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微课设计策略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微课设计策略思考

沈俊英  ,牛超

河南省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杏小学 河南省安阳市455000

摘要:“图形与几何”是各阶段数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其需要学生利用空间思维,通过抽象的推理和理解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正处于利用形象思维来辅助学习的阶段,因此这部分是学生数学学习上的短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课为代表的的形象化教学的实践运用使小学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时代,在小学数学“图形与集合”部分微课教学设计的新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微课设计;新思路

引言:

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其已经从最初的学科基础知识教育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转型成以专业教学为跳板,推动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而“图形与几何”教学,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该部分的相关知识,更是要利用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构建空间概念等各项能力,但该部分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与学生的生活内容联系也不甚紧密,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吃力,容易出现概念混淆的问题。但信息时代的到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教育窘境,其流媒体形式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更加简单,知识点的展示更为鲜明,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小学数学数学教师的青睐和推崇。

一、设计故事情境类的微课,带领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

数学作为一门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有着具体体现与运用的教学科目,其诸多知识点都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针对小学生较为难懂的“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到其形象的生动、色彩的丰富,让其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微课其形象化的内容呈现形式,则是提升数学知识形象感最直接的手段,微课虽小,其内容却并不简单,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在重、难点教学中融入一些故事、生活情境、教育案例等,以多感官的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与几何”知识点的形象性和丰富性,体会到学习上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生活观察意识,能够从对生活物品的观察、想象、体验,以抽象的分析来认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而微课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将这个抽象的分析过程具体化。

例如:以小学数学知识点“圆柱的表面积”实践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一种特殊的生活情境:小王的朋友喜欢天文地理,在他过生日时,其准备送给同学一个与圆柱体类似的望远镜,但没有包装盒,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个与其形状相同的外包装盒,需要提前预估所需要的耗材?而这样以生活内容完成的微课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感,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探究,激发其动手制作的欲望,发掘制作材料与表面积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和制作过程中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从而感受到该部分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设计互动式的微课,在互动中完成“图形与几何”内涵的探究

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来说,微课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投入使用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有益于其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其在多次的重复探索,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微课不是讲解搭配录屏,便是教师直接进行讲解,而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烈,难以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产生认知共鸣,而学生在微课教学中越容易出现溜号、走神的问题,而为了有效解决传统微课设计上的弊端,教师可以设计互动讲解式的微课,以微课内容来让学生和教师实现有效互动,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双方的互问互答,以教师的提问和启示,学生的反馈和疑惑实现双向的思考和交流,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接收信息”,同样也在输出“问题”,实现了互动式的高效学习,而学生在提问、回馈、反思的过程中其也能逐步的深化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1.设计学习伙伴对话式的微课,培养学生的直观和推理能力

所谓学习伙伴对话式的微课设计,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延伸,是将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活动转变成伙伴间进行相互分享,使各个情节、人物、体验更加丰富,让学生在与虚拟人物的对话和交互过程中完成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提升其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手段,而数学学科其解题思路、计算公式以及问题的推导方法并不唯一,学习伙伴的分享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使其能够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启发,得到更多的经验,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总结,自我分析等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以小学数学知识点“圆锥的体积”学习伙伴对话式的微课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在维克中设计一种特殊的对话情境:小伙伴在看电影时想要购买爆米花,而爆米花有两种套餐以供选择,一种是套餐A,圆柱形盒子,每桶10元,套餐B,圆锥形纸盒,10元2桶,那么应该选择哪种才更划算,利用学习伙伴间的交流进行探讨,而从问题的实质来讲,这就是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的对比分析。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探讨,准备好实验用具,一个空心圆柱体、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锥,以及一盆清水,然后通过合作伙伴间共同配合在空心的圆柱和圆锥体中灌注清水,其能够发现同底等高的圆柱体是圆锥体积的三倍,接着通过相互讨论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继而再进行深入探讨,是否所有的圆柱和圆锥体都存在这样的关系,继而利用微课中所设计出的学习伙伴对话情境,利用真人的配合,相互间猜测和验证的分享,探索性实践,实现直观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2.设计任务驱动式微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随着教改进程的深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尽可能的将知识展示给学生,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探究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因而,教师在“图形与几何”这方面内容的微课设计上要注意引导,以“动”来突破教育重点和难点。而想要让学生“动”起来,布置学习任务则是其最好的动力源泉,其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心理,使其主动的投入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抽象到直观的微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间观念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的必备素养,只有其能够以空间想象力在大脑中构建出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其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该部分的知识,而这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直观的演示。因此,教师在设计该部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转静为动,让抽象的过程变得更加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认知。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石的微课,则很好的完成了这一任务,能够借助于流媒体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该部分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繁为简,掌握重点和难点,做到融会贯通。

例如:以小学数学知识点“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微课的设计上引入三维立体展示图,向学生直接展示正方体的展开过程,让学生在看中思、在思中做,并借助于正方体各个面涂色的不同让学生看到其在展开前后的变化情况,从而将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点完整的融合起来,获得最直接的经验,从而实现空间观念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在改造着人类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图形与几何”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深化信息技术与该部分内容的结合研究,探索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实践教学路径,提升教学效果,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绮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微课融合策略[J].小学时代.2019(10):18.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8(05):37-39.

[3]王庆华.微课与任务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学技术装备.2017(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