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音乐创作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蔡丽青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363000

摘要:将音乐创作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符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要求,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本文在对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创作的作用和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价值,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路径展开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创作;应用

引言:音乐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聆听音乐,可以提高艺术素养,同时还能获得美好的享受。开展音乐课程,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领略音乐带来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这对推动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音乐创作在音乐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离不开感受、想象,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必须将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结合,加强学生的体验,使其获得灵感来源,从而发现音乐的魅力所在。

一、构建生动情境,促进音乐感知

要想将动人的音符串联起来构成美妙、悦耳的音乐,首先必须做到准确理解音乐的内容,而要想理解音乐内容,则必须了解基础的乐理知识。借助音乐欣赏既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能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这里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为例,在第一单元《音的高低》一课中,先播放大人和小孩、雷鸣和鸟啼的声音,让学生分辨每组声音中哪个更高哪个更低,通过对比学生就能了解什么是音调,并对声音的特性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1]。为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装满水的瓷碗,让学生到前面来用筷子敲打碗的边缘,不断调整力度以此调节音调高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发现通过敲打传出来的动人旋律,不禁感到惊喜万分,从而发现音乐创作的乐趣。

在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之后,就要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在播放歌曲的同时播放视频,加强试听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这种方式将音乐所展示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雪橇》一课为例,用多媒体出示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展现人们在一望无际、洁白无瑕的雪地上尽情玩耍的画面:视频中小孩子撒欢打滚,堆着雪人,还有一些青少年聚在一起坐在雪橇上从高处迅速地滑下,周边的雪花纷飞,给整幅画面增添了一丝动人的美。欣赏完毕,教师再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从音乐中捕捉到了哪些信息,学生结合所构建的情境对音乐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便可以快速理清思路、组织好语言,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述出来。

为培养他们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再另外播放一首音乐作品,让学生听完之后给大家描述这首歌曲所呈现出来的场景,互相交流,讨论,以迸发出更多灵感。

二、结合肢体动作,改变表现形式

音乐与舞蹈同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二者有着很大区别同时也有着很深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舞蹈进行音乐教学,达到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一来活跃课堂气氛,用舞蹈唤醒学生创作的欲望,二来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节奏跟韵律[2]。例如在欣赏完《雪橇》这首歌曲之后,可以再次播放音乐,邀请学生全体起立随着音乐做动作。如此一来,学生便会联系实际,将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滑雪动作表现出来。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的动作也在发生改变,若音乐节奏突然加快,学生就会意识到此时滑到了山顶,变换肢体来表现这一情形;而当节奏减缓,说明雪橇逐渐停了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地放慢动作。

为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灵感,还可以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将音乐作品改编成舞台剧的任务,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渺小的,众人食材火焰高,经过大家的商讨,各自又会迸发出更多创作灵感,从而完成优秀的演绎。以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二单元《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一课中,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改编音乐作品,将兔子和农夫的心理活动用肢体动作展示出来。所有小组表演结束之后,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加以评价,使学生受到点拨。艺术表现与音乐创作是相通的,简单的拍手、跺脚、转圈、都可以成为学生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教师平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获得更多创作的源泉。

二、开发教学资源,提升创作水平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活的教材,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启示,例如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将一些常见的物品改造成演奏乐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条件,这样学生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复尝试敲打这些“乐器”,最终演奏出动人的乐章。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音乐创作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升。

教师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例如向一个废弃的易拉罐里装入一些沙子,然后用透明胶带封住罐口,用彩色的塑料纸包裹住易拉罐的外表面,再配上一根筷子,这样一个简易的乐器就制作成功了。再比如可以在使用过的黑色签字笔上面扎几个小洞,制作一个简易的笛子。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播放教学视频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操作,对简易道具能够制作成乐器这一事实感到好奇,带着好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在良好的课堂体验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又实现了动脑思考的过程

[3]

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为例,在第四单元《牧童短笛》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在播放完歌曲之后,询问学生想不想亲自演奏短笛,感受它的音色特点,在激起了学生兴趣之后,带领大家一起制作简易短笛,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这种乐器的外观、吹奏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跟认识,制作完毕,教师先进行示范,亲自吹响简易乐器,学生也变得跃跃欲试,慢慢地,音乐创作能力得到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音乐创作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音乐创作作为课堂上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和表现欲望,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空间,以此促进音乐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及学生发展需要,构建多元的、具有实践性质的音乐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菁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231-232.

[2]王青青.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即兴创作教学研究[J].黄河之声,2020(21):142-143.DOI:10.19340/j.cnki.hhzs.2020.21.069.

[3]吕璐璐.音乐创作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9,39(02):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