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1陆翔  ,2汤利娟

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入全新阶段,在乡村发展理念、空间布局、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绿色发展观的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模式探索,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重要机遇。建设集休闲娱乐、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是满足广大村民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建设;园林景观;设计

1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的需要

1.1舒适放松的需要

乡村园林景观在建成后,多被乡村居民视作公共休闲场所。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难免要进行体力劳作。体力消耗较大、劳动内容单一,因此他们对身体、精神上的休憩普遍有一定的追求。舒适的园林景观,可为其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让其舒缓疲惫的躯体,获得心灵上的慰藉,这体现了乡村园林景观建设应满足乡民舒适放松的需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相一致。

1.2休闲娱乐的需要

现阶段,城乡之间差距较大,是阻碍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可知,目前多数乡村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落后于城市,农民在完成每日劳作后,往往只能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传统娱乐形式来消遣,文化生活较为单一。究其原因,在于当前多数乡村都缺乏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的氛围与经济条件。因此,考虑到乡民有追求休闲娱乐的现实需要,从业者在建设乡村园林景观时,应高度关注彰显景观休闲娱乐的性质,适当提高休闲娱乐设施在景观中的占比,以提升乡民的生活质量。

1.3生态环保的需要

乡村环境是整个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乡村干部及广大村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当前,乡村环境建设形势不容乐观,难以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一方面,部分农村还存在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及肥料造成的土壤污染、滥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在乡村也并不少见。因此,在建设乡村园林景观时,建设者应高度重视借助园林景观,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结合景观旅游村、生态农业示范村等项目,将乡村真正打造为环境优美、经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村,以回应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1.4文化传承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当地的民俗文化。在建设乡村园林景观时,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做好文化传承工作,避免破坏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村落形态、文化符号,避免过多干预当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以人为本”地设计、建设乡村景观,令景观更能够体现当地文化内涵。此外,也应加强对乡土树种、乡土文化的合理利用,让园林景观更能够彰显乡村的精神风貌,增强乡民对园林景观的认同感,调动广大乡民积极加入对园林景观的保护与建设,进一步促进景观与民俗文化的相融。

1.5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等战略的不断推进,加强乡村经济建设,已成为相关单位亟需落实的一项工作任务。园林景观具有三大效益与四大功能,前者指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后者指的是保护、美化、游览与创造财富的功能。在建设乡村园林景观时,景观规划者应着力发挥景观在创造财富方面的功能,提升景观的经济价值,发掘景观的潜在价值。例如,可依托乡村园林景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林景观旅游,以山水、林田、路沿、村落等具有乡村原始生态气息的要素为基础,科学利用自然植被,建设集坡地、良田、湿地于一体的生态景区,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乡村振兴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2.1根据实践经验科学定位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

乡村振兴园林景观设计的初衷就是要突出乡村当地的特色,建设一个宜居且贴近自然的生存空间。所以在设计乡村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当地的乡村特色作为园林设计的基本风格。一些生态环境优越,历史人文色彩较浓厚的地区,在乡村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着重突出其原本特色。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可借助乡村中原有的山体、植被、水域等自然生态,最大化保护环境。为了保护农业经济,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避免破坏耕地,保障耕地的完整性,如需要建设新的民宅,可以根据具体的地势建设民宅,做到人与山水相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打造具有地区特色、有魅力的田园风光型新农村园林景观,是乡村振兴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在一些靠近东部城市的乡村园林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其本身所具备的政治、文化、经济优势,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园林模式。使其能直接利用城市的资源,打造具备乡村特色的园林景观的同时,还能为城市人口提供服务,营造旅游导向型的园林景观。而对于一些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环境特色的乡村,在打造园林景观过程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及独特地貌,加以加工,在园林景观中融入文化元素,应用优秀的历史文化及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出别具一格的、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园林景观。

2.2注重实用性兼顾观赏性

园林本身就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在古代的园林设计中,艺术观赏性往往是园林设计的初衷。农村园林设计更要注重实用性原则。城市园林的作用是满足人的观赏需求,但农村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农民的生存需要,更需要注重实用性。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园林中农民的衣食住行,园林要为农民提供生存环境,提供生活必要的物质资料。而观赏性则主要体现在人对自然环境的欣赏,在园林中欣赏超出原本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在生活的同时可通过欣赏周围美丽的生态景色怡情。为了满足农民对生存环境的需要,应在园林中构建完整的水电系统,在有限的空间设计住宅,这对园林景观的设计者是个不小的挑战。乡村园林景观设计要以绿色为主基调,绿色是农村最常见的颜色基调,结合农村的自然风貌、庭院等建筑,可构建一套完整且美观的艺术绿化体系。园林景观的建设需要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城市需要从其他地方移植植物,农村的土壤本身就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只需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特点,种植观赏性植物即可。在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珍贵植物。

2.3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使农村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的设计也要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要减少乡村园林景观维护成本,减少园林对环境的破坏。使乡村园林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能利用园林景观维持一定的生活。乡村园林景观并不是面子工程,是需要切切实实落实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在建设乡村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美丽乡村。

3结语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要敢于实践、勇于实践,打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美丽乡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建设园林景观,发展农村旅游经济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乡村振兴政策中,利用园林景观改善乡村环境,进而缩小农村与城市生活体验上的差距,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园林景观建设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方式。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国家经济发展指导战略,是我国资源重新回归农村的一个开始,农村振兴,国家才能振兴。

参考文献

[1]金琬.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模式探讨[J].低碳世界,2019,9(05):156-157.

[2]郑锐悦.园林植物在乡村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8,(34):59-60.

[3]丁泽伟.浅析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设计要求[J].花卉,2017,(14):141.

[4]张光明.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模式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