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董艳琼

平昌县兰草小学  四川巴中  636479

  【摘要】:读与写,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读写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一定根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在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此,文中在认知读写结合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上,探索了小学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只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学会阅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小学语文中另一个重点和难点——写作,也是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把“读、写”教学结合起来,创新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呢?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1把握“读写结合”内涵,提升核心素养发展的针对性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重要原则之一。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写作教学,主要通过作文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因此,要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知道,小学生都是六到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年龄比较小,阅读量有限,生活阅历也十分有限。再加上不能经常性、习惯性地阅读课外读物,因此,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拓展,想象力得不到提高,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不断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更多的知识素材,从而在写作中也能用更加流利的语言、更加娴熟的表达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表达技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文章当中,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当然,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不断地积累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下笔如神的能力。

  2重视“读写结合”价值,提升核心素养发展的创新性

  2.1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近几年来,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再加上核心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和作者在思想上产生一定的共鸣。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知识中畅游,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和基础知识,进而对学生的语文写作热情起到有力的激发作用,,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2.2通过写作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使写作无法正常进行,也无法有效完成作文写作。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在平日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没有重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也不主动积累基础知识,所以他们基础知识非常欠缺,语文阅读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觉提升阅读量,让学生积累、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相应的,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也对其语句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对其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使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起到了有力的激发。

  3创新“读写结合”运用,提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性

  3.1以课文为样本,鼓励学生进行仿写

小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会写作文很正常。而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读写能力,关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要结合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作文不但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因此,通过阅读先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中的情感和理解进行仿写。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阅读的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同时实现读写教学的目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3.2结合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我在教学中常常听到好多家长反映,孩子爱阅读,也经常阅读,为什么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没有相应的长进呢?其实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写读后感。可能是由于传统知识灌输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以为学生在那里阅读,看书就是学习,读完了也就算完成了阅读。简单的阅读固然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但是效率相当有限。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真正想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读后感的写作一定不能忽视。

在学生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读后的感受,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写一篇读后,内容可以是对文章或者读本的整体感受,也可以是对文中某一个场景、人物、故事的感受等等,只要是学生的真实理解和感受,就能循序渐进地激活学生的写作细胞和兴趣。如学完《陶罐和铁罐》一课后,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视角,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读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在写作的过程中,强化阅读理解,升华阅读感悟。

老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写读后感的习惯,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可以写写为什么感兴趣;看到一个有趣的人物对话,可以写写对这个人物理解等等。如《搭船的鸟》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翠鸟外形的语段,写得非常传神。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很感兴趣,所以即兴安排学生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理清写作顺序,体会描写方法。

3.3巧写片段以写促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特色

叶黎明教授在她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中讲道:“练习是促成读写结合的关键,练习是从阅读到写作、从阅读到听说、从阅读到生活、从阅读到其他学科、从阅读通向无限可能性的桥梁。”习作训练就是这样一座“立交桥”。写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通过有层次、有焦点的练习,层层叠叠,拾级而上。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写促读,分析创造,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在训练中受益。

如,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老舍先生用朴实简练、“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在描写除夕这一段时,第一句先点明了“除夕真热闹”,接下来便如话家常般地从声音、色彩、味道等方面写春节的热闹,几乎调动了全身的感官来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还感受到家家户户浓浓的年味和浓浓的亲情,领悟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深入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我在教学这段时,在学生初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你也调动起自己的各种感官,写一写自己的“除夕之旅”。仔细阅读同学们的片段,发现学生们在写自己过除夕的场面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同时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来写除夕的热闹。

4结束语

总之,部编教材“读写结合”的策略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为土壤,用好教材,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读中悟写、以写促读,互利共赢,发展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可蓉.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 山西青年, 2017(19):1.

[2]赵小坤. 以阅读促进习作,以习作强化阅读——统编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 000(025):P.1-1.