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美术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高等美术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路径探究

王艺璇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桓台  256414

摘要:当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美术教育应遵循美的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探索高等美术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路径,能够较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美育功能;实现路径;探究

1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实施现状与困境分析

1.1重视专业技巧训练,审美素养教育不足

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理论教学中对于艺术学概论、美育理论等内容进行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临摹与写生的形式来强化美术基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针对美术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速写类课程进行专业讲解,同时给予学生专业技巧上的指导,例如素描练习中“三大面”“五大调”,速写练习中“立七坐五盘三半”等理论。这些相对单一的理论教学虽然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能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是对于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仍存在诸多不足。

1.2理论与实践融合不足,美育创新培养不足

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教育活动的进行更多是基于高校的艺术学专业教学大纲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特别是在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其教学的主要模式是依照传统的理论课程进行讲授,其课程与实际的色彩使用、解剖透视等方面课程的关联度较低,这就使目前的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理论与专业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同时,在针对学生的美育教学中,诸多高校主要是通过选修课,以教师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教学,其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审美能力。但是对于当今青年学生而言,他们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技法并不了解,对画面内容的认识与思考也大多不够深刻,且高校也缺乏基于美育教学背景的艺术再创作教学环节。

1.3美术与文化脱节,与地域文化结合度不足

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美术基础知识而形成的渗透性教育,其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与形式来达成,进而鼓励学生通过创作美术作品来进行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但是在目前高校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与当地地域文化结合度不足的情况。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地域特色都存在一定差异,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有必要基于地域性的特色来展示本校特有的优势。

2美育的渗透策略

2.1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渗透力度

蔡元培将美育作为教育指导思想之一,力图让开展美术教育成为国家的共识。美术教育与美育的内容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合,因此,美育与美术课程融合起来也更自然和便捷。美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度,从而促进学生对美的自我发掘和创造。美术课程主要是将美学进行可视化改造,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分析美术作品。要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美育,就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技术及手段,在教、学、研及实践等多方面提高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的规律以及创造美的技能。因此,在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要将广义的美育观以多渠道的方式进行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兼顾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学等相关美育内容,从对美的认知的角度,结合高校所在地域的文化条件,以美的作品感染青年一代学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从而形成区域文化认知、民族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尝试将广义的美育内容融入高等美术教、学、研各环节中,为新时代的美术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艺术氛围,更是有助于促使高校美术教育成为美育实施的重要手段与路径。美育势必能提升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与艺术人才的培养效果,并且通过现代科技、文化和数字资源的良好运作,丰富美育的实施方法与运用、建立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对实现全方位育人、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由此,相关教师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加大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力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课后考评等多方面来促进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发展,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使其全面发展。

2.2改善教学环境,营造美育氛围

教育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高等学校的教学空间应与学校属性与特色、学科与专业内容相结合,以专业特色营造教学环境,因时而动,适时而变,以特色教学环境促进美育功能的实现,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美术教育环境要求整齐、清洁、美化,这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也利于在良好教学氛围中促进美育渗透,即在美好的环境中实现美术教育的实践功能、审美功能、知识传递与价值导向功能。同时,在软环境的美好营造中亦应兼顾新时代的需求,避免传统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改变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避免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再现,以新时期国家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教育导向,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对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而言,更应该摒弃“以成绩论英雄”的错误理念。高等美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提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综合素养进行协同培养,以丰富多彩的美育内容和多样的教育手段完成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并且在葆有学生创造力的基础上,实现美术教育教学环境的整体改善。对不合宜的美术课程要进行及时调整和改革,最大程度激发美术教育的自身活力,促进美术教育良好氛围的培养。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美育渗透,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世界名画鉴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名画的感受,让多种不同的声音在课堂上碰撞,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2.3将美育渗透进工艺教学中

工艺课程是高校美术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在进行工艺学习时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美育知识。因此,在工艺类教学课程中渗透美育,以普适性的审美观创作工艺美术作品,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生产生活。例如,传承悠久的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和内容广泛等众多优势,通过鉴赏工艺,人们可以感受到民间朴实的思想文化,对社会风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明白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的瑰宝,从而进行美育渗透。

3结语

综上所述,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具有积极影响。美术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研和实践各环节中将广义的美育内容进行浸润渗透,符合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所面对的重要命题。因此,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渗透广义美育教学内容尤为重要,以美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影响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人、以优美高尚的品格浸润人,终能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虹.新美育时代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1,(14):126-127.

[2]于安东.美育中视觉审美培养与高等美术教育之关联[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1,(04):136-138.

[3]杨雅健.从美育视角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价值及发展路径[J].中国美术,2021,(01):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