈要照顾弟弟,在浩浩身上就花了很少的精力。浩浩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与管束,学习能力差,上课时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走神,提不起一点儿学习的兴趣;下课后爱追逐打闹,不善于与同学们交流;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马虎。每天不是任课教师找他补作业,就是小组长向笔者告状。于是,找他谈话成了家常便饭。谈话的内容就是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每次他都是满口答应,可没过多久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因此,笔者决定对他进行一次家访。

二、家访

家访之前,笔者跟浩浩说,今天老师会送你回家,要去你家进行一次家访。他听说老师要到他家里去家访,脸一下子红了,一时有点手足无措。为了消除他的紧张感,笔者有意识地和他聊天,让他放松心情。同时笔者用微信联系了浩浩的妈妈,妈妈听说老师要去家访,预料孩子是不是又做错事了,语气很着急。笔者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笔者在浩浩家里等他妈妈下班,刚开始我和浩浩的奶奶聊天,从谈话中得知,浩浩是一个很能干的小男孩,奶奶要出去菜地里拿菜或种菜,都是浩浩在家看着3岁的弟弟。同时,会在家帮奶奶扫地、拖地、洗碗等。这些笔者真的很意外,笔者以为浩浩是一个在家也贪玩的孩子。等到浩浩妈妈回来已经6点了,那还是我在等她,她早点回来的,平时都是6点半才到家。看到妈妈回来,浩浩弟弟立刻黏着妈妈。浩浩几乎没有什么话和妈妈说的,这些都看出了母子缺乏交流。同时,浩浩回家是哪里有空,就做哪里写作业,没有一个固定的学习空间。

三、对策

鉴于这些情况,笔者和浩浩妈妈进行了交流,我们共同努力提高浩浩的成绩,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帮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做了几点约定:第一,每天花半个小时陪浩浩,这段时间可以陪着写作业、一起看看书、母子俩聊聊浩浩在学校发生的事;第二,对浩浩多鼓励,多表扬;第三、准备一个特定的地方学习,让浩浩形成我坐在这就要好好学习的意识;第四,每个周末抽半天单独带浩浩玩。笔者对浩浩也提了几点要求:第一,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第二,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第三,作业书写要认真;他听了连连点头。浩浩一家对笔者晚上家访颇为感动,对笔者的观点也很认同。

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笔者与浩浩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从一学期的大目标到一星期的小目标,并且还有强化行为训练。班级的各科教师都给浩浩辅导功课,还常常和浩浩聊天。他取得一点小进步就表扬,也在微信中告诉浩浩妈妈孩子的进步。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浩浩感受到老师们的关爱,他慢慢进步了。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笔者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同桌,让他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浩浩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懒散的习惯逐渐被改正,学习也开始变得积极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浩浩由“问题学生”转变成了先进生!无论他在哪里见到笔者,都会亲切地叫上一声:“老师,您好!”笔者总是报之一笑,回答一声:“浩浩,你好“。

四、结语

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所以,老师去家访时要带着爱,带着发现孩子闪光灯的心去家访。爱,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勇攀高峰:爱,让我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在那白纸般的心灵上小心刻画;爱,让我们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渴望心与心的交流;爱,让我们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送他们到智慧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参看文献】

[1]高巧珍.愿关爱留在每个孩子身边——一个留守儿童的家访教育案例[J].教育界,2018(24):84-85

[2]马玉筑.班主任工作反思[J]. 新课程导学,2012(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