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朗读技巧 提升朗读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掌握朗读技巧 提升朗读质量

管永燕

福建省永安市巴溪湾小学分校

摘要:“读”是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理解的基础。“读”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极其重大。让学生在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会阅读的能力。可见“读”字上见功夫。

关键词:文本;感悟;理解;

一、多读,掌握朗读技巧——感悟文中真情

课堂上教师以“读”为切入点,让学生多读,可使其从读中产生疑问,由读中产生感悟,由读中产生兴趣,由读中生出情感。

1、课堂上引导学生大声朗读,是帮助其还原文中画面、体会文中语言的逻辑,感受作者语言的情境,感受作者运用文字表达的情感,理解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点评文字的能力的有效手段。如教学《牧场之国》时,教师以“朗读”这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文中总共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住句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在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方法也有所差异,例如对于写景的文章,语速要适当放慢,注入个人的情感;在读记叙类的文章,语速语调都要做适当的调整,例如故事的高潮部分往往需要指导学生增强气势,提高语调,速度增快。只有在这些细节的地方加以指导,孩子才能喜欢朗读、懂得朗读。

2.课堂中入情入境的朗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的第二自然段中“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带着满怀期待的心情朗读,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我,一开始的等待是美好的,想到即将出行尽管需要等待,但还是充满了期待。而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眼看期待要落空,“我”紧跟着劳作的母亲,“去吗?走吧……”让学生读出“我”盼望出行还没实现时的急切心情。而第六自然段“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凉下去”,“沉郁下去”感受“我”情绪处在崩溃的边缘。在情境中引导孩子通过诵读,感悟文中的“我”从兴奋到失望到绝望的心情变化。

二、善读提升朗读质量——语文教学的根本和关键,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教材的选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日常的诵读中培养良好的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读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同时一边读一边进行思考,读思结合,将会收到更好的读书效果。读一篇精美的文章,应该先让学生应该认真略读整篇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初读文章时,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讲的是谁?讲他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细读课文时,想一想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每一个部分又的主要讲了什么?或者通过阅读概括文段大意,找出概文段的中心词或中心句;对描写人物的篇章,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找出文中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例如文中主人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然后他又是怎么做,这都可从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去着手来体会人物的特点、性格、品质。如在教学《腊八粥》这篇精读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知内容梗概,再指导学生读课后习题并思考,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明确课文详细地写了八儿“等粥”,略写了一家人“喝粥”的情景,再让学生找出等粥过程中描写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体会文中比喻句、拟人句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的好处。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中明了详写“等粥”略写“吃粥”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边议边读,深入思考文中主人公的品质。例如:学习《穷人》这篇课文,引导孩子们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抓住文中“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组织学生讨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了?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紧接着引导学生读读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心理描写的段落,来加以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的特点,采取变序的方法组织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善读习惯。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文,可让学生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画出文中末尾处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地抱在一起!”教师顺势引导: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问题这么一梳理,孩子们学得积极性提高了,问题也很快就迎刃而解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自然高了。

三、重视字词句篇的内在联系——在“读”字上见功夫。

1“读”是读懂课文最重要环节。课文的字里行间里蕴藏着作者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就是学生从文字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所以,在阅读时,在“精”讲、“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不同形式地、有感情地读,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特别是对能揭示丰富深刻的思想含义的关键性词句去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也应适当增加阅读交流课的课时,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在阅读交流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读书交流会,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其中,分享课外阅读的感悟。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选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的选段,其中有《景阳冈》、《红楼春趣》、《猴王出世》是原著节选。本单元的语文训练点是让孩子初步感受古典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单靠几篇例文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就可利用阅读交流课,组织阅读专题交流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拓展学生的认知与视野,享受“读”的乐趣,陶冶情操。

总之,指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读的训练,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适切度,关注学生在课堂“读”中遇到的困难,重视兴趣的激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阅读,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特长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读”的专项指导,为他们创设“读”的良好环境,学会“读”,爱上语文课的“读”,享受语文课的“读”。只有掌握朗读技巧,才能提升朗读质量。

参考文献:

[1]彭立云,刘璐.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4):197-198.

[2]姜婷婷.一动一静 相得益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和默读[J].启迪与智慧(中),20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