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培养自我  于创造而感悟自身——谈推进创造性劳动课程落地实施的分析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在劳动中培养自我  于创造而感悟自身——谈推进创造性劳动课程落地实施的分析及策略

黄爱琼

河源市第三小学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2022年9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劳动课的实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下,为推动学生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掘,劳动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自我,于创造而感悟自身,推动劳动课程系统化常态化,有条不紊地推进创造性劳动课程的落地实施,充分将创新性与劳动课程相结合,并加以普及劳动概念,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劳动教育、创造性劳动、落地实施、培养自我、感悟自身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众的生计、生活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出现物资匮乏。从古至今,劳动一直受到中华民族的推崇。在当下,为推动学生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掘,劳动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022年9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劳动课的实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自我,于创造而感悟自身,推动劳动课程系统化常态化,有条不紊地推进创造性劳动课程的落地实施。

一、结合现状,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尚未完善,有待创新。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十二分钟,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以及劳动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劳动教育也形同虚设,是劳动教育的一大损失。今年9月劳动课的实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下,人们对儿童的劳动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而劳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理论基础而言,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在劳动是构建人生存与发展桥梁不可或缺的,同时劳动也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能够通过作用于自然物,使人与自然物变成适合人吃穿住行用的东西,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就社会影响而言,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而作为教师,首当其冲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这一概念,这种引导不仅仅体现在基础的理论知识中,而要去看学生是否有相应的、被激发出来的主观的动作,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劳动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进步的推动作用,更加主动的完成劳动任务。

3.就学校教育而言,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应当在学生青少年时期为其提供引导以及教育的帮助,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能力。学校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方面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劳动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结合校情,推动劳动课程落地实施

每间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生情、学情都各不相同,劳动教育应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校的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更好地推动劳动课程的实施。

首先,应明确培养学生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育青少年一代的劳动素养为首,助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相关的动手能力。其次,应注重我校校情实际,注重落实好校内劳动教育的实施。我校在近年来实施的劳动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科融合  创新发展

为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我校积极开拓思路,打造了以“劳动+”学科融合的劳动课程,如:“劳动+语文连环故事画”“劳动+数学思维导图”“劳动+英语手抄报”“劳动+心理模具”“劳动+科技创作”“劳动+美术手工艺品”……这样的创新性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及习惯。

(二)制定课程  逐层实践

根据校情,我校认真贯彻劳动教育文教的相关要求,制定适合我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对不同年龄段做出了不同的安排,分别针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以三个方面安排日常劳动的行为准则。其中,生活性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并逐层递进,从学会自己洗漱等简单实践开始,逐渐学习清扫整理生活用具等,在劳动中适应独立生活。服务性主要是以日常行为礼仪以及帮助父母进行家庭卫生的打扫等劳动实践行为,同时在高年级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社会公益做出贡献。就生产性我们可以看到,我校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劳动实践,增强学生劳动意识。针对劳动实践清单中的创造性问题,我校坚持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延伸及其拓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根据每一个阶段做出不同的安排,有效实现劳动教育的逐步推进,将劳动实践清单落到实处,助力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自我,塑造自身。

三、结合实际,实现创造性劳动教学

为推动劳动课程进一步深入,使劳动课程与教育新生态相得益彰,不仅仅需要将劳动笃行不怠地落实到学校教育中,而且同时也需要将创新性教育方式融入到劳动课程当中,结合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创造性劳动教学。教师需要明确自身任务,设定以下几种目标作为逐步推进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依托:

第一、对现有的劳动课程体系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从内在逻辑方面开始,将学校现有的劳动课程与学生应具备的劳动素养相结合,拓展劳动教学方式,将其融入到其他课程教学当中,让劳动课程不再是简单的任务,而是科学灵活创新的教学芸萃。

第二、将劳动教学与实际体验类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具身体验,以实践为基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家庭以及学校等不同场景,也可以延伸到校外开展社会性公益劳动,贴合现有我校劳动教学实际,进行改良创新,策划出更加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

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在课外时间段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实现思维拓展。在面对真实的生产以及社会性服务情境时,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能力。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将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创新性教学的实用之处。

第四、教师应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合理安排其它课程的条件下,设置平均每周不少于1个课时的劳动课程。该课程要求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当下,我校积极落实该方针政策,以实施劳动清单制度开展各色课题研究以及实践课程。其中,我校开设了关于“开心农场劳作”“快乐食堂烹饪”“学科创意”“劳动技能大比拼”等劳动课程,并携以教师共同培育,而教师需要通过此类课程的深入教学,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有的创造性思维。

我校在实施劳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将创新性与劳动课程相结合,并加以普及劳动概念,推动劳动精神教育的实施。作为一名教育者,在落实创造性劳动课程方面,则需针对校情进行劳动教学建设,以传统劳动教学为首,延伸到新业态劳动教学方式,培育学生良好劳动意识,深入落实创造性劳动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自我,于创造中感悟自身,才能行稳致远而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焦婧茹: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于漪谈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意义与推展[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9):3-5.

[2]丁学经.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分析[J].家长,2021(2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