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杀人案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 3

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杀人案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田加奇,曲雅竹

辽宁省阜新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230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杀人类犯罪仍然处于易发多发态势,从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看,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青少年作案的年龄段多为12岁—16岁,相较于从前,整体下降了两岁。二是犯罪动机复杂化。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的财产型犯罪和淫欲型犯罪,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复杂多样,比如模仿电影人物、嫉妒他人、口角冲动……三是犯罪反复比例大。有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很可能会再次进行犯罪。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者调查到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背景;第二部分从未成年人的家庭、校园、社会以及个人四个方面分析使其产生杀人行为的原因;第三部分是笔者对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办法研究以及就现有问题提出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故意杀人;解决对策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们对近年来我国检查机关受理起诉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做了调查2017年至2021年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分别为42413人、44901人、48275人、37681人、55379人,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分别为59593人、58307人、61295人、54954人、73998人。2021年受理审查逮捕、受理审查起诉人数较2017年分别上升30.6%、24.2%。今年1月至9月,受理审查起诉5.6万人,同比又上升6.4%。检察机关起诉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3534人上升至2021年5334人,占同年起诉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从8.9%上升至15.1%,今年1月至9月达17.3%。特别是个别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恶性犯罪,情节极为恶劣,社会反映强烈。从整体看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在上升、犯罪呈低龄化侵害对象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为团伙作案、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多为冲动犯罪,具有突发性。

1.2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款为《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内容。由此可知,以年龄为分类标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12周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对于其犯罪行为只采取刑罚手段之外的其他处理办法;

(二)12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这个年龄段为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只对部分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年满14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八种法定犯罪犯八种法定犯罪,或年满12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等侵害人身的严重暴力性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以相应的刑罚;

(三)16周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已经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因此其无论触犯何种罪名,均会受到刑事处罚,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本论文主要对未成年人犯罪中“故意杀人和“致人死亡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杀人的原因,以及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处理办法中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对于研究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引导其走向正确的道路,对我国未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2 未成年人犯罪杀人的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杀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未成年人自身心智发展不成熟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易冲动,还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

2.1 个人原因

未成年犯的年龄决定了其思维认知与心发育大多比较幼稚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许多事情缺乏判断力。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这个阶段他们的身心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对物质和自尊的需求都有所增加,追求玩乐相互攀比的想法甚至比成年人更严重,但囿于个人能力,这些需求往往很难得到满足。此时如果的不到正确的引导,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下,未成年人很容易走上极端道路。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与其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不无关联未成年人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对新事物缺乏了解,对周围的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想要尝试参与,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分辨能力差,往往会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做出错误的选择。

2.2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朝夕相处,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认知会对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父母不能以身垂范,每天不务正业、酗酒、赌博、爱占小便宜、待人冷漠、粗暴,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变得漠视情感关系、待人冲动易怒。

家庭教育的不当极有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堕落犯罪。有些父母对教育孩子缺少耐心,采取对孩子动辄打骂的“棍棒”教育,这种“高压”的家庭环境很容易使孩子形成畸形心理;或是教育方法比较简单,对孩子过分溺爱,致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差,稍遇挫则就会崩溃,偶然的一小事有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完整的家庭里,孩子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约束和关爱,常常会遭受疏远、冷漠或怨恨。未成年人很容易因此变得孤僻、自卑、抑郁、任性,甚至会形成病态性格,极易使未成年人滑向违法犯罪的轨道。

2.3学校原因

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但有些学校“功利心”太重,过于重视升学率,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建设,法治教育也流于形式。一所学校的好坏、一名教师的优劣都要靠“升学率”来衡量,学习好的学生成绩一旦下降就会面临家校两方的压力,自身也会倍感失望;学习落后的学生则会受到歧视,部分纪律性较差、不服管教的会被叫家长,甚至是简单粗暴地停学。长此以往,这些所谓的“差生”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继而旷课、逃学,过早地走上社会。

许多学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甚至根本不开设法律普及的相关活动。许多未成年人由于缺乏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根本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些学生觉得向他人索要钱财、打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犯法”更是没有概念,这就导致他们做事不顾后果,全凭个人想法。例如,原励德实验中学发生的一起故意杀人案,该校初一年级学生陈志明与刘小乐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一耳光。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陈志明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只因被同学扇了一耳光,就一时激愤将人杀死,完全不顾后果。

2.3社会原因

促使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健康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不良影视剧的影响,我国采取不分级制度,也就是说所有的影视剧不仅要面向成年人,还要面向未成年人。然而部分影视剧为了提高收视率,抓住观众的猎奇心理,对暴力镜头描绘过细或是宣传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且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自制短视频并发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会不经筛选地出现在未成年人的眼前未成年人分辨能力差很容易对其中的行为盲目模仿。

其次,许多娱乐场所为了谋取利益,违规向未成年人开放。许多酒吧、网吧、游戏厅为了方便招揽未成年客户,刻意将店面开在学校周边。学生自制力较差、平时学习压力大,很容易被这些娱乐场所吸引。许多青少年正是因为沉迷游戏,而去抢钱,从而走上违法道路。再加上青少年成长阶段中会出现叛逆心理喜欢交一些社会上的朋友,这些娱乐场所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混社会的不良人士,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经常出入这些场所、跟他们接触,很容易被带上歪路。

3 解决对策

3.1 增强家庭教育

减少并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必须要从家庭教育上下手。父母在家不仅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还要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育孩子不是简单的有错就罚,也不是一味溺爱,而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症结,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让孩子能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真心接纳家长的批评或建议。

针对许多年轻家长不懂怎么教育孩子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社区开设家庭教育咨询中心,请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或者有经验的家长定期传授教育知识,前来学习的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为大家提供正向的参考或反面的例证。

3.2 完善学校教育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不能一味追求成绩,应在教育阵地上强化责任担当秉持正确的办学思想。首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以成绩论好坏”思想,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不应过分吹捧;对成绩稍差或较为叛逆的学生应多多重视,未成年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尚未成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只要善加引导,就算不能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但也不至于让他们过早的流入社会,走上歪路。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和法制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校园普法活动,告诉学生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旨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其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还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开展环境净化活动,取缔开在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

3.3 重视社会教育

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全社会、各行业协调运作,综合治理。不仅要持久地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私放未成年人进入的娱乐场所严肃处理,还要加强对影视剧、短视频行业以及图书产品的管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在抖音、B站、火山等短视频网站发布自己的作品,而短视频数量过大就会导致审核工作的困难,许多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视频在网上肆意传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加大对自媒体短视频的审核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在社区、村镇等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远离低俗乐趣。

对于不良文化作品不应“一刀切”,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拿盛行的热梗“口口文学”举例,某些网站的审核仅仅是对敏感词进行简单替换,管你是古文名著还是普通图书,一律逃不脱被“口口”的命运,比如“大口四方”、“弯口口子”、“曹口口了董承”,仿佛一个填字游戏。这样做不仅没能起到正面效果,反而会引起未成年人的好奇和注意。

4 结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各行业综合治理,增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重视改善社会风气,降低不健康文化的影响,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