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析》

覃基冠

高州市高文小学  广东省 茂名市 525200

摘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基础上,必须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从该理念出发,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帮助人,最终造就人。

关键词:转化、后进生、策略探析

一、奉献“三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因此,教育者应时刻铭记“三心”。

  (一)爱心。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的”。爱心是教师进人学生内心世界最强而坚固的桥梁。学生由于年龄尚小,他们那颗容易受伤的心渴望得到呵护,也渴望被关注,所以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密切关注他们。找他们谈心,谈生活,谈理想,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被爱护,被重视的感觉。这样他们就不会与你有代沟和隔膜,也不会产生叛逆心理与你对抗。

曾经有一个“后进生”,在进人我班之前,他对每个老师都设防,也喜欢与老师对抗,常违纪、逃学、缺课,老师经常教导,他却依旧,甚至有时还会与老师顶嘴、吵架,威胁班干部,与同学们打架等。他成为了较多老师头痛的一员,也成为同学心目中的“瘟神”。后来他进人我担任的班,当第一次接触他时,他全身设防,眼中充满敌意与不屑,像是在向我挑战。我微微一笑,向他点了点头,轻轻从他身边走过,他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地看我走远。在静静地观察了他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出动了。先找他谈些他有兴趣的东西,然后因势利导拓展话题:谈生活、理想。而且在平时上课时,我的眼睛会常看他,让他知道我在注意他。渐渐地,他违纪的行为有所收敛了。一次,他感冒发烧了,我亲自陪他去看病,并熬药,还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直到他病愈。事后,他真诚地向我道谢,并且不再对我设防。我又及时找他谈心并耐心引导。后来,他逐渐变成一位勤奋好学、尊师守纪的好学生。

   (二)耐心。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你的引导和教育工作也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这就需要你的耐心了,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在工作中若出现这情况,则必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这种反复,要深人调查,了解反复的原因,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的工作,对产生反复的后进生仍然要尊重和信任他们,要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犯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

   (三)信心。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要有信心,不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信心,而且还应对学生充满信心。而树立这两方面信心的前提则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因为“学困生”的问题,往往是德育工作中的难点,而转化“学困生”的主要途径有:(1)要摸清情况,仔细分析落后的原因。了解、研究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家庭出身、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之外,还应该着重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道德品质、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性格等)、身体健康状况,而且应该包括这些状况形成的具体原因。(2)依靠优点,克服缺点。任何学生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后进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只是由缺点构成的。倘若教师把后进生看成一无是处,从思想上认为他是不可救药的“朽木”,那么态度上必然是冷淡的,甚全是嫌弃、厌恶的。不但不能促使后进生转变,反而会使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表现一天不如一天”。所以教师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学生,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微小的,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优点。(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进生”尽管行为不端,思想感情有不健康的东西,但他们还是能通情达理的。“动之以情”,就是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从内心为之感动,愿意接近你,信任你,听你的话:“晓之以理”就是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从具体的、明显的和学生有直接关联的小道理讲起,逐渐引伸出大道理。(4)培养学习兴趣。许多后进生是思想品德差,学习也差,普遍是对学习没兴趣。因此,在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当用文化科学知识来哺育他们,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执行“师生平等、心理相容”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让师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处的氛围和谐。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师生间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在应对后进生的策略探析工作中,民主平等和心理相容能助就转化后进生。

(一)民主平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他们都是为了一共同的目标而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和学习任务,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师生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和问题,要用民主平等的方法去解决。学生对老师一开始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怯怕的心理,若老师面对学生时总是绷着脸,一脸的严肃与高高在上,则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压抑感,不但影响课堂气氛不足(严重制约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还会影响师生关系恶化,双方会产生隔膜,扯远心的距离,若这样,自然就不便德育工作的开展了。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心理相容。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相互包容、相互接纳。当师生心理相容时,教师的言行能引起学生肯定的反应,反之,则会引起学生否定的反应。师生的心理相容,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融洽,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反之,就会发生互不信任、漠不关心等各种冲突,出现对抗的气氛,从而严重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都希望得到自己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希望学生遵规守纪。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心理还未成熟、认识水平有限、自控能力还较差的学生呢?当学生对你有误会或作出一些不尊重的行为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坦荡豁达,严责其过、宽容其人。相容则相通,自然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会畅通无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千古不变的教育真理。教育者应给予学生微笑,爱心、耐心、信心,以及彼此相容,共同营造校园和谐,让学校这块净土回归平静一一纯洁,安全,书声琅琅,鸟语花香,老师孜孜授道,学生学海中奋力遨游。

参考文献: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温家宝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2]巜转变后进生》 李逍芸﹣广西教育﹣2006第12A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