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特色产业振兴发展及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特色产业振兴发展及路径研究

周立萍 ,贺菊莲通讯作者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特点在乡村有明显体现。而我国计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最艰难、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乡村。乡村具有深厚的底蕴基础,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也在乡村,因此,乡村的产业振兴势在必行。本文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政策背景出发,结合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优势,深入探讨其产业关注重点以及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区域特色;产业振兴

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必须要把“三农”问题解决好,因此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方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时间任务节点。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此项任务目标已经实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三农”问题彻底解决。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的领导为原则,坚持以“三农”问题优先解决为原则,坚持以农民为主导地位的原则,坚持以乡村全面振兴为原则,坚持城镇乡村产业融合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坚持特色稳步发展乡村的原则。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计,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本法共10章节74条,为振兴乡村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

二、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

乡村具有一定的综合属性,体现出自然特征、社会特征、人文特征、经济特征,是兼具生态作用、生活作用、文化作用、经济作用的多功能结合体。我国乡村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

我国乡村的自然条件极其优越,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也不为过。自然资源的丰富是乡村的明显特征,而且这种丰富不仅仅体现在质量上,而且还体现在种类上。

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很多乡村,拥有肥沃辽阔的黑土地,是农业种植的瑰宝,有着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平原地区的乡村地域辽阔,沃野千里,发展农业畜牧业都是事半功倍;地处山地的乡村,山峦叠嶂地势连绵起伏,非常适合发展林业项目和绿色种植项目;临近江河海域的乡村水汽充沛润养万物,是发展渔业养殖业的好选择。有的乡村四季如春气候宜居,可发展度假养老产业;有的乡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可发展旅游观光产业。诸如此类的自然地貌特点在我国乡村数不胜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自然条件。

2、人文基础扎实

乡村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善良、勤劳、淳朴是乡村农民的标签,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乡村代代传承。不仅如此,乡村特色的工艺也同样源远流长,很多村民都懂得手工编织竹筐、扎扫帚、缝纫、做木艺等等,这些都是生活在城里的现代人所没有接触过的老手艺,是乡村重要的生活气息。历史给乡村留下的还远不止这些。有的乡村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的,有的出土过重要文物,有的具有历史文化典故,有的是历史名人故居等等,这些都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的方向。还有的乡村地处偏远但自古留存,至今仍保留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习俗,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更有的乡村是民族村,拥有各个民族特有的风俗和传统,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优质发展对象。可见我国乡村的人文文化积淀之深厚,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

三、振兴乡村产业的关注重点

振兴乡村产业关乎国计民生,不能盲目行动需要谨慎研判。若要乡村产业平稳健康的发展,必须重点关注五个方面。

1、发展方向的选择

发展方向的选择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选对了合适的方向,发展将事半功倍。反之,再多的努力也都是无用功,甚至之后还会出现发展调头的风险。谋定而后动,发展方向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1)统筹考虑产业融合

对于发展方向的选择,必然要考虑乡村自身的自然资源特点和文化属性特点,扬长避短,选择与特色契合的方向。但仅是如此还远远不够,还要注重所属城镇及周边城镇的产业结构。乡村产业发展单打独斗难成气候,要注意城乡产业融合程度,共同富裕才是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将二者统筹考量,选择一条既能适合乡村个性特色又能与城镇产业融合的方向,才是振兴乡村的最优方向。

(2)与时代的适应性

方向的选择还要将时代的因素考虑其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当下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转型阶段,乡村振兴的产业选择要符合国家供给侧改厕策略,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分析行业的未来趋势,要避开夕阳产业,避开产能过剩的产业,避开未来发展空间狭窄的产业,这是其一。其二还要关注同类乡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全国乡村都在发展乡村振兴,因此从理论上会存在一种可能性,本来某个行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但在短期被众多的乡村定位发展方向,本来平稳的产业被一拥而入,从而导致产能溢出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出现,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徒增难度。因此乡村企业的发展要横纵比较,既要适应时代也要适应未来。

(3)选择的可行性

在决定发展方向的同时,不可忽视的还有方向的可行性问题。选择的意义在于能真正对实际产生作用效果,若空有想法但与现实不符,不具备可操作性那就只能是空中楼阁。选择要基于现实基础,不能好高骛远,要为下一阶段的具体施行做出充分的预测和考虑,在具备可行性的前提之下,才能让乡村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富有意义。

