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监测手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监测手段分析

惠光光,缑富,钟文东

西安黄河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地质灾害防治的难度极大,需要有十分完善的技术作为支撑。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监测区的地质较为复杂,涉及的内部结构问题较多,仅靠人力完成相关工作难度极大。而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监测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监测的质量,满足相关工作开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系统组成,其次探讨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防治体系

引言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极强,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治,就可能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风险。因此,我国高度关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我国一直致力于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水平,希望以此全面增强管控效果。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思路。

1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系统组成

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方向就是地质灾害防止自动化技术,通过有效的应用这种自动化监测技术,就能够对更多的先进技术进行设计,具有十分复杂的系统构成。在应用地质灾害防止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有传感器、数据处理、数据通讯以及监控报警等等一些部分。这些内容之间会互相联系,进行有效的系统运用,才能及时地对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及时的获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地进行报警,对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进行有效的优化。运用传感器子系统,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对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全面的获取,对地质灾害异常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在数据通讯中主要是自动化传输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资料,通过交换机和相关通讯,及时地给信息分析和处理中心传输地质灾害信息。在数据处理子系统中则是为了综合评估和判断所有已经获取的数据信息,深入地了解其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以及灾害的具体程度,才能决定是否需要发布报警信息。充分结合监控报警子系统,发布相关的报警信号,制定匹配的应对方案,才能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

2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策略

2.1提升群测群防数据采集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化防控

管理部门要做好群测群防点的设计,提高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个人和该系统的有效对接,全方位提高群测群防定量监测数据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更为系统地把控地质灾害状况,有效规范灾情险情信息,并通过智能化采集和上报,全方位提高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的效率,并可以及时定位群测群防员的位置,进而快速找到地质灾害所在地,全面增强自动化防治效果。同时,由于地质灾害数据较为繁杂,很多无用的信息会影响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地质灾害野外排查数据采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应用移动终端,提高野外数据采集的灵活度,并通过多元化信息采集,提升群测群防的效率。另外,由于地质灾害的覆盖范围较广,在对数据采集时,需要借助遥感技术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如可以利用三维成像技术、摄影飞行系统、高精度遥感影像等,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据获取效果,保证地质灾害隐患点边界范围、变形部位和受威胁对象等数据信息的采集质量,编制更为清晰的图形等信息,保障后续工作的有序推进。

2.2建设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网,提升自动化监控的系统性

为了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自动化水平,可以考虑搭建完善的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网,在当地设置地质灾害监控中心,全面监测地质灾害。为了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在地质灾害监控中,应形成省级、市级、县级三级联控机制,并全部对接监测网络。监测网络要对接各种监测设施,同卫星定位、互联网、无人机摄影、监控平台、移动巡查终端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等建立统一的练习,针对GNSS形变、内部位移、渗压以及泥石流液位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测,动态化传输获取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分析,形成最终结论,回馈给各级地质灾害监测中心。地质灾害监测中心根据回馈的信息作出判断,第一时间处理存在地质灾害风险或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全面提升对地质灾害监测和处理的有效性。

2.3深部位移自动化监测

在自动化监测防治中,还要充分地针对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关注深部位移,这对于相应的区域土体内部受力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能够有效地了解运动情况,才能实现及时的防控作用。在应用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目标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实施监测。充分结合相关的信息,才能对土体内部出现的位移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

2.4地质灾害与降水

降水是诱发地质灾害的突出因素,当软弱结构面受到降水入渗、润滑作用的影响,岩土体将产生软化变形,水应力的变化也会使得岩土体本身的应力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岩土体的强度降低,从而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当然,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受到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情况的影响。

2.5重视配套自动化监测保障机制建设

在全面提高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质量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注意重视配套自动化监测保障机制建设。为了更好地保障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运行,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手持物联网终端,在采集监测数据时,能够动态化且实时上传采集地点的基本状况,精确定位采集区域,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同时,管理部门要相应地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并通过为工作人员和设备设置物联网标签,在在线地图上实时定位人员和物资的具体位置,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风险,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准确定位,并对地质灾害出现地周边的救援人员发出指令,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快速提供救援物质,并借助系统分析,找出最优的路线,方便救援人员快速介入。管理部门也可以在部门开展协商会议,与前线进行实时连接,对救灾情况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整理现场视频等资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6加强服务自动化建设,提升服务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在全面提升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和预警机制的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上,管理部门也要加强服务自动化建设,提高服务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针对实际需要,应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借助地质灾害数据采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灾地图等,全方位推进地质灾害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分析工作,形成体系化操作,同时借助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整合各种防治信息,对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做出评价,加强监测预警信息的管理,形成综合治理信息,并打造应急综合防治信息,实现数据的全面互通互联,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防灾减灾效果。

结语

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一直都十分棘手。由于设备大多都位于外部环境,长期暴露使得监测设备十分容易出现问题,也会造成监测不稳定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表现不同,地质内部构造也较为复杂,使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应用自动化监测技术,不但能够提升监测的持续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够实现对相关信息的精准分析,使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更加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高鹏.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监测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4):98-99.

[2]何超红,黎张.威远县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21,41(3):500-503.

[3]高文,王华,侯凌志.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J].西部资源,202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