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选择在海绵城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园林植物选择在海绵城建中的应用

曾俐菲1,庄济源,2

1漳州大自然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 漳州 363000

2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绿化工程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它可以改善甚至消除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城市内环境问题频发,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海绵城市理念也随之产生。如何将这一理念充分利用到城市绿化工程之中,是目前城市建设工作的一大重点。

关键词:园林;植物选择;海绵城建;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特点

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应像海绵一般,在应对灾害及适应环境等方面有较高的弹性,如下雨时可将雨水存储起来,干旱时再将雨水排放出来,从而实现雨水再次利用、循环利用目标。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雨水系统,即通过净水、渗水、蓄水等举措,充分收集和利用雨水,形成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城市景观范式。在此过程中,城市应以整体规划为着眼点,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渗透到不同层次的规划、设计中,让城市建设更具生态性、绿色性及节约性。总体来讲,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是坚持生态建设原则,调动生态调蓄功能,缓解城市所面临的雨涝情况,从而实现对城市区域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美化和保护城市环境。海绵城市构建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从“源头减排”。海绵城市拥有控污体系、雨水应用体系及防洪体系等构成。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确保3个体系充分耦合,从而实现对水灾害的防御、水资源的存储及水资源的再次利用。简而言之,就是对源头进行减排,充分推动城市区域、街道基础建设,将雨水利用到改造或新建的商业绿地、住宅绿地、公园绿地中。同时,通过用水、排水、净化、蓄水及渗水等手段,控制雨水径流,达到综合治水的目的。

二是自然与人工的充分融合。海绵城市是结合生态基础形成的城市形态,要求从恢复生态、控制水量、改善水质及预防暴雨等角度出发,将城市建设成综合性、包容性的“整体”。但实现该目标需要将人工技术与自然生态充分结合起来,不仅要发挥自然生态环境所拥有的防洪、渗透等功能,还要通过完善人工设施、改造场地、控制雨水径流等途径,提升水环境的整体质量,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处理。例如,在道路建设中设置滞留池,可降低排水系统的负荷。

三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文化、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因此,应更加注重对海绵城市的整体规划,从引进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提高城市建设的协调性和科学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地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科学分析场地环境、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建设“低影响率”的海绵城市。

2园林植物选择在海绵城建中的应用

2.1优化绿地地形建设

在城市绿地园林的施工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园林总体结构的地形建设这一首要因素,在地形建设上,绝对不能过多的改变城市的天然地形和城市绿化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城市损坏。一方面,以海绵城市的思想理念为出发点,在设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时,要充分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城市中的水池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尽可能的靠近水坝,预防大量积水的出现。另一方面,园林绿地的边缘位置应该高于绿地,我们都知道“水向低处流”的道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雨水顺利的流向园林绿地。就目前已有技术来说,这种“凹”字型的城市园林绿地设计是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而且这种建造方式还可以帮助改善城市的土壤质量。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暴雨的多发季,大量雨水渗入园林绿地之中,会增加土壤的含水量,继而控制雨水中有害物质的传播。

2.2水景设计思路

2.2.1人工湿地建设

在人工湿地设计建设中,应协调好微生物、绿植、土壤等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其在污水治理中的作用,如残留物质分解、微生物分解及对水的氧化还原、过滤、截留、吸收等。例如,通过构建存储区、处理区、缓冲区、截留区的方式,过滤掉城市或园林中的污染物,沉淀雨水中的细小颗粒等。

2.2.2生态驳岸设计

生态驳岸能够减少雨水径流,充当城市或园林中的“海绵”,吸附并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质,从而减轻雨水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在设计实践中,应从以下3个角度出发打造生态驳岸:(1)植物驳岸,即通过水生植物来实现对雨水的过滤;(2)自然驳岸,即利用自然界的土壤、砂石来构建驳岸;(3)人工驳岸,即充分发挥混凝土的作用,提高驳岸的稳定性。

2.3园林景观植物选择的方法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景观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当园林内部植物层次少、树冠等稀疏时,植被的保水能力将处于较低水平。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应注重利用好植被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提前分析园林景观类型,实现对植被的多层次配置,应以组团、树列、花镜等乔灌草为主,实现多层次配植。植物配置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并多样性、生态性原则,要确保选择的植物根系发达和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我国园林道路中,常选用银杏树、香樟、栾树等作为行道树。对于园林道路中的分车带和人行道绿化带,则配置时以灌木为主,其次,在选择植被时,也要考虑吸尘作用,此时可选择大叶黄杨、月季等植物,以打造出层次丰富的植被景观。最后也要关注地被植物的选择,注重草坪和草花的搭配,提升园林植被景观的观赏性。

2.4保证多样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灵魂就是园林的绿地建设,在园林绿地的建设和改造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保障城市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提升园林绿地的渗水能力、储水能力以及水资源净化能力,为城市绿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要全面掌握城市的闲置土地,积极对闲置土地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园林内植被的多样性;其次,在进行园林内休闲广场的设计工作时,要尽可能多的使用绿地建设,减少水泥材料的使用;最后,对于城区内有河道的城市绿地建设,要充分利用传统水利工程的抗洪蓄洪能力,通过橡胶材质堤坝的建设,对河流的蓄洪能力加以全面优化升级,例如在河道或者湖泊的周围进行全面治理,将原本荒废的河滩、湖边加以改造,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湿地公园。

2.5尊重自然,采用绿化排水

在海绵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尊重自然的原则,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采用生态环保的建设方案,不仅要提升排水效果,还要改善园林绿化环境。应该采用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结合的方式,要积存雨水并做好净化处理,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贡献力量。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给排水系统要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不仅要减轻负担,还要采取有效的补充措施。要兼顾地表水和地下水,构建给水和排水循环系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为了实现生态化的发展,要积极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带。一方面,可以控制绿化带的高度,在原有园林绿化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园林绿化带降低到道路下方15cm~20cm的位置,周围设置多个雨水口,要均匀规划,合理控制雨水口的间距,保障排水效果。雨水口高度应该在绿化带种植土之上,要对路面高度进行控制,使雨水收集更加便利。同时也要加强森林、湿地、湖泊等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对地面雨水进行过滤。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在园林绿化带中铺设种植土,并在上方铺设砾石、砂石层,然后安装渗透管,增加雨水的渗透效果,同时也能过滤雨水,提升雨水的清洁度,使雨水的用途更加广泛。

结论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需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让城市园林设计更契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各项要求。同时,设计师要统筹考虑城市排水系统、植被景观建设、城市雨水、城市积水等海绵城市建设影响因素,从而深化城市园林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在联系,发挥城市园林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的净化、渗透、存储及排放等作用,提高城市园林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系统的构建[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2):10-12.

[2]朱超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方法对海绵城市水系空间构建的启示[J].华中建筑,2022(1):146-148.

[3]刘仙.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20(22):88-90.

[4]李新.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分析[J].城市建筑空间,2022(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