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优建立研究生导师团队育人长效机制的作用与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基于培优建立研究生导师团队育人长效机制的作用与方法探讨

李明伦,吕晓杰,徐亭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沈阳  110168

摘要:立足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团队联合育人的研究生指导模式,探讨实施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培育的重要性,结合阶段性目标分析和培优团队建设、管理、激励、保障等多方面实践,,探讨建立研究生导师团队育人长效机制的方法,探索构建师生双赢的研究生导师团队良性发展长效育人机制的可行性。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团队育人、长效机制

1 实施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培育的重要性

(1)导师团队育人是当今研究生教育大势所趋

①在校研究生师生比失调。全国整体研究生招生增幅水平2017年突破10%达到13.6%,2020年突破20%达到22.77%,研究生招生规模只增不降,近几年整体上各高校研究生师生比呈持续增长趋势。导师不仅无法消化研究生在校存量,同时逐年“雪上加霜”,在校研究生师生比失调正发展成为普遍现象。

②传统导学模式难以维持。研究生围绕单一导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进阶创新研究和项目课题研究的“单一导师负责制”在早年导师指导人数不多时是可以满足培养条件与质量的,但随着近年师生比失调带来的导学压力,直接表现为单一导师精力和培养条件有限,直接结果是导师无法全面精准把控每名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中各环节进度质量。

③研究生培养投入不断摊薄。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问题与导师自身科研投入受影响导致拿到的项目课题减少等问题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导师仅立足自身研究方向无法顾及每位所有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同时其学术思维和科研方法也相对局限,无法保证多名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并致使难以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

④研究生培养与社会发展脱节。新时代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校在研究生培养形式上需要注重拓宽研究生理论知识与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交流,这些靠单一导师指导难以完成,靠所谓校内外双导师联合指导也存在诸多局限性。

⑤导师团队育人模式势在必行。为适应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环境和需求变化,同时满足教育部“确保研究生质量型扩招方向不变、质量不降”的要求,需要通过改革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高层次人才需求增量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不降的背景和要求下,构建多导师合作尤其是导师团队育人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2)有利于不断探索优化研究生导师团队组建形式

推广实施研究生导师团队育人模式过程中,首要问题即如何组建导师团队,通过建立培育机制,引导基于研究生招生类型、项目课题背景和需求、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情况、通过学科交叉、校企结合、国际合作等多样化形式组建导师团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优化导师团队组建形式。

(3)有利于促进形成科学导师梯队,提升学校导师队伍建设水平

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导师团队梯队建设要求,包括人数、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要求,在梯队建设中控制具有博导资格及正高级职称的成员人数,保证青年导师和教师人数,引导形成科学梯队,通过团队建设发挥资深导师对青年导师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扩充学校导师储备力量,提高导师队伍建设水平。

(4)有利于团队良性成长和形成优秀团队文化

通过完善优秀导师团队培育机制,引导各导师团队在组建时立足前瞻性与可行性,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规划和目标不单涵盖研究生培养,还应涵盖团队建设、成员发展与成长等部分,通过外部引导促进内部凝聚,进而孕育优良团队作风和优秀团队文化。

(5)有利于引导学科交叉繁荣发展

通过明确培育团队组建形式及其职责,鼓励学科交叉导师基于项目课题开展广泛合作,即申报优秀导师团队的成员可以是来自跨学科门类或多个一级学科的导师,借此增加学科交叉实践机会,扩大学科交叉实践范畴,有利于孕育新生交叉学科和推动学校学科交叉蓬勃繁荣发展。

(6)有利于引导加强校企与国际合作

通过明确培育团队组建形式及其职责,鼓励校企结合与国际合作,在组建导师团队时结合培养目标吸纳行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有利于促进达成和进阶深化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并进一步扩充培养单位企业导师和外籍导师队伍。

(7)有利于提高高水平学术成果产量

通过建立优秀导师团队培育和考评奖励机制,对申报培育团队在指导研究生培养成果方面明确实质考评标准,研究生培养成果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建设、教改论文等团队育人和学术水平建设,以及优秀学位论文、奖学金、个人荣誉称号、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通过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同时调动研究生和导师双方内生动力,有利于提高团队师生高水平成果产量。

2 研究生导师团队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目标分析

(1)高校自身需求分析

在充分调研国内高校优秀导师团队建设项目培育和管理相关研究和实施现状、研究优秀导师团队申报条件和程序、以及优秀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方式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方向,对自身现有实践中已经突显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整理。

(2)培优团队职责匹配关系分析

基于不同的导师团队组建形式,研究导师团队构建规则与职责分工之间的匹配关系,提出科学合理的组建建议和职责要求,保证优秀导师团队培育申报项目科学、严谨、公开、可行。

(3)优秀导师团队培育项目构建和管理要素分析

深入分析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培育项目构建和管理要素。构建要素包括项目结构构成要素、项目建设目标要素等;管理要素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要素、项目激励渠道要素、项目成果验收考评体系构成要素等。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多层次、多维度分析质量监测历史数据,预测影响培育项目工作效能的各控制因素关联度,确定影响培育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要素集合,找出影响培育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为提高优秀导师团队培育项目建设质量的管理流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4)基于导师团队管理信息化实践联动创新导师云管理形式

基于学校研究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发导师团队管理和优秀导师团队培育模块,实现导师团队建设系统化、信息化。同时注重优秀导师团队培育与导师队伍建设并行,通过系统平台开展优秀导师团队培育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创新导师云管理形式、新生与导师互选形式;能够开展团队组建形式、学科交叉情况等教育信息监测;能够丰富校外联合导师等各类数据库,联动规范各类导师管理。

(5)实施探索导师团队育人效能最大化正向激励

通过实施系列相关可行实践,探索在优秀导师团队培育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校院两级研究如何从健全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拓宽激励机制与发展渠道出发,有效调动导师团队项目建设积极性和育人积极性,引导优秀导师团队培育项目呈现争先申报、自我管理、自主建设、创先争优的繁荣局面。

(6)探索建立优秀导师团队培育项目良性发展长效机制

通过健全完善优秀导师团队培育项目管理机制、优秀导师团队培育项目遴选和考核机制、研究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支持方案等,多措并举,建章立制,在确保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培育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研究对已结题验收项目团队后续持续发展的有效鼓励激励,探索建立保障优秀导师团队培育项目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 结语

我国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生导师团队育人模式,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国内研究生教育实际需求发展起来的,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如何立足导师团队育人构建育人长效机制,实施正向激励的优秀导师团队培育相关实践或将成为有力有效的实现途径。

4 参考文献

[1]倪彬, 张吉禄, 刘新荣. 研究生导师团队构建机制及其作用[J]. 高等建筑教育, 2021, 30(5): 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