2、产业特色的探寻

产业特色是乡村振兴与否的关键要素。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乡村产业发展有其优势必然也有其劣势,劣势在于乡村产业起步较晚,在不开创新兴产业的情况下,乡村所选择的产业方向基本都是当代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以新晋身份面对成熟的市场竞争,无疑会导致发展难度的些许增加,这就是乡村发展的劣势所在。让产业具备自身特色是缓解市场竞争压力的良方,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保障。

(1)人文历史特色

每个省市地域的乡村,甚至每个乡村,在深度挖掘之下都具备自身特有的人文历史背景,这就是乡村的文化特色。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五千年的人文积累变迁,形成的地域文化自然各不相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乡村。对于乡村文化历史特色的发掘,需要我们用心用力去探索。

(2)周边资源特色

资源的特色一方面指的是自然生态资源。比如乡村临近江河湖海,临近崇山峻岭,或是沃野千里,对自然资源善加利用会让乡村在产业发展的路上走得更为顺畅;资源的特色另一方面指的是周边城镇的产业资源。比如乡村周边的县城都是农业大县,那么乡村若发展农业便会有更便利的资源条件;再比如周边的城市是旅游文化名城,那么乡村弱势发展旅游产业就会得到城市旅游资源的带动等等。周边城镇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至融合,也是产业选择需要加以考量的因素。

(3)乡村风貌特色

不同的乡村风貌也是乡村的鲜明特点之一。曾经红极一时的某乡村,地处陡峭山崖之上,村民往返需要经过危险斗破的攀岩,这种艰难的情况一经报道之后很快进入大众视野,不少人被这奇特的地势风貌所吸引,前往此处体验感受村民的生活。这种的地势风貌虽然交通物流不便捷,但若是合理地利用,选对发展方向,很可能转变成产业发展的一大助力。不仅如此,气候环境也是乡村风貌的特征之一。当下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热门问题,我国好多乡村就选定了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利用自身宜居的气候条件和百岁老人的人文条件相呼应,打造长寿村的品牌,引来了全国各地的人群迁居来此养老,这就是利用乡村风貌资源特点选择产业方向的有效结果。

3、人才引进的方式

任何美好蓝图都需要人去实施完成。在乡村产业发展方向选定之后,接下来要关注的问题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需要人才,振兴乡村产业更需要专业性的人才队伍作保障。

(1)返乡人才安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乡村青年才俊很多也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充实力量。在以往城市化的发展建设过程当中,城市的市场空间巨大且产业多样化明显,专业人才的短缺情况时有发生。乡村青年人才为城市发展助力的情况也具备其合理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人才回流的情况是必须要提前考虑的问题。如何安置乡村人才返乡,如何运用好返乡人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如何实现返乡青年建设家乡的梦想,这是乡村人才建设需要关注的方向之一。

(2)高端人才引进

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才施行。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在乡村产业发展的开始阶段,更需要专业性人才的支撑。因此,高端人才的引进方式应该提前拟定计划,为产业发展开个好头,把好乡村振兴的第一关。

(3)本土人才培养

为避免乡村产业发展昙花一现,为保障产业健康平稳可持续的发展,人才的后续供给仍需要从本地人才的培养着手。一是要加大本地人才的技术指导,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要多为本地村民提供参与生产技术的机会,从高端技术人才身上汲取技术知识,再通过实践的应用经验将知识消化吸收,从而提高村民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从依靠人才的力量逐渐向依靠自己的力量而转变。二是要加强本地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力量,以教育对标乡村产业,以产业促进教育,为村民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力争提高村民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储备,力争让教育成为乡村产业的人才输送主要渠道。为有源头活水来,本土人才的教育培养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长远保障,让本土人才学有所用,以提升促发展,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4、基础资源的投入

乡村产业的发展初期少不了配套基础资源的投入,这是需要当地有关部门提前准备的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投入

对于乡村产业的管理队伍,要加大人力的投入,从数量上保障发展的同时,质量上更要把好关。管理乡村产业要用“懂行的人”,所谓的懂行不仅仅要懂乡村产业的专业管理知识,还要懂乡村工作,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如此才能将乡村振兴战略更好的落到实处。

