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上阵”方能自由翱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轻装上阵”方能自由翱翔

庄云霞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有云:我的文章是从心中流出来的,而不是从笔端写出来的。天地之灵气,盘桓于我的心中,慢慢地,它变成了一种图象,变成了一些故事,它非要流出来不可,就像天籁之自鸣,这就叫充实而不可已

  庄子的话可能有些深奥而难以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作文,作为一种倾吐,应是发自内心、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它展示的是一个人心灵的轨迹,正所谓情动而辞发,就像天籁之自鸣,不可控制。当然这是作文的最高境界了。

看来,作文教学还是应让孩子们轻装上阵,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舒展双臂在作文王国里自由翱翔,从而开辟出广阔的习作空间。

一、冲破限制显真情

美国著名教育家唐纳德·格雷夫斯认为写作是一种表述思想的工具,只要有思想,孩子们就一定会本能的运用写作这个工具来表述自己的思想。他举了个例子:一位女教师在开始教一年级的时候,就把作文本发给孩子,对他们说:孩子们,这就是你们的作文本,如果你们想写,现在就可以写。孩子们经过短暂的沉思后,纷纷拿起笔在本上写起来,尽管只有少数孩子会写简单的一些句子,一些孩子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大多数孩子只是在本子上胡乱画些图画,但没有一个孩子说自己不会写。确然,在孩子的眼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新奇有趣的,孩子爱表现自己,他们乐于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感受通过他们特有的方式与人交流。在孩子们看来,写作就是在纸上用尽可能的方法与人交流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而已,是表达的延伸,是一种倾吐的快乐。

如一位同学习作《找春天》中的一段话:细雨蒙蒙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棵、两棵……织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绿毯子。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湖岸边,一排排垂柳轻轻摇摆。看着片片嫩绿的柳叶,我不禁想起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名句来。 语言运用精当,想象丰富。由此,要想改变习作中空洞、干瘪、虚假的现象,教师就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我欣赏你的作文,你的观点代表你的独特性,哪怕不完善。即把真实的世间万相和真情流露作为习作教学的追求目标。这样,孩子就会少许多拘束,流露的情感会更真实,语言会更有灵性、个性。

二、呵护童言蕴灵性

俗话说童言无忌,学生作文常常出现一些虽显稚嫩,但颇具智慧灵光的句子,对这种充满灵性的表达要细心呵护。如:她泼辣的样子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太阳得了多动症,每天不停地从西边蹦到东边,又从东边蹦到西边。这些濡染了习作主体感情色素的东西,由于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逻辑的公式,显得那样飞扬灵动,富有韵致,尽管这种闪光没有焰火之势,只有萤火之微。因此,我们应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与协奏。我们要有一颗童心。作文教学,我们只有理论的高度不够,只虚心向名家学习也不够,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向学生学习,向拥有童年的孩子学习,因为他们身上有老师永远读不完的经典,因为他们拥有美好、善良、童心、童言。不仅要学,更要培植、呵护,唯如此,才能让孩子敞亮心扉,释放出他的个性和灵气。

三、设境促情辞勃发

一位名人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但感情不是无缘之水,情感来自身经其事,心在其中。如果老师构建动态化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可采用问题、音乐、图象、游戏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习作,则学生会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而情动辞发。

1、借话题设境。话题作文,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内容和形式全新的作文类型,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刚刚、正在或可能出现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命个话题或范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的一种短小精悍的作文样式。一次一个话题,也可几个话题让学生选用。话题式作文像开了个作文茶馆,围绕一个议题天南海北纵横驰骋,又加上文体不限,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至于什么观点,则任由学生自己确定,正面反面、古今中外,内容的选择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有个性的光芒、思想的火焰、心灵的颤音,就放任学生的心泉自由流淌。

2、借声音设境。根据教学需要,同时提供几组音响材料,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思考、领悟、联想、想像,进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见解、新思路、新突破。如习作前老师录下各种声音,然后让学生分辨各种声音来自哪里,有什么特点,用恰当的拟声词记录下来。最后,因势利导:听了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准备选哪些声音,想像出哪些情节?根据你挑选的几组音乐准备编成什么样的小故事?

3、借表演设境。让学生扮演、体验写作题材中的人物,其他学生也能直观地目睹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和事件的经过。这种情境,既能促使学生入境动情,又由于它的立体化,从不同角度、方位观察思考,会有不同的发现,便于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比如,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漫画人物,伸开双手,撑开双脚,他的左手捏着一根细细的绳子,右手想抓住另一根绳子,然而却够不着。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探讨:如果这个人想把这两根绳子打个结,有多少种办法?同学们讨论热烈,甚至当堂演示。教师把握这一契机,请大家自拟题目,将课堂上的活动情况记叙下来。学生在出主意之后,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考虑角度不同,常常能独辟蹊径。

创设情境的手段丰富多样。在习作创意课上,让习作主体充分地身临其境,入境动情,那么,学生就不但笔如泉涌,而且会张开思维之网,冲破一切禁锢,写出与众不同、独有创意之作。

四、放眼生活皆作文

美国教育家华时·B·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而作文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翼,也可以这样说,积累的外延和整个写作相等。它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更道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作文必须关注生活,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1、到生活中采撷,文如清泉石上流

生活是万花筒。寒来暑往,秋去冬来,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大自然是如此多姿;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生活是如此美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锐的感觉,调动所有感官,自己满腔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去拥抱自然。试想,如果学生在生活中能观水见其澜,观花见其形,观树见其姿;能在一个不起眼的举手投足间发现人性的美与丑……常此以往又何愁写作素材匮乏?

2、在实践中徜徉,为有源头活水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让我们的学生到语言的活水源头去旅行。积累生活,就要开放作文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阶段,孩子最热衷的莫过于做游戏、动手实验、参与实践活动,拥有自己的爱好。所以我们不但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班队会、各种兴趣小组、春游、采访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更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及时记录。这些积累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写作素材的活水之源。

有道是:活水源源,真情绵绵;有米下锅,作文不难。真的,只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习作空间,轻装上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习作氛围,自鸣天籁,作文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