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发展

吴美红

430922198707261321

摘要:近几年,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也开始出现。事实上,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早在清代就已形成,清末至民国期间由于社会动乱而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参照苏联的模式,再到后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引入西方的招标体制,从而确立了造价工程师的体系。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发展

引言

在目前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工作造价管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纸面手工计算,到数字计算,再到二维的计算,再到三维的计算,都有了质的飞跃。本文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以期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积累力量。

1.近现代发展历程回顾

由于清后期及民国年间,国内政局动荡,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而在19世纪初期,英国诞生并最早开始使用一项新的、公平公开的承包方式——招投标制度。招投标制度需要更精确地估算建设成本,以控制过程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关于工程预算管理的一套理论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研究成果开始逐渐成型。英国工料测量师的规范化及其分会的形成,预示着工程造价行业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兴起,并将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中国建国初始,借鉴苏联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经验,这是我国现代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启蒙。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及苏联的解体,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合我国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方向不可避免。

我国80年代开始实行招标制度。尽管在理论上对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进行了借鉴,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后,于1996年正式实行了我国的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体系的标准化和与国际工程造价体系的接轨。

2001年,我国的建筑业全面改革,使人力物力不再受政府的控制,可以按照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这项重要的改革,使得工程造价的变动与市场的变动保持一致,而非局限于原有的定价模型。2003年,国家颁布了《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工程成本管理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计算和报价制度。

2.近年来的发展现状

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形式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形成了非常显著的特点,即:项目工程、设计形式以及内容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专一性,并且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深度了解可以发现其非常追求个性以及差异,从而使得相关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非常鲜明。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来说,其专一化以及工厂化特点更加明显,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精细化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并且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也已经由规模型、简单型向质量型以及复杂型进行过渡,使得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实现高质高效开展。

3.工程造价管理的不足

初期施工测算,根据二维电子计算工程量套入地区发布定额及信息价的方式,已能初步汇总出该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全部建设资金总和。

例如,某市住宅及配套商业的工程,该项目分四期进行施工,每期5-8幢楼不等,均为含一层地下室的18层毛坯住宅建筑,初期的预算估算单价为1500-1700元/㎡。中期的施工预算,根据设计院发布的建筑设计变更,现场施工产生的工程签证,施工期间人工、材料及机具费用的变化,不断调整及修正前期测算数据,使其尽量接近实际工程造价。后期的施工结算,根据最终完成的竣工图纸及收集完全的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政府发布的调整文件,按照施工完成批次依次进行。

由于施工工期较长,该项目每期工程单方造价随着市场人工及材料的变化均有不同,最终第四期单方工程造价较之第一期增长了约400-600元/㎡。项目施工三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上虽能持续、有效地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会遇到许多问题。我国于2003年发布统一清单规范,清单价格由地区定额及地区信息价组成。但地区定额的发布周期往往较长,消耗量指标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更新,特别是人工指标往往滞后于实际情况;导致施工期间计算造价与工程实际造价产生偏差。加之现今建筑的批量化,造价数据庞大,精细化造价管理难以实现。尤其是在工程结算阶段,由于各种价格争议问题,结算工作往往十分漫长。

4.未来趋势展望

4.1.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服务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计量和计价规则,统一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编码等标准,统一计量计价口径,制定造价数据分类、采集、存储和交换标准,统一信息发布规则,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研发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指标指数系统,建立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造价数据库,打造“智慧造价”管理服务平台,形成造价数据收集发布的长效机制,综合运用造价指标指数和市场价格信息,控制设计限额、建造标准、合同价格,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科学决策、快速报价、纠纷调解等提供支持,确保工程投资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建立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反映造价变化规律、预测投资趋势,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服务。同时,要建立一套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造价管理新机制,推广应用数字化平台,实现造价信息数据全程对接,实时共享,打破信息孤岛,让工程造价基础数据活起来、用起来,更好满足市场需要,助推行业提质增效。

4.2.推进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可发挥重要功用。在工程施工阶段应用这一技术,能有效管理工程量信息,实现对成本的有力控制。基于智能化技术构建的成本模型,各环节均具有明显属性,对其内部的项目信息展开研究,可获取连续性变化情况,达到动态化管理项目信息的效果。

当工程项目在施工环节出现变化时,在动态成本模型中导入变量,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更新,将数据变动情况实时呈现出来,基于数据变化调整模型工件,可确定项目变化后的价格。同时,这一模型还可针对不同方案展开成本研究,依据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性价比较高者。具体而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显著加强对变化成本的控制。

智能化技术可构建各种成本模型,能帮助相关企业精准确定施工工程量,充分保障核算效果,从而加强进度款支付水平。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成本模型中存有大量工程信息,能有效比对各阶段价格,实现成本控制。应用智能化技术建立成本关系数据库,使用其拆解不同形式成本的功能进行成本分析,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动态更新这一数据库,修正其中存在的偏差问题,减少误差,能充分保障成本分析工作准确性。

4.3.推进信息化转型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为了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流通。数据收集需要安排在大量的收集点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数据库,对数据库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提高数据库管理水平,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服务。数据库的建立应该考虑到实际需要。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对数据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需要进行专业分析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工程涉及到很多单位,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职责和利益,数据需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具体而言,管理层级越低,信息部门所需的专业就越多。例如,成本管理部门关注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专业问题,政府部门发挥整体规划的作用,各个部门对自我关注的信息要更加全面、稳定。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清代初期的理论萌芽、因社会动荡而停滞发展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到参照苏联的新中国建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引入了西方的招标管理体制,建立了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清单,从二维平面算量到三维模型算量,这便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相信在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BIM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主要的工程系统中。

参考文献

[1]廖长梅.基于全过程理念的工程造价管理[J].砖瓦,2021,(12):128-129.

[2]翁小华.新时期工程造价行业的管理和发展[J].居业,2021,(10):119-120.

[3]罗小东.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居舍2021,(27):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