(2)配套资源的投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要围绕产业方向筹备相应配套设施。比如农业产业的物流是否需要配套道路建设;比如现代化生产产业是否需要技术场地与大型生产设备建设;比如旅游产业是否需要翻建统一风格的村舍建筑;比如养殖产业是否需要配套生态循环的设备建设等等。磨刀不误砍柴工,基础配套建设旨在一次性地全面投入,要思虑周全完整,尽量避免二次补充带来的不必要损耗。

5、体系意识的培养

乡村产业发展要有体系意识。体系意识是系统的闭环意识,一方面要考虑空间因素,以乡村地域为节点连接周边城市,以周边城市产业结构为支撑,进而连接全国产业市场。同时反向根据国内市场状况回看周边产业优势,再利用周边产业优势扬长避短定位乡村产业方向。在此过程中要加入时间发展意识,考虑未来时代发展影响和市场波动因素,并反向分析过往的行业历史变迁,以此为借鉴形成闭关的系统思维模式,全面考量打造的长久发展的特色乡村。

四、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探索

1、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振兴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的选择要定位准确,找准乡村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后续的发展计划实施确定正确方向,找准特色优势的过程可以通过四个步骤完成。

(1)横向比较

根据乡村特殊性质,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同类乡村的产业定位情况,经过信息数据的加工整理,将选择方向定位,换位思考同类乡村对产业选择的决定策略,整理成基础资料为方向的选取作参考。

(2)纵向深挖

对乡村有意向或可选择的产业分别进行分析,重点在于此类产业处于完整产业链条的哪个环节,关注查找上下游产业行业的发展历史和近况,研判今后拓展产业规模,纵向发展产业链的可能性,形成分析报告资料为产业选择提供参考。

(3)二次创新

乡村产业的方向选择切忌与同类乡村的产业雷同,形成乡村与乡村之间的竞争压力,要在此类产业的基础之上思考二次创新的可能性,避免迭代竞争带来的压力,通过二次创新另辟蹊径,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可极大程度上缓解乡村产业的竞争压力。

(4)产业融合

最后要考虑的是如何与周边产业更完美地融合。最优的契合情况是与周边产业互为相关行业关联,可以互相引流互相带动发展;次优的选择是与周边产业可以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可解决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的问题,并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其次是与周边产业类似的同类产业,可借助其成熟的发展模式经验和资源,让乡村产业能快速步入正轨。

2、有的放矢,围绕目标补充配套资源

配套资源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准备阶段要考虑周全,基本要涵盖五个方面。首先是设备资源,要根据产业需求投入相应的设备设施,保证基本运转;其次是技术资源,保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直接决定了生产能力的水平;再次是研究经费资源,产业研究的投入是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保障;还有是公共服务配套资源,包括社会服务医疗服务等保障基本民生的建设资源;最后是法律服务资源,法务资源在每个环节中都起到稳住底线的作用,避免发展触碰法律红线。

3、绿色环保,制定可持续的发展计划

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以破坏生态自然资源为代价的产业发展是不长远的,必须制定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计划。对于已有的生态破坏要开展修复工程,对于即将开启的产业要选择先进节能的设备,尽量建立可循环的生态系统,关于废物废料的处理要严格按照环保制度操作,要有生态比发展更重要的理念。

4、城乡联动,宏观视角构建整体蓝图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不能只局限于乡村,要省市县镇村五位一体统筹规划,编织成产业网络,形成产业联动的结构。这种网格化的产业架构可以大大提升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以降低市场变动所带来的应激影响。

5、保障运营,引领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在产业发展步入正轨之后,要思考如何让产业平稳发展进入正规化。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企业文化根基,拓展文化服务渠道,逐步打造特色品牌,激发活力吸引人才流动,提升与国内市场的交互能力,注重文化产业软实力积淀,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6、动态调节,形成平稳常态管理制度

根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逐步形成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制度不能固化。时代会变化,市场会变化,产业会变化,以固化的制度应对变化的未来是故步自封的做法,要不断根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动态调整管理制度,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迈入现代化乡村产业之列。

结语: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调整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必须要完善乡村产业经营管理制度,实现共同富裕;不需要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振兴;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绿色环保发展;必须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文化昌盛;必须创新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鹏.农村地区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2.

[2]张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21

[3]胡雨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临湘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