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理念下用生活实例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生态课堂理念下用生活实例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许凤群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2238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生态课堂理念已经被广泛提倡,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应用生态课堂理念,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完善教学内容及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此方式下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课堂;生活实例;初中物理

生态课堂是指一个以学生为主的人本主义课堂。生态课堂十分贴合教学改革下的指导思想,提倡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主人公的身份,通过学习、互动、实践等方式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1.教师转变课堂角色,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引下,初中物理课堂大多数都是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通常以“说”来教,将物理现象、物理公式以说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用来听教师讲述的内容上,并没有调动思维实际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由于教学过于表面,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能用来应付考试,并不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所谓的生态课堂,是围绕学生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加强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教师通过创新的教学思想,结合现代课堂教学手段,落实以学生文本的个性化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生态化的互动教学,通过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充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生态课堂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加强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学生主人公意识的培养,在提升课堂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以《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为例。《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开篇第一章,同时,光的传播也是光传播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的基础。另外,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现象。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程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谜语的方式来进行导入:“一个西瓜在它被切开以前是什么颜色的?”再为学生播放手影片段,运用两个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自然地方式引出光及光的传播。

2.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互动情境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根据当前教学情况来及时改善教学内容及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建设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互动情境,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以《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为例。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应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既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结合教材21页内容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并思考“在室温下,吹鼓两个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冷藏室和火炉附近,过一会儿会发生什么现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身边密度应用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密度在社会中各方面的应用。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进行内容的教学,教师首先请学生汇报回家做气球实验的情况,然后教师再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气体密度如何随体积变化而变化?”然后让学生完成纸风车的实验,让纸风车在酒精灯火焰上转动,并请学生解释风形成的原因。通过这样多重互动交流的形式,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衔接和铺垫。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互动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引下,强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不仅仅只是记忆知识,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应用。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教材中的与生活相结合的内容,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例如以《物体沉浮的条件及应用》教学为例,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中。因此本课《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就可以加入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为学生建立具体形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知识内容相关的物理现象。在第二知识点“研究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煮饺子”的情景,来像学生引入知识点的讲解。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烧开的热水和饺子,然后将饺子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煮饺子过程中所呈现的现象,并进行提问:“为什么生饺子刚倒进锅里时要沉下去?”“为什么饺子熟了后会浮起来,并且只有浮起来的饺子才是煮熟的饺子?”“为什么饺子凉后会重新沉入锅底?”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观察,并尝试说出观察得到的结果。

4.结合物理实验,促使学生学会学、学会做

4.1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相对于语文、数学和外语学科不同之处在于,物理学科中许多现象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是不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利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观摩教师的操作过程,并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帮助学生降低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以《摩擦力》教学为例。摩擦力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探究、分析等认识里的过程来完成教学目标。如果单纯地利用书本上的画面来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为主题设计实验。教师首先邀请两位学生上台进行捉泥鳅的比赛,在一轮比赛结束后邀请输的那一名学生重抓一次沾满木屑的泥鳅,通过这样的二次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在建构新知环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长木板、大木块、小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等工具进行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控变量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4.2与物理相关的趣味小实验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首次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复杂、精密的实验并不能很好地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每次上课前的时间或者是改善实验模式,利用趣味性实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例如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由于本节课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课,学生对于物理学科还是十分陌生,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不会盲目地形成物理学科很难的思想。教师就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小实验,例如音叉棒敲击音叉,观察悬挂着的与音叉接触的乒乓球的变化;还例如用鼓棒敲打鼓面,让学生用手触摸鼓面,感受被敲打后的鼓面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利用吉他进行伴奏,让学生唱一段歌曲,学生用手触摸自己的喉咙,感受唱歌时喉咙的震动。通过这样趣味、简单的方式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传统的物理教学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教师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构建生态课堂,加强学生的互动,使学生通过动手、交流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郭厚露. 生态化初中物理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20.

[2]王旭芬. 初中物理生态课堂现状及其构建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2019,(55):171.

[3]范钦锋. 初中物理生态课堂现状及其构建策略的分析[J]. 中学课程资源,2018,(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